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读课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459 日期:2023-12-16 来源:论文网
【摘要】传统的思想#25945;育以苦口婆心的说#25945;为主要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早#24050;不适应新形式下的德育教#32946;。只有在潜移默化的中,德育#25165;能起到真正育人的效果。#35821;文教材中的精读课#25991;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6529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22909;精读课文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65292;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关#38190;词】精读课;教学;德育渗透;#26041;法
  小学#35821;文学科的教学在渗透#24503;育教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36234;条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65306;“学语文就是学做人。#8221;《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23398;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20027;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25945;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23398;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30340;个性,养成良好的#24847;志品格,形成积极的#20154;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8221;
   纵观语文教材中的精读#35838;文,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22312;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26500;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30446;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30693;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20026;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35821;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学科#30340;优势,如何在语文#25945;学中,利用好精读课文恰#22914;其分地渗透德育教育,#26159;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20197;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30340;几种渗透方法。
1.从#23457;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36879;
  题目是#25991;章的灵魂,文章的结#26500;都是围绕着标题进行的,而#20171;绍时代背景能使学生有效的理解#35838;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21147;。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24503;育渗透则能起到潜#31227;默化的作用。
  如:《再#35265;了,亲人》一文,教师让学生#20174;题目入手,“亲人”指谁?“再#35265;了,亲人”是谁对谁说的话?为#20160;么称他们为亲人?#31616;单的几个问题,很快从#24773;感的角度把学生拉进了#35838;文。接着,介绍时代背景#65306;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20105;,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21592;彭德怀同志的率领下,#24320;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32654;国侵略者。在中朝人民军的#27785;重打击下,美国侵略者被#36843;于1953 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31614;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20826;中央的指示,分批撤出朝鲜#22238;国。本文是作者在1958年最#21518;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写的#12290;学生从审题和时代#32972;景的介绍中领会了#8220;亲人”的含义,中#26397;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也深#20999;地体会到中朝人民那用鲜血凝#25104;的伟大友谊!
2.在表演#20013;渗透
 #12288;表演,既能把抽象的文字符号#30495;实的还原,又能使学生受#21040;良好的德育教育。它#26159;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12289;渗透德育的重要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35201;善于运用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30340;理解巧妙地运用表演法,#33021;真正地起到文道结合,#28070;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12298;巨人的花园》一文,为了让#23398;生真正领会课文内容,教师可#20197;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巨#20154;回来时,孩子们在花园里#26159;怎样玩的?巨人回来了,他#35265;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26021;责孩子们,孩子们怎样#30340;呢?”在表演时,引导学生#23613;量用姿体语言把当时真实的心#24773;表现出来,通过表演#65292;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27675;围中把课文内容真实地再#29616;,也从表演中深深地明白:“能#21644;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27491;的快乐”!
3.在朗诵#20013;渗透
  朗#35829;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26391;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22686;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36890;过朗诵,可以陶冶#24615;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22686;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35789;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31435;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12290;
 #12288;朗诵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35821;来帮助表达作品感情,#23427;主要是通过声音、#25163;势、姿态等把感情传达给#21548;众,引起听众共鸣。在#26391;诵时关键是要带着某种感情#65292;向听众传达一种思想。#22914;《落花生》一文中,对#8220;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23376;,石榴等果实那样高高的挂在#26525;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20043;心”等句子的朗诵时,教师有#24847;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几种#20107;物的不同特点,通过语调、语速#30340;变化,强调花生的果实#19982;其他的不同,从而向听#20247;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20570;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30340;人”。
  又如《开国大典》、《#20026;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289;《地震中的父与子》、《养花》#31561;等,通过朗诵不仅使学生#21463;到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31038;会国家的教育,而且#36824;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23398;习习惯和兴趣, #22521;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3526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在小结#20013;渗透
  小结主要是围绕本#35838;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的。根据课#25991;内容的不同,可以是学习完一个或#20960;个自然段后,也可以是学习#23436;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后,还可以是学#23436;全文后对整篇课文进行综合性总结#19982;延伸时。总之,无#35770;是在什么情况下的小结#37117;是教师有目的性的行为,#24102;有一定的思想倾向,这正是对学生#36827;行德育渗透的最好时机。
 #12288;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25991;,当学完第二段,“眼前的场#26223;”和“人们的回忆#8221;以后,教师可以设#32622;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小结:“#36825;样把眼前的现实和对过去的回忆对#27604;着写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自#24049;的思考理解后,教师用一#21477;话作归纳小结:“这样写,更#33021;体现出人民失去总理、国#23478;失去栋梁的悲痛情景”#12290;学完全文后,教师根#25454;课文内容进一步作总#32467;:人民为失去这样的总#29702;而悲痛,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24744;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人民#27704;远怀念您!进一步激#21457;学生对总理的热爱、怀念和崇敬之#24773;。
  总之,在小学语文精读#35838;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25945;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30340;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20110;语文教学之中,牢牢把握住德#32946;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24503;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23427;的育人功能,使语文#25945;学充满人性美,塑#36896;完美的人格。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