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和课程整合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344 日期:2023-12-15 来源:论文网

       #20316;者:陶玉贵 汤斌 伊#38271;文 朱龙宝 葛飞

  摘要:通#36807;对现行生物工程专#19994;教学课程结构体系中存在的#24330;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的课#31243;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的#25972;合方案。并将美国机械#24037;程师协会(ASME)提出“将#20135;品实现过程集汇到本科#25945;学中去”理论,融入到实#36341;教学之中,构建“一条线”实践#25945;学体系,通过实践取得#20102;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29983;物工程;课程体系;课程整合;#23454;践教学
  
  一、现行生物工程专业#35838;程结构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29289;工程专业(原发酵工程#19987;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22312;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26102;,一直致力于教学模#24335;的改革。过去工科教学体系受到原#33487;联“专业化教育模式”#30340;影响,安徽工程科#25216;学院发酵工程教学计划#20027;要参考“轻工院校模式”#36827;行制订,过于强调具体#30340;目标产物生产的系统化、专业化,#23398;生知识面窄,不利#20110;人才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需#27714;。其主要表现为:
  1.现行课程体系中,指令性、基础类课程#21344;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专#19994;方向板块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变得非#24120;狭窄,学生学习指令性课#31243;和基础类课程几乎用去3/4以上的时间,使专业必#20462;课和选修课没有余地,这与人才#22521;养的多元化目标背道#32780;驰。
  2.课程设置#30340;学科本位型,使学#29983;物化。学科分化本身是在科学发#23637;到一定条件下的产物,随着#31185;学技术水平的发展#20135;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越#20998;越细,必然产生庞大的内容和不#26029;减少的课时存在尖锐矛盾。一#26041;面是所谓“经典”内容#21160;之不得,另一方面#26032;一轮的教学改革进一步#20943;少了理论教学课时,尤其专业#22522;础和专业课程学时,从而形#25104;两面夹击,其结果#26159;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难以及时#36827;入课堂,客观上造成知识更#26032;不够。
#12288; 3.课程内容交叉与#37325;复。一方面,由于各课程长#26399;以来都追求完善的#25945;学体系,严密的教学逻辑,面面兼顾,形成了大而#20840;的格局,课本越编越厚;另一方#38754;,各课程间相互缺乏协调#65292;内容交叉重叠越编越多(如有机#21270;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与#24494;生物、微生物与遗传#31561;课程),忽略了学科间融合、交#21449;和渗透。此外,为后继课程#30340;服务功能的强化,忽略了课程本#36523;的系统性。在强调为后继课程服务#30340;思维之下,加上教学内#23481;与教学学时之间的矛盾,在教学过#31243;中把与后继课程无关的内#23481;砍掉了,这就破坏了课程的#31995;统性和教学的逻辑性和#23398;生的知识结构的完#25972;性。
  4.实验教学基本框架仍#26159;20世纪50年代初学习#21069;苏联建立模式,开设多门依#38468;于理论课程的实验课。其#24330;端为:(1)各门实验#35838;自成体系,为了各自#30340;系统性和完整性,实验内容#37325;复庞杂。(2)验#35777;性实验占的比例大#6529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3569;,难以把物质的特性、结#26500;、反应和检测有机#22320;联系起来。(3)内容#38472;旧,经典验证性实验多,研#31350;、探讨型实验很少,不#21033;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26032;能力的培养。(4)教学方法#21333;一,学生是“照方抓#33647;”、“依葫芦画瓢”,抑#21046;了他们思维和创造能力的#21457;挥。
  5.工程教育过程中#23384;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20256;授轻能力培养,重#8220;科学”轻“工程”,不少#25945;师仍沿袭注入式教学,学生#35760;忆了大量的知识,但动手能力#21644;独立分析问题、解决#38382;题的能力并未得到很好#30340;发展。实践形式单一,实践基本#19978;局限于实习和见习,忽视了其#20182;教育实践活动。孤立的实习,#24517;将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二、课程结#26500;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整合
  
