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数学新课程中的几点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426 日期:2023-12-16 来源:论文网
【摘要】现在很#22810;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37117;讲新课改,。可为什么要#36827;行新课程改革呢?很#22810;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20943;轻了老师的负担。#29978;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65292;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38477;了,而且越来越难#25945;。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65311;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要#28145;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31243;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30097;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19982;研究。本人从去年开始在数学方面#36827;行新课程改革尝试,现就#36825;一年的体会,浅谈自#24049;的几点看法。
  【关#38190;词】新课程;数学教学;创新#65307;体会
1.新课程#25913;革的必要性
  数学#26159;人们对客观世界定#24615;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27010;括、形成方法和理论#65292;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31243;。义务教育阶段的#25968;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23398;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23427;不仅要考虑数学自#36523;的特点,更应遵循学#29983;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29983;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35753;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25277;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36807;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24863;态度与价值观等多#26041;面得到进步和发展#12290;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25945;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23500;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20256;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26159;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30340;,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25913;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24403;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12290;
2.新课程改革的#20851;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20914;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65292;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36523;,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32769;师真的运用全新的#25945;育教学理念去实施#25945;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20197;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30340;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23637;,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30446;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36824;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23398;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12289;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24072;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19981;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12290;新教材大力提倡自#20027;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35299;、学会和掌握新的#30693;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22635;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24050;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37325;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35780;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19979;对学生的正确全面#35780;价,又能体现教育#30340;客观性,达到教育#30340;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25945;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25913;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3.新课程改革的存#22312;问题
1.教学准备#19981;够充分。为了实现《#26631;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25968;学知识的学习,都力#27714;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20852;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23637;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20070;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24773;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22270;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65292;并         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26377;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25152;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20805;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22788;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22791;好一些教具、投影#20202;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20214;。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20214;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19981;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32570;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20998;。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26412;或在黑板上绘画,失#21435;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23454;,教师自己制作一些#25945;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19968;些学具,学生会很感兴趣的#65292;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26524;。
2.课堂的驾驭能力#19981;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24378;调让学生“动”起#26469;,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21518;,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29983;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65292;学生提出各式各样#30340;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30340;,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20110;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25945;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32467;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20013;,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12290;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31243;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20010;动态生成的过程。它#38656;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24490;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28572;,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22530;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20648;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31185;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65292;提高对课堂教学的#39550;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24320;放性、创新性,同时也#20855;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习#20013;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23398;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20915;。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39064;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20063;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19968;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35813;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35823;,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20250;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25104;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19968;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32943;定的。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3.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12290;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65292;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23637;的过程。新课标要求#19979;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29983;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25945;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32452;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26681;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36827;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36807;程;根据学生的个#21035;差异巧设合作情景,#35753;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20013;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21457;表自已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20316;交流。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帮助#21644;指导,善于选择学生#20013;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23548;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38382;题的答案。教师已经有#24847;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26159;,仔细观察就会发现#65292;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31181;形式,缺乏实质性改#21464;。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6529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20027;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38388;,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32451;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35770;、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26377;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20063;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35201;讨论,但只给不到一#20998;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35805;,就草草收场。有#30340;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27963;跃,盲目追求课堂#25945;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31243;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22530;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26377;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1561;同于“满堂问”,#20063;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21160;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36136;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12290;其实,教学并不是越#28909;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23433;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20063;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 “活而不乱”#25165;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25945;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4.教师忽视对学生#30340;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20316;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20998;认识到:学生正处#20110;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23398;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30340;影响。学生对教师#30340;情感能直接影响甚#33267;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21644;学习效果。为此,教#24072;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38754;影响,从根本上提#39640;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36523;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27963;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23478;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35199;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20035;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38656;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20043;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23500;,教师在教学中要#25026;得以情感人,特别是#8220;差生”更需要教师的#20851;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65292;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65292;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25381;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20852;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35201;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21151;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19968;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25945;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19981;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34920;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23450;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65292;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21151;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2312;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24196;重、文雅。提问时,要#38754;带微笑,语言亲切,多#29992;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12289;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27491;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38754;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21709;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26641;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22521;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36827;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25552;出,代表着教育的进#21270;,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12289;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20063;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23454;新课标的提出并不#21487;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27809;有优质的“新课堂”。课程改#38761;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31243;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26377;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20064;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65292;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38761;。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25945;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33258;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35838;程。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