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和减:作文教学中的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898 日期:2023-12-10 来源:论文网
1.缘起
  这是#19968;个我一直想写的题#30446;。从若干年以前读到#19968;篇《治学做人用减法》的文章时#36215;,我就有了这个念#22836;。后来,在日常的#25945;学和业余的读写过程中#65292;我渐渐积累了一点想#27861;,终于借助写在学生#26085;记本上的习作的形式(#25105;从网上借鉴来的一种#24072;生、生生互动作文活动),#20889;出这一篇不是很成熟的东西。
  “作文教学#20013;的加和减”,乍一看,#27492;题有些不文不理、不伦不类、不三#19981;四。别着急,听我#24930;慢道来。
#12288; 作文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65292;是一项综合训练。这就好像训练举#37325;一样,需要练习各个方面的#21147;量,手臂、腰部、腿部#12289;体能等等,还要加上心理辅#23548;、饮食营养等等组成一个严密科#23398;的训练方案系列。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29983;动、活泼的个体,其心理倾向、习#24815;、兴趣,以及思考和行动#30340;方式,乃至生活环境、成长过程#31561;等都是千差万别的,#25152;以,我们的作文辅导应该因#20154;而异、因材施教。这是一条#30495;理。但是,在作文的教#23398;中,还是有一些共性#12289;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探索#12289;发现、掌握并且利用它#20204;,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65292;应该能够提高效率,作文#30340;学和教能够变成一项人人#21916;爱的活动。
 #12288;作文的做法林林总总、不胜枚举#12290;这,许多的写作指导书上已经写#24471;颇为翔实。至于效果如#20309;,我想作文教学的#29616;状能够说明一切。这里,我更想追#38382;作文教学的思想——教#23398;之道。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宗#26088;是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智慧的提高#65292;当然,作文能力是其#20013;主要的一项。
  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发展,#32780;人的持续发展应该依靠#33258;我的主动发展。所以,教育#23601;是唤醒,同样,作文教学#20063;应该以心灵唤醒心灵#65292;以爱唤醒爱,以智慧唤醒智慧。#36825;也是我写作此文的宗#26088;。
  2.加法智慧:#20026;有源头活水来
  “#21152;”这个字眼现在许#22810;的语文教师乃至语文教学专#23478;都喜欢运用。如何提高写作水平#65311;答曰:多读多写。“加#27861;”也!它主要指的是量的增加。原#26469;读一本教科书,现在,还要“加#8221;读自读课本、“加”读名著#12289;“加”读时文和美文,阅读的量#22686;加了。原来两周写一篇大作文,现#22312;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25163;段,书信、日记、随笔、总#32467;等等,写作的量也增加了。
  确实,#35821;文学习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23646;于基本功的训练,需要大量的#32451;习,“熟能生巧”这个成语很好#22320;概括出了它的特点。#20687;私塾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一#26679;,虽然为有些人本主义者所不#40831;,然而事实证明,#23427;确实有效。
  但是,时#20195;在变化,古代没有的现代科#23398;现在有了,以前没有的网络现在有#20102;,学习的内容在增加,#29983;活的节奏在加快,#25104;长的时间却在缩短。#20316;文学习中的加法不可能#26080;休止地进行下去、#25193;张开来。多读多写确实正确,但#26159;不够全面。
  古#35821;云:山有水则活,水有山#21017;秀。又云:兼听则明,偏#20449;则暗。这也是加法的智#24935;。它不仅是量的递增,更加是#21508;种角度的信息和思想的碰撞而产生#30340;质的飞跃。在作文教学中,#25945;师和学生也应该学#20064;这一种善于借鉴的#24605;维方式,放出眼光、敢于#25343;来,为我所用。
#12288; 鲁迅先生在谈创#20316;时说:“要多方面看看,不#35201;只看到一点就动笔。#8221;我们要做一个英明的人,#35201;学会善于倾听、观#23519;和思考。作文的加法#26082;要求我们多观察、多阅#35835;,也要求我们多思考#65292;多发现。
  同样是自#28982;、社会和生活的话题,就可#33021;因为角度、层次或#32773;心境的变化而产生出绚丽斑#26003;的美来。看到水,有的人会想#21040;柔情似水的南国女子#65292;有的人会想到汩汩滔滔的灵#24863;之泉,李白会想到“仍怜#25925;乡水,万里送行舟#8221;,曹操会想到“日月之行,#33509;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37324;”……
  作文教学的#21152;法思维首先需要一#31181;“手腕”的熟练,用欧阳修借#21161;卖油翁的话便是,#8220;我亦无它,惟手熟尔”#65292;用钱钟书先生的话就是,“最聪明#30340;人需要下最笨的功夫”。#20316;文中的加法既是七录斋(#26126;·张溥),同时它还#26159;“追求智慧、与利益无干”的一#31181;兴趣(王小波语)。在#36825;里,兴趣和勤奋是最重要的词#35821;,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兴趣。爱因斯#22374;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曹#31162;先生又加了一句说,“入迷是最好#30340;朋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35753;习作尽量地贴近学生的#29983;活,要创造一个个写作发展的平台#65292;让学生的习作有读者、有意#20041;和有价值;要尽量鼓励学生的作#25991;,要让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35201;让学生乐此不疲,直至“入迷”#12290;
