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语文教师在课#22530;教学中充当了三种角色:一种是传#22768;筒,一种是解剖师,还有一#31181;就是保姆。
传声#31570;是指把课堂变为讲堂,书上怎么#35828;,老师就怎么讲,#29978;至当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26102;,老师也要千方百计地将其引#23548;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上来。
解剖师,是指把精美#30340;充满了生命力的文章,#24403;作花一样撕碎,像解剖师#35299;剖尸体时一样,将一根骨头#65292;一颗眼球,甚至毛细血管都展现#32473;学生,让学生看得清清#26970;楚。一位老师在讲#12298;老王》时,就把这篇#25991;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26080;法感受作者炽热的感情和#25991;章的艺术美。这样的例#23376;在实际教学中举不胜举#12290;
像保#22982;一样的老师也不少#65292;特别是初中低段的语文老师,教#23398;时总是不放心,把教材嚼得#21448;细又碎,一篇自读#35838;文上了两三课时,还担#24515;自己没有讲全讲到位。
语文怎#26679;教,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65292;这是我们语文老师#35848;论得最多的话题。要培养学生#30340;能力,要想提高教学#25928;率,老师就要转变#35266;念,转换角色,不当传声筒#32780;做崔永元,不做解剖师而#20570;引路人,不当小保姆要#20570;搀扶人。
在#35821;文教学中,如果以固定的#38382;题,固定的答案去评述,那就#26159;对学生主体人格的不尊重#65292;就是对学生灵性和创造性的戕害#65292;这样的教学对学生#27809;有任何好处。我们语文老师应穿#38024;引线,引导学生乐于#21160;脑,乐于表达,诱导学生对#26576;一问题作客观的叙述#65292;理性的思考。
语文老师怎样实现角色的转#25442;呢?
首#20808;,教师要努力学习,不#26029;充实自己。要想给学生一杯#27700;,老师不但要有一桶水,而#19988;还应有源源不断的鲜#27963;的水源。魏书生老师在课堂上#30340;从容自若,胜似闲庭信步,不就是#20197;他那渊博的知识为基础的吗?#25105;们语文老师只有不断地努#21147;学习,方能与时代同步向前。
其#2742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27880;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20859;。所谓习惯就是由于重复练习而#24041;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21160;方式。吕叔湘老师说过:“好#20064;惯养成,一辈子受益,坏习惯#20859;成,一辈子吃亏。”(《吕叔湘论#35821;文教学》)吕老师的#35805;点明了好习惯在学习语文中的#37325;要作用。在教学中#65292;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下几#26041;面的习惯:
培养学生使#29992;工具书、参考书的#20064;惯。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培#20859;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对于学生#19981;理解的字词,要求学生不#26395;文生义,不想当然,也不#20381;赖别人,而应借助工具书#35299;决问题。同时,对一些学生不#28165;楚,而学生参考书中又有#30340;问题,老师应尽量让#23398;生自己动手解决。我的学#29983;在问我有些问题时,我#19968;般不会给他讲,而是让他亲自去#26597;阅。如教《石壕吏》,预习时,#23398;生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请#20889;出杜甫的‘三吏’﹑‘三别’”#12290;我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学生#22312;历史书上找到了之#21518;,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34920;。
培养学生发#38382;的习惯。善问的学生往#24448;思维敏捷,思考问题#28145;刻,在学习中处于主#21160;地位。教学中,我#20204;应千方百计让学生自己提出#38382;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5105;以前在教《荔枝蜜》一文时#65292;让学生发问,学生先后提出#20197;下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要写#37027;么多的荔枝树?②为什么要写#40644;蜂?③为什么用“ 割”……问题共#26377;二十几个。当时,课堂气#27675;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发#38382;,师生商讨,很快就#23436;成了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28857;的习惯。由于个性的不同#25110;其它原因,有的同学喜#27426;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21516;学不喜欢发表自己的#30475;法。我们老师就要保护善于发表#33258;己观点的学生的积极性,而对那些#27785;默寡言,不善于发表自#24049;观点的学生,我们应循循善#35825;,引导他们打开自己的#24515;扉,畅所欲言。学生#21457;表自己观点的过程,就是学生在#31215;极动脑,思考问题,分#26512;问题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学#29983;主动参与的过程中#65292;实际上就培养了学生的#24605;维品质,尤其培养#20102;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21516;时,学生要把自己的#36825;一观点表述出来,#35753;别人清楚、明白,这也#22521;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5945;《宋定伯捉鬼》一课#26102;,最后在引导学生分析宋定#20271;这个形象时,就有学生和我#21809;起了“对台戏”,认为宋定伯是#19968;个阴险、狡诈的小#20154;,不如鬼坦诚磊落。顿时教室里分#25104;了两派,一派支持#32769;师,一派反对老师。这时我就让他#20204;讨论发表看法,最后老#24072;小结,这样的效果非同寻常。
在课堂教#23398;中,学生有了良好#30340;学习习惯,老师用渊博的知#35782;穿针引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24615;,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老#24072;成为课堂的主持人,这样对培养学#29983;的能力大有裨益。