  1.#29702;论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与课程整合
  课#31243;结构改革包括课程#35774;置,课程安排以及#19982;之配套的课程整合。“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又称“课程#32479;整”“课程综合化”“课程#19968;体化”等,旨在将课程#36827;行整体、综合之意,是#25105;国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20026;此,根据生物工程的#29305;点,以基因工程菌构建#65288;上游)、生物反应器#21450;其工程原理(中游)、生#29289;分离工程(下游)为主#20307;线条,辅以生物过程控制#19982;检测,构建上、中、#19979;游专业基础课程平台#12290;同时,在研究无机化学、分析化#23398;、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29983;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29289;遗传与育种等课程的教学与认#30693;规律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整#21512;构建新的课程体系,#24182;对主干课程和相关教学环节#32452;成一个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形#25104;一组系列基础课程群,既加#24378;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减少了#19981;必要的交叉重叠,使课程#35774;置更加精练,在有限的课#26102;基础上最大限度去拓展课程#31354;间;并依据生物工程应用领域,#26500;建发酵工程、生物制药、绿色化#24037;等专业模块。压缩#24517;修课,增大选修课范#22260;和类型,开设学科深化#31867;、应用技能类和体#32946;艺术类类型选修课,以#40723;励学生个性发展。#21516;时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20027;辅修、双学位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20250;,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30340;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加#24378;文化素质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与#35838;程体系改革相结合,通过系#32479;教学与专题讲座,课堂与课外以及#20016;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等活动,#25226;丰富的文化素质教育内#23481;,融入学生心灵深处,#20026;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追求#22880;定基础。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   2.实验#35838;程结构体系构建与#35838;程整合
 #12288;传统课程结构体系#20013;,实验教学是附属于理#35770;课程教学,形成了细而全的小#31995;统,实验内容交叉重#22797;。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39064;,目前许多高校已将一些课#31243;的实验单独开设,但收效#19981;甚理想。根源在于对实验教#23398;缺乏整体设计和统筹规#21010;。为适应新时期实验教学的发展,#21482;有突破原有框框,才能摆脱#20854;束缚。为此,在“一体化#12289;多层次”模式下,构建“基础#25216;能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应用型#23454;验、研究式实验”等#26032;型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统一组#32455;实验教学,独立设课。新课程体#31995;中将实验项目设计成#19977;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训练#23454;验: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整合#21407;无机与分析、有机化学、生物#21270;学、生化分离技术、物理化学、#21270;工原理等课程实验,#20027;要包括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训练,#24120;见生物大分子性质、分离方法、#23450;量测定和有关生物参数测定等#12290;这一层次重在基本#25805;作技能和规范化的训#3245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23454;事求是优良的实验素质。#31532;二层次是综合实验:该#23618;次以通风、厌氧发酵为主线#65292;对发酵原料及产物的性质、#32467;构和成分进行表征以及相关参#25968;测定,通过这一层次实#39564;教学,巩固提高学生所学的基本操#20316;、实验方法和实验知#35782;,培养学生从事生物实验的技能技#24039;、独立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33021;力。我们设计了“双#37238;法制备结晶葡萄糖”、#8220;黑曲霉发酵生产糖化#37238;”和“啤酒酿造”等系列综合实#39564;;尤其是啤酒酿造综合实验,#23398;生通过对啤酒原料成分分析、#21407;料制备、淀粉糖化、发酵、过程控#21046;与检测、成品酒处理等环节综#21512;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30340;实验兴趣,由过去的被动转变#20026;主动积极参与,学生也为品尝#33258;己亲手酿造啤酒而倍感#33258;豪。第三层次是设计实#39564;:学生按一定题目,自己查阅文献#65292;制定实验方案,分析#23454;验结果,得出结论;学#29983;也可以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中去。#20854;实验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使学#29983;及早了解学科发展#21069;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进#34892;实验的能力。
  3.实践性#35838;程结构体系重建
  众所#21608;知,培养学生的创#26032;精神,是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23637;的必然要求;加强学生#30340;实践锻炼,是保证人才#33537;壮成长的必经之途。因此,#23398;生在校期间不仅应掌握牢固的基#30784;理论和实验技能,还必#39035;参加相应的实践性活#21160;,如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12290;学生通过实践,可促#36827;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书本#30693;识的理解,特别是对社会#29616;实的认识,增强分析#38382;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290;令人不安的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22240;,高等学校的实践#25945;学环节有所削弱;在好不#23481;易安排的认识/生产/毕业实习中,也往往是既不#33021;“动手”(不能参加具#20307;的操作),又不能“动口”(#19981;允许向正在工作的人员询问,以免#24178;扰正常生产),而且,大部分是参#35266;实习,因而收效甚微。在市场#32463;济的条件下,如何改革现有实习#27169;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36341;能力?针对理论必须#19982;生产实践相结合的#21407;则,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38469;应用能力,依据美国机械工程师#21327;会(ASME)提出#8220;将产品实现过程集汇#21040;本科教学中去”理论,对过#21435;单独的、自成一体#30340;实习、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结构体#31995;进行改革,构建“一条线”实#36341;教学体系,即将市场调查—#39033;目建议书—可行性报#21578;—课程设计穿插于认识实习—生#20135;实习—毕业实习和课程设计之中,#32479;筹安排,与课堂理论教学课程相互#32467;合,互为依托和补充,构成人才知#35782;、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完整体#31995;。一改过去认识实习走马#28783;式参观实习,以“了解市#22330;、接触社会、认识专业#8221;为主题,通过对生物工#31243;典型产品——啤酒品评、市场调查#31561;内容穿插于认识实习教学之#20013;,通过完成市场调查报告方式#20419;进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取得了良#22909;的效果。以生物工#31243;产品专题方式将“项目建议#20070;”和“可行性研究报告”#31359;插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20043;中,让学生带着问#39064;去完成“生产实习”和#8220;毕业实习”;并通过#23436;成“生物反应器”课#31243;设计,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36827;行了有机结合,突破了#36807;去的“实习”、“课程#35774;计”单纯作为课堂教#23398;的“应用”和“验证”功能及“环#33410;”的观念,通过几届学生的实#36341;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288;然而,课程结构改革是#19968;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2290;正像北大高盘良等教授#25351;出的:“像英国剑桥大学#21644;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1516;属研究型的一流大学,其#35838;程体系却相差甚大,但#37117;培养了一批创造型人才。改革的#38454;段会出现多种课程体系#20849;存的局面,而加快课程内容#30340;更新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可#33021;会更好促进新课程体系#30340;形成。为了使新课程体#31995;早日成熟,我们将#31215;极加入到实践的行#21015;中去。
#12288; 
#12288; 

参考文献


  [1]吕俊华#65292;钟玲,熊爱华.药理学实#39564;教学体系平台的构建[J].药学#25945;育,2004,(3):38.
  [2]曹屯裕,贾#35753;成,林麒.基于“平台 模块”课#31243;结构体系的人才培#20859;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3,(5):17-19.
  [3]杨承印.#21270;学教学论课程结构与教#23398;实践研究[J].大#23398;化学,2004,(3):29-31.
  [4]马宏佳.化#23398;教学论[M].南京:#21335;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严世强,唐宁,黄国生.理科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30340;思考[J].高等#29702;科教育,2000,(34):33-38. 转#36148;于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