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文教学#30340;人文精神?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21448;如何?于漪老师说:“汉语言#25991;字不是单纯的符号#31995;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29420;特的文化心理特征#12290;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工#20855;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可#20998;割的两个侧面。没有#20154;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24323;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工具。#8221;就是说,离开人文性#23601;无从谈工具性,工具性必#28982;通过具体的人文性#34920;现,没有什么抽象的工具#24615;。
近若干年以来#65292;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也受到文学#21644;哲学理论上的“语#35328;就是一切”的所谓#35299;构的后现代主义的一定影响。其#23454;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中#22269;语文不应只偏重语言,#36739;多强调工具性,因#32780;语文内涵小为文章学,写作#23398;,修辞学等,其可以理解的原因#26159;应试,几乎整个教#23398;过程受制于中考高考。#31350;其实,语文是交流思#24819;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现实#65292;它是中华民族极其丰富的人#25991;精神的荟萃。每一篇目#65292;特别是那些名家名篇,#30830;实奇妙无比,它充满我们民族风#20439;、伦理、审美和思辨的活力,#38598;我们民族智慧之大#25104;,是一个个活泼泼#30340;生命,而决不是沉默#26080;语的木乃伊。如若#19981;认真继承先辈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36951;产,我们就是愧对作#23478;及其作品了。
作家们是怎样完成这些视#21516;他们孩子、生命的大作的?是他们#30340;灵与肉。有的一辈子就写#37027;么一部或几篇,作品#26159;他们人生的升华。最#26377;影响最有艺术生命力的久盛不#34928;之作,肯定是作家倾全部生#27963;积累和心血所作,当然也#26159;作家思想和人格的魅#21147;所在。曹雪芹“披阅十载,增#21024;五次”,故而有“满纸荒唐言,#19968; 把辛酸泪;#37117;云作者痴,谁解其#20013;味”的感慨。现代文学#24040;匠鲁迅这样来形容他走过#26469;的艰辛的文学之路:“我吃的是#33609;,挤出来的是牛奶,血。”“将#34880;一滴一滴地滴过去,#20197;饲别人,虽自觉瘦弱,也以#20026;快活。”
课#25991;是作家以身家性命换来的艺#26415;生命,是不朽的。我们作为#8220;传人”,要把这两种生命的真#35867;加以体悟和感受,要把#23427;传达出来又传授给学生,这仅靠字#26015;句酌地提问“为什么#36825;样表达”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头#31561;要紧的是弄清其所#25215;载的全部内容、情感信息和深层#24847;蕴。驹篇《背影》#20026;例,此作注家甚多,而供师生使#29992;的相当一些教学参考资料#36807;分沉湎于词句的直白释义#65292;却疏于对《背影》的整体把握。#21494;圣陶先生认为朱自清先生详写父#20146;买橘子和下车走去混入来往#20154;群的里头,在南京游逛一天#21017;一句带过。有父亲过铁#36947;的描写,有不多的然而很#26377;味道的语言描写,作者请父亲回去#30340;当儿,父亲说,‘我买几个橘子#21435;,你就在此地,不要走#21160;。’在买来橘子将要上车的#24403;儿,父亲说,‘我走了,到#37027;边来信!’在走了几#27493;回过头的当儿,父亲说,‘进去#21543;,里边没人。’这里头含蓄着多少#24604;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24605;!我们读到这几句话,不#20294;感到了这些意思,#36824;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8221;(以上意思及引文见叶圣#38518;的《文章评改》)#20197;上同时又为实写,在“扑扑衣上的#27877;土”下面的“心里很#36731;松似的”一语是作者眼睛里看出#26469;的,都是别人很难体#20250;出来的,所以又是必需的虚写#65292;这就把父亲极情愿去做而#21448;做好了的心情完全明白了。