#25991;章的语言,既是认知的符号,#20063;是情感的符号,任何文学作品#25152;反映的人与事,都是作者对社#20250;人生的“一簇心理体验”#12290;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行为#12289;语言、思想、命运、遭遇以及作#32773;作品所流露的情感态度的把握#65292;都需要抓住语言这一要素#12290;教学生学会抓住语言要#32032;,对文章进行“按文入情”#30340;真切体验,不是要老师将#19968;篇篇情文并茂的文章肢解,由老师#22204;碎后吐哺学生,而#26159;要求老师像导游一样,用贴切的语#35328;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生的#8220;游兴”,让学生自己走入作#21697;那优美的艺术境界#12290;吕叔湘老师说:“#23398;生自己读,感动得流泪,#32769;师一分析,眼泪全没了#12290;”事实确实如此。
#36716;贴于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要学生由#34987;动的体会作者感情,到主动去#24863;受、领悟,我们语#25991;老师可从这几方面入手:①#22312;课堂教学中,应多加#24378;朗读训练。诵读是学#20064;语文的重要传统方法#65292;它符合汉字汉语的特#28857;。现在有很多老师已丢弃了#36825;一传统,光注重分析而忽#35270;了对学生朗诵的训练,忽视对#35821;感的培养训练,这是欠妥#30340;。在上《春》这一课时,第一次#25945;的时候以分析为主,结#26524;一篇优美的文章在#23398;生看来,不过是一#20010;个冷冰冰文字的组合,完全没有#21697;味到其中的“美” ;在教第二遍时,#23601;主要采用了诵读教学,#21152;强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并#20687;导游一样,在诵读中#24341;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情#24863;、语言节奏,并辅以重#28857;词语的点拨,这样既实在#21448;富有情趣,效果颇佳。②#20805;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语言描#36848;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24615;,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23454;现。要想学生自己进入#20316;者描绘的艺术境界,我们老师#23601;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27963;积累和知识经验,或利用现代教#23398;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感#30693;,也只有这样老师#25165;能真正由解剖师变为导游。在上《#31038;戏》这一课时,我就#35753;学生看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27468;的MTV,让学生感受#20102;江南水乡的美景,创设#20102;很好的感情氛围,为学生#29702;解本文打下了基础#12290;一句话,教师#20687;导游一样,用声情并茂的语#35328;,激发学生游览艺术的殿堂,#24476;徉其中,那么展现#22312;学生面前的不再是#19968;本静默的教材,一堵冰冷的墙壁#65292;而是丰富多彩的景观——长#27743;大河,松涛流岚… … 让学生在“导游”的#24102;领下自己去领略,去感悟,一定#20250;收到意想不到的效#26524;。
学生语文#33021;力的取得固然需要老#24072;的讲授,需要系统的课堂教学,但#26080;数的事例和经验都证明,#23398;生语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离不#24320;课外训练,因为课堂#25945;学无论时间还是内容#37117;是有限的,课堂教学的任#21153;主要也只能是起到示范和引导作#29992;。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25945;师要由课堂上的保姆转变为#23398;生学习的指路人,在老师指#23548;的前提下,放开手脚,#35753;学生在课外自己去学习。
语文教师,应该#20174;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9312;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这门学科#21644;数学等其它学科不同,头绪#32321;多,学生拿到一篇文章不知如何#19979;手,不知从何处找准#31361;破口,如果老师不教给学生方法#65292;学生即使到课外学习,#20063;只能重视那些故事情节#36739;强的文章而已。其#23454;,学习一篇文章,我们#37117;要经历感知—理解—鉴赏的环#33410;。我们老师就更应该#25945;会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知#36947;不同的文章在不同的阶段#24212;感知理解的内容。如小说,我们#23601;要让学生知道在感知阶段应感知这#20123;方面的内容:如小#35828;的主人翁、故事情节#12289;环境等等… …这样,学生拿到#19968;篇文章,他才知道怎样去学#12290;②引导学生读报。我觉得,我#20204;语文教师应把报纸作为第二教#26448;,报纸是浓缩的百科全书,#19978;面的内容大有时事政治小有百#22995;琐事。学生通过报纸既#20102;解了社会,又提高了阅读能#21147;。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23454;验,我让一个班每周举行#20004;次读报活动,而另一个班则#25353;部就班。通过一学年的试验,我#21457;现看报那个班的同学无论是#22312;写作还是阅读能力都#22909;于另一个班。③引导#23398;生走进社会学习语文。我们的语#25991;如果只在课堂上学习,那么学生#21017;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把语文放到#31038;会中去学习,那么学生兴#36259;就会浓厚得多。在教#23398;生判断病句的时候,我就给学生#25552;了一个要求,让他们#20180;细听,找出别人讲话时的#35821;病。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其中一#20301;学生还把他听到的病句作了归纳#23567;结。在教说明文时#65292;我让学生收集广告#35789;,并让他们试着写广告词,#20854;中有学生写出这样一则#24191;告:白塔水泥,顶天立地#12290;让学生在社会中去学习#35821;文,既丰富了学生的#31038;会阅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65292;何乐而不为?
总之,#25105;们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改变观念#65292;转换角色,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20154;公,语文教学才能收到明显的效#26524;。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