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语文教育大家#37117;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23398;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12290;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20013;,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24459;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30340;教学实际,采用灵活#22810;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25945;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27861;中,课堂提问的诱#23548;启发艺术显得尤为#37325;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20248;劣成败,与教师能#21542;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38382;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27492;,教师的课堂提问#23558;制约着学生思维训#32451;的发展。
然而#65292;在实际教学中,有部#20998;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26426;,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23569;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24605;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19981;是"、"好不好"、"对不#23545;"等, 这#26679;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35753;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24230;大, 让学生丈二#21644;尚摸不着头脑。如一#24320;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65311;"、"写作特色是#20160;么?",对学生只能启#32780;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36824;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24590;么会回答上呢?3、提问过于急于#27714;成。有些教师发问后, 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35201;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23398;生的思维训练。 4#12289;提问没有新意,篇#31687;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20998;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65311;"、"文章中心是什么?",长#27492;以往,让学生生厌。5、提问对象#36807;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29983;,很容易挫伤差生的#31215;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 都是不科学的,#23427;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6824;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65292;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因此#65292;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20174;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23481;与思想内容,把握#25945;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65307;另外,还应从学生实#38469;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19982;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30340;兴趣点来问,使提问#30495;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19978;。
下面谈谈语文课堂#25552;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 抓#20303;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20064;,不是一开始就敢兴趣的,为此,#25945;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20303;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38382;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29702;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35299;开这些"冲突"(问题)时,#20063;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23545;课文重点、难点的#29702;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28023;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23398;生思考:题目中的两#20010;"死",是什么意思#65311;"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35828;"死海真的要‘死’了",#36825;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25552;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25991;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12290;最后,当学生理解#20102;"死"的三个不同#21547;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24418;成过程。本来一篇#30475;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24471;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25945;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25104;学生感兴趣的"问"#12290;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25991;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31687;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35841;?"这样一个看似简单#21364;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24456;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12290;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23398;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35299;决本文的教学难点#12290;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25552;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12289;积极。值得一提的是#65292;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23454;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65292;把学生弄糊涂。
#20108;、 提问变#30452;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19968;味地直来直去,启#21457;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26679;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24182;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23637;。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12289;"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36843;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35201;求他们在思维上"#36339;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23665;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26512;红军战士在第二天#21507;早饭"抢了一碗就#21507;"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19979;子难以理解, 那么可#20197;换个角度来问:"‘抢’字#26159;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21448;进一步启发学生:"‘抢#8217;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26126;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22909;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28982;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26126;的‘抢’又说明了#20160;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26354;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 学生对红军战#22763;"抢"这一动作的#29702;解自然明确了。又#22914;《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38382;:"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现在没有什么#20154;,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26524;让学生分析小姑娘#35805;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26679;问:"小姑娘话没#35828;完就停住,是不是她#19981;知道爸爸到哪里去#20102;呢?"当学生给予#21542;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29240;爸的去处,为什么#19981;直说?"有的学生会说"#24597;别人知道"、"当时不#26041;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25552;出关键的一问:"#25991;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20102;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65292;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30340;"曲问", 学生#26159;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27492;处"机警、乐观"的#24615;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24367;才能找到答案的问#27861;,不仅能激起学生#24605;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25237;石击破水底天"的教#23398;效果。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曲#38382;",可以说是创造了#25552;问的最高艺术境界#12290;他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20004;处成功的"曲问" (就是关于"龀"字和"孀"字的理解),结#26524;效果是明显的。因此,#22240;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65292; 能有效地培养学#29983;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26497;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19977;、 提问要注#24847;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65292;化大为小。
#12288;要上好一节语文课,#21333;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35201;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35838;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35745;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26679;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25165;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24605;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32773;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30340;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12289;更有趣的小问题,#25110;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23618;层深入,一环扣一环#22320;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21457;展,
这样的提#38382;处理,学生肯定乐于#25509;受。如《变色龙》#19968;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26041;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22885;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26684;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31572;出来--"善变"#65307;然后再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65311;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65292;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12289;"蠢"、"好笑"等;#22312;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21464;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20160;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30340;问题作铺设,可以不#36153;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65292;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20160;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35201;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20174;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32773;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37325;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四、 提问还应培养学生的发#25955;思维。
课堂中的提#38382;,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30340;同时,训练和提高#24605;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24230;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24230;启发学生,可以使#23398;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31181;解答方法,既拓宽思#32500;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24605;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27573;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21010;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24605;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21010;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65292;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27861;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22312;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28982;会举一反三,灵活#21464;通。
学生在#25484;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22914;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35782;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36215;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20540;。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65292;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19982;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20064;了"随风潜入夜,#28070;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21487;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65292;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29702;?再如学习了《卓越的科学#23478;竺可桢》中竺可桢持之以#24658;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20154;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20855;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20010;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30693;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24471;"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12289;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23398;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20123;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31070;的教育。
纵上所述,可#20197;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19988;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35782;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32451;的进程,是发展学生#24605;维,保证和提高教#23398;质量的有效途径。为#27492;,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22909;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33258;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26415;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