所#26377;详略虚实这些表现手法#65292;都服从于文章这样的主旨,“把父#20146;的背影作为叙述的主脑,从其#38388;传出父亲爱惜儿子的一段深#24773;,”(叶圣陶语)即做#29238;亲对儿子的亲子之情,这是一方面#12290;另一方面,作者自始至终以愧疚#30340;心情和口吻出之,这样既反衬了父#20146;如此这般的疼爱儿#23376;,又传达出儿子对#29238;亲在家庭困顿之中仍念着自#24049;的深深的感激,从而深沉而又#37219;畅地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人子#20043;情。
孔子的#8220;父父子子”,是我们中国几千年#26469;认定的伦理道德准则。孝敬父母#65292;疼爱子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32654;德,也是《背影》的根本思#24819;内容,这也应该是语文教学#30340;人文性或人文精神#24456;重要的内涵,在今天强调#36825;些仍然很有规范伦理道#24503;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只是一#21619;的在“为什么”上做#25991;章,却不在“是什么”即作#21697;的旨归及其涵盖范畴下功#22827;,不善或根本不去挖掘、阐发和弘#25196;人文精神,那么我#20204;的语文教学岂不是太言之无物#22240;而苍白无力了吗?换言之#65292;人文精神也是德育#25945;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称屈#21407;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29233;国诗人,杜甫的诗作是“史诗”,#40065;迅是“民族魂”,就因为在他们#36523;上及其作品里有中华民#26063;深厚的文化历史积#28096;,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65292;尤其是屈子的虽九死#32780;不悔的精神,杜工部的#8220;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胸#35167;和“语不惊人死不休”#30340;追求,鲁迅至死仍“#19968; 个都不宽吮的硬骨#22836;,都是源自民族文化熏陶#65292;最终又成为民族文化的#19968;个部分,他们是我们民族#30340;骄傲,他们的作品是我们民族的瑰#23453;,他们的作品表现了#27665;族特有的风骨和美感。这些#26159;语文教学应当重视的人文精#31070;。
这里我们着重谈谈鲁迅及#20854;作品。
作为现#20195;文学奠基人的鲁迅,像历代杰出作#23478;一样,他有着强烈#30340;忧患意识,无论是“达#8221;还是“穷”,无时不“兼济天#19979;”,鲁迅思考的持久#21644;深远无与伦比,例如对国#27665;“劣根性”的思考,文化问题上#30340;继承和创新,特别是对#24453;敌人和错误的观点毫不妥协的态度#65292;这些是鲁迅的风采,是其杂#25991;的重要内容,鲁迅曾盛赞#12298;史记》是“史家之绝唱,#26080;韵之《离骚》。”#20854;实他自己的创作同样是艺#26415;精品,其独树一帜的杂文是现代文#23398;史上的一块丰碑,堪称出色而独#29305;的史论。#36716;贴于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有两件事给鲁迅#20197;难以磨灭的印象。一是#21040;日本学医,从幻灯#29255;上看到日俄战争期间,中国#20154;做俄国人的侦探,被日#26412;人捕获,要枪毙了#65292;却有一大群中国人在围观。这在《#34276;野先生》、《(呐#21898;)自序》等文反复提及,足#35265;给鲁迅刺激之深,以至后来#20419;成了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的重#26032;选择。另一件事是浙江嵊县人王#37329;发被他所释放的杀过秋谨的#35851;主所加害。关于王金发其人,#40065;迅在曾收入过语文课本的《范爱#20892;》一文里提到过,而在《#35770;“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里,王#37329;发被害公案成了鲁迅“痛打落水#29399;”这一立论的极有#20221;量的事实基石。
应当引起我们注#24847;的是,我们对这一事实#21644;立论的关系的解析,不宜#27490;于一 般论#25454;和论点的的关系。这里表现了鲁#36805;一种持续而深入的思索#65292;这烙印于心灵深处的一个历#21490;教训,简直梦萦魂牵,表示了鲁迅#23545;民族命运的一如既#24448;的关切,同样也是#28145;厚的民族文化历史的积淀,#36825;种忧患意识和炽热情怀,正#26159;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24515;理特征。这是鲁迅作#21697;中不容忽视的人文性。鲁迅的#24605;考在螺旋式推进中发展,终#20110;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21040;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36825;一切都毫无例外地#21453;映在他的创作乃至译作中。鲁#36805;的思想历程始终和民族、#26102;代同步,所以如果说鲁迅的小说可#20197;当作历史来读,那么他的杂#25991;视为别具一格的现代史论#26080;疑当之无愧。
