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让数学课堂更阳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134 日期:2023-12-13 来源:论文网
【内容摘要】新《数#23398;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29983;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25968;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33258;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31243;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23398;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26041;法,获得广泛的数#23398;活动经验。因此我们数学老师应在#26032;课程理念的指导下#65292;让学生触摸数学,在“触摸”中激#21457;兴趣;在“触摸”中#28608;活思维;在“触摸”#20013;放飞个性;在“触摸”中#24863;受“生活数学”, 让数学课#22530;更阳光。
【关键词】小#23398;数学 触摸教学 阳光#35838;堂
  一则故事:一位#32769;人临终前对儿子说:“如果你能#20973;自己的劳动挣来钱,我就把遗产#30041;给你。”儿子是一个懒汉#65292;从来不干活,于是向母亲要了点#38065;,骗父亲说是自己挣#30340;,老人说:“这钱#19981;是你挣的。”说着随手把它#20002;进火炉。儿子笑了笑#36208;开了。第二次还是这样,#20799;子只好真的去干活,他给人#23478;扛木头,吃了许多苦,挣来一#28857;钱。可是老人又把铜钱丢到火里#21435;了,这下儿子真急了,硬是#20174;火里把铜钱抢了出来,老人说#65306;“这回我信了,只有自己劳动#25379;来的钱,你才会这样心疼#12290;”这则故事告诉我#20204;,学习数学也是这样#30340;道理,只有亲历数学,真正触摸数#23398;,所学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24049;的财富,学习如果没有“触摸”#20316;前提,所学的知识是不可靠的。
  #25152;以,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25945;师应激发学生学习#31215;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20107;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20027;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30495;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35782;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33719;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39564;。因此我们数学老师应在新的#29702;念指导下,让学生触#25720;数学,给学生以自主实践探#32034;、相互合作的空间,激发学生#23398;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30340;主人,让数学课堂更阳光。
  一、在“触摸”中激发兴趣
  鲁迅先#29983;说过,没有兴趣的学#20064;,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36259;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只要儿#31461;们感兴趣的事物,他#20204;就会乐于去接近,积极去研究,#21162;力去创造。而这种情感又往往因一#23450;的情境而产生,并持久拥有。#25152;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35201;经常让他们用心“触摸#8221;一些熟悉的生活情景,#21435;体验、去感悟学习数学的#24555;乐。让他们萌发一种数#23398;真有趣、我要学的心#29702;,唤起他们的探索欲望,感#21040;数学就在我们的身#36793;,是可学、可摸、可感的。
  如在上《#20998;数的初步认识》时,一位老#24072;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谁愿意#21644;老师做一个用掌声表示的数#30340;游戏呢?”学生一听说#35201;做游戏,立刻兴奋起来,一个#20010;都特别来劲。“把8#26421;花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26421;?”“啪!啪!啪!啪!”教#23460;里响起了四声清脆整齐#30340;掌声。“把4朵平均分#32473;2个同学,每人几朵?”又是“#21866;!啪!”两下响亮的掌声。“#25226;2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啪!#8221;学生十分得意地拍了一下。此#26102;,我看着学生神秘地说:“把#19968;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20154;几朵?”同学们正准备#25293;手,听到这个问题一#19979;子给懵住了,你看着我,#25105;看着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26377;学生用手指尖在另一个手#25484;上轻拍了一下,我笑着问#65306;“拍了一下,表示#19968;个吗?”学生纷纷摇头大喊:#8220;不是!我们拍的是半下、半下,#34920;示半个!”“那你们明#26126;拍的是一下呀?怎么办?#8221;既然不能用掌声来表示,那#33021;不能用以前学过的#25968;来表示半个呢?学生这一#19979;子可真被难住了,“心术通#32780;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由好#22855;而引发求知欲。这时的学#20064;则成了学生的内在需求#65292;获取的知识往往根深蒂固地烙在学#29983;的脑海中。可见,在#25945;学中,我们老师一#23450;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灵#27963;地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65292;让学生真正触摸数学,#32473;予学生心灵的自由,让课堂阳光#36215;来。
  二、#22312;“触摸”中激活思维
  “儿童#30340;智慧在手指上”这就告诉我们#23398;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从动作#24320;始的,实践的、感性#30340;东西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36825;不仅是简单的劳动,而且是#20135;生创造性思维的触#21457;点,是孕育数学思维能力的#19968;个支点。著名教育#23478;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21160;,不能算做,没有思维#30340;想,只是空想,只有操作与思#32500;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之目的。”#22240;此,没有动手操作,没有对事物#30340;直接“触摸”,就难#20197;完成知识建构。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如:我在上完一#24180;级上册“比较”后,#35753;学生练习下面这道题:
  把#26041;糖放入杯子后,哪杯水最甜?