  3.减法智慧:删繁#23601;简三秋树
  #20809;有加法肯定不够,作文#25945;学还需要减法。
  首#20808;明确一下“减”和“减#27861;”的含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65292;“减”有两义,其一#65292;“从总体或者某数量中#21435;掉一部分”;比如,“#21066;减”“裁减”等等,#20854;二,“降低;衰退”;#27604;如“减色”“热情有增无减”#12290;“减法”之词条含#20041;是,“数学中的一种运#31639;方法。最简单的是数的减法#65292;即从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计#31639;方法”。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那么#65292;作文教学中的减法思维是什么呢#65311;我认为,它应该是一#31181;“化”的功夫,化#25972;为零的思维;是一#31181;“生活化”,一种去#31895;存精的“精减”。#23427;虽然表现出一种量的减少,但是#23427;同时应该是一种对于本色#30340;关注。
  上课、#20316;业、考试、游戏、家务、吃饭、睡#35273;等等,既有紧张的挑#28783;夜战,也有悠闲自在#30340;泡电视……学生的#29983;活是琐碎的,也是繁杂的、紧张的#12290;从每一天刚刚睁开眼睛的#37027;一刻起,一切就这样匆匆#25169;入我们的视野、胸怀,有时#36824;不给人一点回味的余#22320;。我们的生活也常常是#27809;有提纲的,没有彩排#30340;,它不给你任何准备的#26102;间。感动、喜悦、着急等等的#24773;绪是应境而生,境过#32780;逝。有时也有很好的#26448;料,但是没有注意及时去#25235;住,过了也就如鸟#20799;飞过天空,无迹可寻了。
  所以,有效#30340;作文指导务必要适应这种快节#22863;的学习和生活。这#37324;,还是要讲究减法。那#20123;起承转合式的,三部曲式的,虎#22836;、猪肚和豹尾式,还#26377;规定字数的等等诸如此类的为#20889;而写的,为文而文的写作指导可以#26242;停矣。
 #12288;黎锦熙先生指出,“日#26413;优于作文”。日札,就是#20462;养日记和读书札记,就是观察日记#21644;心理笔记,就是片#27573;写作和学习笔记等等形式。日札#22312;内容上,可无所不#20889;;在形式上,叙述、描写、抒#24773;和议论随意选用;在#31687;幅上可长可短;在心#29702;上,轻松自然。因为不是“作文#8221;,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20889;作,一旦养成习惯,#22312;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39134;跃。黎锦熙先生的#35266;点道出了减法思维的真谛。(积#32047;到一定的阶段,还可以指导学生学#20064;结构法,利用这些材#26009;,组织出一篇篇正而八#32463;的状元文。)
  作文#25945;学的减法思维要求作文指#23548;直接指向作文的过程#65292;直接指向作文背后的#29983;活,直接指向作文后#38754;的那一个人。只有这样,作#25991;才显示其真正的本真#24577;、健康态和发展态;享受作#25991;才成为可能;主体与写#20316;的同步发展才成为#21487;能。
  作文#25945;学的减法思维就是要求我们不断思#32771;作文学习的本质,从而获得一种#30452;指本质和心灵的,敏锐而深刻#30340;思考力量,进而获得引导学#29983;提高的根本的、可持续#21457;展的方法。
  4.加减辩证:绝胜烟#26611;满皇都
  作文的智慧有#21152;有减。从加法到减法的过程,#26159;从丰富到简约的整合过程,是从趣#21619;到意味的深化过程,#26159;从绚烂到平淡的归真过程。
  现实生活中#25105;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怎#20040;做?
  是先加后减#65292;还是先减后加?是既加#21448;减,还是时加时减#65311;是多加少减,还是少减#22810;加?……我想诸位同人应#35813;根据不同的对象和语境探索最佳的#31572;案。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着#20016;富多彩的个性的,何况我#20204;又共同生活在一个多元化#30340;社会里,所以,我的小标题是#8220;加减辩证”。
  选择是#19968;种困境。这里,我#21482;能给出原则,那就是学生的写永远#26159;主体,学生作文智慧的发展永远是#26681;本,作文教学的任何智慧#37117;应该围绕着那群个性#40092;明的人。
 #12288;“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35328;语变瑰奇”(宋·戴#22797;古语),好的作文是我们生活中#26412;来就有的,是长在#25105;们的身上的,流淌在我们的血液#37324;的。我们所应该做的工作就是,#21435;做加法和减法。加入我们理#35299;过的,感动过的,#32463;历过的,幻想过的,渴望过的#65292;激动过的,苦恼过的,#26032;发现的……减去我们不理解的#65292;没感觉的,不熟悉的,陈旧的,呆#26495;的,没有趣味的,当然也是与#20013;心无关紧要的……
  哦#65292;如果我们能够从不理解到理解,#20174;没感觉到有点感觉,#21040;感受很深,从陈旧中发现#26032;颖,从已知中探索未知,从习以为#24120;中看到惊心动魄,那么我们的作#25991;教学的功夫真可以算是到了一#20010;新的境界。
  “#22825;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65292;我已经看到那隐隐的绿色,我在努#21147;着,同时也期待着那“绝胜烟柳满#30343;都”的春天。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