前已论及,由#26087;民主主义革命上溯,由王金发#34880;的教训而及许多血的事#23454;,针对有人指责革命者#8220;嫉恶太严”“操之过急”的叨#21480;不已,鲁迅沉痛而深刻地指出,“#27721;的清流和明的东林,却正#20197;这一点倾败,论者也常常#36825;样责备他们。
殊不知那一面,何#23581;不‘疾善如仇’呢?人们却不说#19968;句话。假使此后光明和黑暗还不能#20316;彻底的战斗,老实人误将纵恶#24403;作宽容,一味姑息下去#65292;则现在似的混沌状态,是#21487;以无穷无尽的。”鲁迅从殷鉴不#36828;的史实分析入手,以其#25935;锐的政治嗅觉,提醒人们不#35201;忘记血淋淋的阶级报复,不#33021;对敌人姑息迁就,这虽逆耳却又#26159;诚恳的忠告,正是鲁迅杂#25991;战斗力量之所在。出色而#29420;特的史论色彩,是鲁迅杂文#26377;别于他人的显著的艺术特#33394;,有史实的史识,#35821;言幽默,内容寓庄于谐,#25152;以鲁迅杂文卓有建树。这种特有的#39118;格,又富有西方尼采#37027;种哲理,这显然得益于#20316;者中西合璧的深厚的文#33402;修养。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34892;》当然也不是表现了鲁迅#23545;某一次变革或改良#30340;痛惜,甚至也不只#26159;对当时的章士钊、林语#22530;、杨荫瑜妥协态度的不#28385;,而是对根深蒂固#30340;“费厄”(这是不#26159;也是一种民族劣根性?#65289;气味甚浓的“中庸之#36947;”的反思。鲁迅不是#19987;治历史的,然而他研究、评论#21382;史事实,总有着鲜明#30340;现实目的,他迥然不#21516;于在故纸堆里讨生活#30340;“学者”。例如关#20110;太炎先生二三事的文章,也#19981;仅是为先生廓清迷雾,列出#21151;过是非,以正视听;而更重要的是#34920;现恳切期盼革命者要革命到底,不#35201;只拉半截子革命车,应该效#27861;先生早年的锐气。
近#29616;代史上有影响的事件还有#24464;锡麟被害、辛亥革命、五四运动、#8220;三一八”惨案等。对这些事件,鲁#36805;均以庄重的史家笔#27861;,或融入小说以警世人,#25110;切入杂文直接剖析,总想让这#20123;教训转化成思想库里的#23453;贵财富。及至晚年,当译完#35199;班牙作家阿.amp;127;巴罗哈小#35828;时,鲁迅还想起少小时1894年中日战争之际#65292;明明前线吃了败仗,中国#28023;军全军覆没,民间竟还流传#30528;刘(永福)大将军用法#26415;大破日本海军的荒#21776;故事。鲁迅的传世之作《阿Q正#20256;》的创作思想最早便#26159;从这萌生。鲁迅的作品就#26159;这样的基于对许许多#22810;历史事实的深入观察、认真思#32034;和长期积累的产物,是缘#20110;现实的有感而发。
读鲁迅作品,你#20250;觉得鲁迅从遥远的历史源#22836;走来,一直走到我们中间,走#21040;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20013;,走到人们的心里。鲁迅就是#36825;样的跟我们血肉相联,鲁迅作品#30340;活力来自它深深植根#20110;民族的土壤,所以它有经久不#34928;的艺术生命力,这也就是鲁#36805;作品的人文性,它#28304;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21560;引人们的是五彩斑斓内容,是#19981;可抗拒的逻辑力量,是#32768;人心目的思辨色彩和#23457;美情趣。
总起来说,和#20854;他学科教学一样,语文教学#19981;应该只为应试而存在。它要真正担#36127;起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充实人的修#20859;的责任,强调工具性(这比较容#26131;考查)的同时,务必也充分注#24847;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34429;然比较难考查,却#26159;语文教学的重要组#25104;部分,决不可舍弃,因为舍#24323;人文性,工具性也无从#35848;起,这就“两败俱伤”了。作#21697;是人文精神的一种#36733;体。鉴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30340;人文精神在变弱是事实,我们#24517;须给语文教学中的人文#31934;神以应有的地位。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