#12304;关键词】语文学习;自主能力
教#24072;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激发者、#32452;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31243;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33258;学能力,是每一个#25945;师在备课时都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12290;叶圣陶先生曾说:#8220;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24049;领悟”。自主学习强#35843;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23398;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30340;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重#35270;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6529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21147;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65292;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35838;堂还给学生,把学#29983;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19978;,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20805;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65292;学知识、练技能,学交往,学#20570;人,求创造,体现注重知识#20026;载体,发展能力,健康人格。
1.注重课前预习#65292;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22909;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25552;高阅读效率顺利实现学习目标有#30528;至关重要的作用。#22312;预习前,教师要教给学#29983;自学的方法。让学生#33258;学,自己预习并不是#25918;任自流。可以按下面四步操作:#21021;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30011;出重点词、句,了解基本内#23481;;思(明确学习目的);写(#35760;录疑难问题);利用工具书#65292;查阅资料,去解决问题。
通过上#38754;四步导学,让学生明白如何入手#65292;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36136;疑评价,培养学生探#32034;精神
古人说:“学#36149;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36827;”。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39537;力。引导学生多思、爱思#28145;思,对于学生的质疑#25945;师的态度应是:提倡鼓励引导。#36890;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38382;到“敢于”发问;通过引#23548;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22521;养质疑能力,更坚持#19979;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37327;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25552;出质量不调的学生,也要加以#34920;扬,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24230;。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19981;满意的问题就批语甚至训斥#12290;
在#25945;学中,教师要引导、启#21457;,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35270;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65292;进而进行发现的问#39064;的教学,鼓励学生#33258;主探索的学习。
3.注重学生#30340;讨论交流
讨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26234;力因素,而且有利于学生整体#32032;质的全面发展。同学们在讨论过#31243;中各抒已见,各种不同#30340;观点交融在一起,在群#20307;思考中,在思维的#30456;互碰撞中,通过相互启发,相互#20132;流,相互补充,归纳综#21512;的过程来共同解决问题,使学#29983;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而使学生#23398;会关心他人,关心社#20250;,摆脱自我,增强集体意识,战胜#22256;难的勇气,还有助于#23398;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学生#24418;成健康的人格起着非同小可的作#29992;。
4.在深入探究中逐步提高#33258;主学习的能力
当学生在学习中#65292;不自主地发出为什么的疑问时,#24182;有一种弄不明白的不罢休的精#31070;,即有了探究的精#31070;。质疑是探究的起点,要让学生学#20250;质疑,还要养成析疑、解#30097;的习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有价#20540;的问题进行辩论交流,这时学生必#39035;对课文的内容仔细阅读,深入研#31350;,有了一定了解后,才#33021;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在不断#30340;辩论中,从意见不一致#21040;意见一致,从而对课文的理解更#21152;到位。正是这些看似简单#30340;环节,引导着学生#30340;思维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65292;使学生逐步地形成自#20027;学习的能力。
总之,#22312;培养学生形成自寻水源,#33258;找水喝的能力,关键是要把学生#30495;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在教学#20013;重视学生整个学习#30340;过程,思维的过程,使学生#30495;正发挥自身的潜力,以自主#30340;方式进行学习,使他们成#20026;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12290;
参考文献
1.《提高教育教#23398;质量的方法》,中国和#24179;出版社,刘芳主编#12290;
2.《#20013;学语文教学参考》#65292;2004年第5期。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