  学生的不同答案引#20986;了争论,到底哪杯水最甜呢?带着#30097;问,,学生开始分组动手操#20316;,在各个杯子中加入同样#22810;的糖,搅拌后,再进行品尝#65292;得出结论:水最少的那杯甜。又#22914;在学习“左右”后,有一幅图#26159;小朋友们在上、下楼梯,机灵狗问#65306;“他们都是靠右走的,怎么#19968;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21602;?如果上楼的同学靠右行,下#27004;的同学靠左行,会是怎么样呢?”#36825;时一个学生说:“让我们去走#19968;走楼梯吧。”于是,我就#35753;各组有秩序地排队先上楼#26799;,再下楼梯,学生在体验#30340;过程中得出结论:两个#21516;学都是靠右行的。同学们之所以得#20986;错误的结论,是他们平时没有关#27880;生活中的数学,通过走楼梯#65292;否定了上、下楼梯方向不#21516;的这一事实。学生带着#25968;学问题回到生活中,一下子就得#20986;正确的答案。可见,#23398;生在触摸数学的过程中,可以#28608;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30340;思维,让课堂也因思维#28779;花的点燃而阳光起来。
  三、在“触摸”中放#39134;个性
  “在花中采蜜#65292;是蜜蜂的快乐;但#23558;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30340;快乐。”课堂教学也一#26679;。课堂不仅仅是知识建构的场所#65292;也是张扬学生生命的地方,#23427;是师生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20154;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21629;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19981;要只是机械的传授知识#65292;单向地进行着交流,#31616;单地进行交往。教师要#21892;于调动学生的生命动力,张扬学生#30340;个性。用生命“触摸”#25968;学,数学才具有灵气,个性才#20250;飞扬。
  我#26366;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21017;案例:师说:“小朋友,你#20204;听好,今天是期末复习,我今天#32473;你们讲题目,每道题都很重#35201;,大家认真听。”同学们都认真#21548;了。大家看这里有一道题: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一只,还#26377;几只?小朋友们说:“一只也#27809;有了,因为都被吓跑了。”#32769;师听了很高兴。“那你们说应#35813;填几?”小朋友说#65306;“填0。”对了。没想到这#20010;时候有个小朋友举起了手:“老#24072;,我反对,我不认为应该填0#65292;”师问:“你是怎么想的#65311;”这个孩子回答:“树上#26377;5只小鸟,猎人开枪打死了一只#65292;我认为还剩下3只小鸟。为什么#21602;?因为树上的5只鸟是一家的,#29454;人打死了鸟爸爸,吓#36305;了鸟妈妈,树上还剩下3只不#20250;飞的鸟宝宝。所以,我#35748;为树上还剩下3只小鸟。”这孩#23376;多么富有灵性啊!教师及#26102;地表扬了他。在这#37324;学生的情感、智慧#36824;有生命灵性都融入教学#20043;中,课堂由单纯的知#35782;传授变为生命和个性的张扬,课堂#20063;为此而阳光起来。
  四#12289;在“触摸”中感受“生#27963;数学”
  我们#37117;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12290;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19982;数学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39064;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19982;数学学习、具体问题#19982;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所#20197;,我们要尽量创设一些生活#20013;所碰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23398;问题的存在,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23454;际的联生活经验,品#23581;到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23454;际问题起一种学的需要,#20174;而能够主动深入地学习、探索。#26368;近我听了一节数学活动课#65292;内容是求商的进似#20540;的应用。学生学习#20102;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后,#25191;教者设计了下面一组综合实践练#20064;:
根据实际情况,#19979;面各题的答案应取多少合适?
