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450 日期:2023-12-16 来源:论文网
【摘要】新课改#23545;于每位教师来说,#26159;一个新课题,我们要不断#23454;践,不断总结,不断努力,才能适#24212;新课程的要求, 才能站在新课改的最前沿。
#12288;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26032;思维;能力;培养
  物理学研究的是#65306;力、光、电、热、声、磁等#30340;自然现象,目的是找出这些自然#29616;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怎样利用#23427;们来为人类服务。要实现这样的目#26631;,对学生的培养就必须走“素质教#32946;”之路,着重于以创新教育来#23637;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怎样#25165;能做到这一点呢?
1.教会学#29983;学习、学会创新思维
  素质#25945;育要体现的是:全#38754;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20840;体学生以提高国家全民#32032;质为根本宗旨,以#22521;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23454;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26377;道德、有文化、有纪#24459;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30340;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1644;接班人。初学物理#30340;学生,由于对物理学科在素质#25945;育上的要求缺乏认识,学法上尚未#20837;门,不会学习,也就谈不上#27491;确思维,更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创#26032;思维。而将物理学好,为了解#20915;好“开头难”的问题,依据#8220;学贵知疑,小疑小进,#22823;疑大进”的格言,我往往#26159;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30740;究的物理自然现象进行多方#20301;观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31350;”进行分析,推理等#19968;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12289;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20915;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12290;例如:学习连通器原#29702;是,要求学生先观察并思#32771;茶壶的茶嘴为何总与壶盖#20445;持一样高,确定了思#32771;目标,带着问题让学生观察实#29289;,明白茶壶是由壶#36523;和茶壶嘴两个器皿#26500;成,教师出示茶壶#22068;上一节的茶壶,让学生先#29468;测、假设,后装水试验#65292;再让学生在茶壶嘴上套接课前#24050;准备好的纸折空心园柱套#31649;,做改变嘴长短装水的试#39564;,使学生观察到茶壶身矮了,将#19981;易随心所欲地倒出水,茶壶#36523;高了,水未装满就会从壶#22068;流出的现象,以此启迪学生,最#32456;把两容器对底面的压强相#31561;的定量平衡知识引#20837;作出解释,其道理自然就清楚#20102;。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35770;探究”、“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27963;动中,不仅使学生体会#21040;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29992;性,而且能顺其自然地从已#26377;的思维模式基础上通过讨#35770;启发式教学,较好#22320;解决学物理“入门难”的问题。
 #12288;在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26032;能力的“导向性”#12289;“可知性”、“程序性”和“新颖#24615;”原则指导下,结#21512;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6529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演示启#21457;、“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38590;启发和求变启发等的选择,做#21040;对象精巧练,尽可能#25226;讨论探究的问题,设拟的新颖#26377;趣。如:在探究运动的相对性#26102;,我常借用诗句:#28385;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36208;来迎,仔细看山山#19981;动,是船行。配之以#22270;,来巧用情景诱发创新思维。不#20165;直观、生动、形象化,#32780;且在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中#33021;引发学生身临其境,爱我河山,美#22909;向往的艺术情怀,大大#22686;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29289;理的兴趣。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社#20250;实践活动方面,我同样做了#21019;新指导的偿试。例如:在学习简#21333;机械一章时,我在让学生认识#20102;杠杆及轮轴等复习了以前所#23398;有关磨擦和压强知识后,发#29616;有些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23519;,不了解自行车构造。于#26159;我布置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21160;。有的学生在家拆自行车,了解#23427;的构造;有的结伴到自行车的地#25674;上观察修理自行车的过程。通过#36825;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把#25569;知识的同时,学生即提#39640;了观察能力,又增强了社会交往#33021;力。拓宽了知识面。对于物#29702;知识中一些不易操作,现象不明显#65292;不易观察的实验,我总是设法设计#65292;让学生亲自动手,#20146;身体验的实践活动。#22312;《大气压强》一章中,为#20102;让学生了解,大气#21387;随高度的变化,这一知#35782;点,与同学们一起动手#65292;设计了气压瓶,三人一组#65292;带上自制气压瓶,登楼观察,#24403;观察到气压瓶中液柱明显变化#26102;,同学们惊奇地叫起来,“哇#65292;好奇特”。通过亲#36523;体验,原来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31616;单、易懂。既加深了学生对#30693;识的理解,又大大的提高了#35838;堂教学效率。
2.让学生去勤于思考,善#25235;规律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25105;吸取了过去要求学生“习题做得越#22810;越好,书读得越快越好,#30693;识背得越熟越好,#26368;终教学则不是那么好”的教#35757;,指导学生在勤思维中突破难点#65292;抓关键,找规律。例如:在#12298;滑轮》一节的教学中,通#36807;循序渐进的单滑轮到滑#36718;组的体系讨论探究教#23398;,对最终落脚的滑轮组性质#65292;引导学生正确、创新思考,抓住#8220;绕绳方法”这一核心,适时点#25320;、循序善诱,在勤思考#20013;用“受力分析”的基本理念#65292;对滑轮组的认识进行综合?选和#25972;理和修正,得出了“使用#28369;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23376;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29289;重的几分之一”的规律表达#24335;:F1==并让学#29983;明确:该公式适用于初中所要求的#25152;有滑轮问题,n表#31034;承担物体重量(和动滑轮#37325;量)的绳子的段数,#20063;可以理解为n等于绳子与动滑轮#25509;触的次数,其决定着滑轮#38382;题中绳子起始端的绕法及“#22855;动偶定”。在这一形式的教学中,#40723;励学生多提问题,标新#31435;异,将创新思维的#31354;间留给学生,在实验观察探究#30340;基础上,总结出了“动力作#29992;点移动的距离和物体升高#30340;高度关系式:S=nh,#21152;之点拨,让学生借用数学这一#35268;律,推出了“动力#20316;用点移动的速度与物体移动#30340;速度之间的关系式Vs=nVh等一类问#39064;。这样,较好地解决了本#33410;中有关滑轮、滑轮组的问答作#22270;。作为与计算的一#31995;列相关的所谓难题,使学生在掌握#36825;部分内容的答题、作图#12289;解题中倍感轻松,无障碍#12290;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3.帮助学生不断#24635;结,逐步提高
  学生#21019;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20010;渐进过程,只有在培育的过程#20013;不断养成,才能逐步#25552;高。为了能达到“不断提高#8221;的目标,教学中着重培#20859;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21019;新精神,帮助学生#26641;立“人人俱有创造力”的观#24565;,时常注重学习、借鉴、吸#21462;前人或他人的不同的思维方#24335;方法。例如:讲“牛顿第#19968;定律”时,传授这一#23450;律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侧重#20110;传授从试验模型观察到#36923;辑假设验证的创新思维研究#26041;法。再将“电生磁”的和“#30913;生电”的过程中,落脚在教#32473;学生物理实验,观察上的创新#24605;维反证法。再讲“天#24179;使用方法”时,总#32467;归纳出“放”、“游”、“调”#19977;字经。经过物理教学中研#31350;方法的导向分类,初#27493;展示探究教学,让学生从一个又#19968;个“这是怎么回事”中,开#22987;讨论学习,又在一个又#19968;个“原来是这么回事”的创新#24605;维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21644;研究方法,极大地开#21457;不同层次学生的出创新能力,形成#20102;一定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新思维方#24335;。所以一段教学之后,#36935;到求解空心球一类的可多#35299;的物理问题,同学们很快地以不#21516;方式、途径求解,得到正#30830;答案。可见,平时的训练促进了#23398;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