  (1)每套童装#29992;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22871;?
  (2)每#20010;油桶最多装油4.5千克,要装60#21315;克的油,要多少个这样的油#26742;?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65288;3)做面积1.2平方米(尺寸:1.2米×1米)的桌布10块#65292;要用面积3平方米(#23610;寸1.5米×2米)的布多#23569;块?
  #20986;示题后,先让独立解答,然后汇#25253;交流,结果大部分#21516;学答案是这样的:
  (1)50÷2.2≈22.7#8776;23(套)
  (2)60÷4.5≈13.3≈13(个)
  (3)1.2×10÷3=4(块)
  出示以上答案后,上课老师#19981;失时机地启发孩子问:想#24819;这些答案有没有不妥之处#65311;同时,让其他有不#21516;答案的学生谈谈他们的想法#21644;做法。于是,学生们开始#20102;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生1:我认为第(1)题的答案#30340;等于23套是不正确的,因#20026;第(1)是做22套#31461;装要用布2.2×22=48.4米,还剩50#8212;48.4=1.6米,余下的#24067;不够做一套童装,所以50÷2.2的商227#30340;十分位的7舍去后#20063;不能进1,50米布只能做22#22871;童装。列式是50÷2.2≈22.7≈22(套)。
  生2#65306;老师,我知道第(1)题#36825;种取近似值的方法不是四舍五入#27861;,叫去尾法。
  生3:我认为第(2#65289;题的答案约等于13个是不正确的#65292;因为第(2)题用最多装4.5千克的油桶#20998;别装60千克的油,#35201;用60÷4.5≈13.3个油#26742;,用13个油桶共可装4.5#215;13=58.5千#20811;油,还多60-58.5=1.5千克油,剩下1.5千克油也要用#19968;个桶来装,因此,60÷4.5的商13.3的十分位的3#65292;舍去后的要进1,一共要14#20010;桶,列式是60÷4.5≈13.3≈14(个)
  #29983;4:老师,老师,#25105;还知道第(2)题示近似值#30340;方法既不是四舍五#20837;法,也不是去尾法,是进一法。
  生5:开始时#65292;我也认为第(3)题的答案是正#30830;的,可我画了图,发#29616;一块大布裁成两块完整的桌布后#65292;还多3-1.2×2=0.6平方#31859;  余#19979;的部份要和制的布合拼才能做#25104;一块桌布,而拼接的桌布我觉得#19981;太好看。所以我认为#35201;用5块3平方米的布,#21015;式是:3÷1.2=2.5≈2(块)10÷2=5块
  师:谁知道这#36947;题用什么方法求的值?#23398;生们争先恐后的回#31572;:用的去尾法求近似值
  师:我们在求#36817;似值时一般情况下#29992;四舍五入法,像第(1)(3)题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像第#65288;2)题要用进一法#27714;近似值……
  整节活动课#65292;每个孩子都在触摸#8220;近似值的取舍”,每个问题都是学#29983;自己解决,学生的发言都很精#24425;,充满创造力和个性化。而在#35752;论交流中又表现出那么的民主与#24179;等,因此使本节数学活动课进入#20102;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22659;界,课堂也为此阳光#36215;来。 
【参#32771;文献】
1.楼根良. 提升儿童学习能#21147;的理论与实践.   出版社.2005,6
2.《小学#25968;学教师》2008年第6期
3.《小学#25968;学教学设计》2008年第3期
4.《#25968;学课程标准》
5.《触摸教育的风景》 陈惠芳著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