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法学教育与法学人才培养——平等式对话教学方式的魅力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644 日期:2023-12-08 来源:论文网
内容提要:借#37492;国外临床法学教育经验,探索我国#27861;学教育课程改革,已#26159;刻不容缓。实践证#26126;,高校法律援助中心作为临#24202;法学教育的基地,教#24072;以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指#23548;学生独立、正确地“做”以及#8220;做”的技巧,这不仅有#21033;于法学教育逐步摆脱传统的知识#25945;育与智力教育的桎梏#65292;而且有利于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26435;,独立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培#20859;和锻炼其终身职业发展的能力。

  主题词:临床法学#25945;育 平等式对话 教#23398;探索

  高等法律教育是我国#25945;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25104;部分,担负着为市场#32463;济建设与民主法制#24314;设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20219;务。在更新教育观念、转#21464;培养模式、强化能力培养#30340;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作为大学#27861;学院应该教给学生#20160;么?我们不可能在有限#30340;四年时间内教给学生今后#19968;辈子所需的各种法律知识。况且法#24459;变化频繁,知识更新快#25463;。学校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20294;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20998;析、辨别、创造知识#30340;能力。

  法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30340;学科。但是,长期#20197;来我国传统法学教育注重书本#12289;课堂理论教学,疏忽实践#33021;力的培养,法律教育#23384;在二个问题:一是在#26657;期间的基本知识学习阶段#65292;局限于知识传授和使学生取得良#22909;的成绩,不够重视培养和训练#23398;生掌握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65292;较少顾及学生今后个人的发展与工#20316;需求,造成学生“知晓”过#20110;“能做”。专业划分过于狭窄和细#21270;,学生强于具体的专业知识#65292;弱于现实社会环境中有#25928;运用和发挥专长的能力。二是法#24459;教育缺乏司法研修这#19968;重要的学习阶段。通常#65292;四年大学毕业后的法学#26412;科生既无需经过司法#32771;试,也无需经过专门的#35757;练,便可进入法院、检察院或律#24072;事务所等机构从事相应工#20316;。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四年#30340;本科教育毕业后还不能够立#21363;胜任担当法律事务。一#20123;大学毕业生进入实际部门后#38590;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司法工作。

  我国传统法律#25945;育与国外现代法律教#32946;形成较大反差。例#22914;,在美国耶鲁、哈佛大学法#23398;院,注重教给学生以不#21464;应万变的基本知识,日后处理各种#22797;杂法律问题所必备的#27861;律原理、原则;法律职业特有的思#32500;方式和发现问题、判断问题、#35299;决问题的能力,教#20250;学生能够“像法律职业者那样#21435;思考问题”(Thinklikealawyer),#36825;对学生今后一生的#24037;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世#32426;六十年代美国的法学院普遍兴#36215;“临床法学教育”(ClinicalProgram)课程建设,其出发点#26159;仿效医学院利用诊#25152;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指导法#23398;院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应#29992;过程来培养学生的#27861;律实践能力。例如:哈#20315;大学法学院的Clinical教育指导手#20876;上明确指出其教学目的:传授和培#35757;学生有关法律实践的基本技能,增#36827;学生对实践出真知这#19968;学习方法的理解;通过提#20379;学生代理当事人的机会,#25552;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36131;任心;培养和促进#23398;生自我学习、自我提#39640;的习惯,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通过#33258;我学习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平#65307;促进和提高对法学理论#21644;法律制度的理解;#24110;助学生考虑和选择将来从事有#24847;义的职业;强调参与公共#26381;务的意义,这种公共服务#26159;从事法律专业人士人生满#36275;的一部分。实践证#26126;,临床法学教育不仅可以增#24378;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65292;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29702;解学习的真正目的,引导学#29983;更加重视培养适应未来生活、学#20064;与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与素质。学#29983;综合能力的培养有赖于#23398;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自主发#29616;问题、解决问题、服#21153;社会的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实#38469;工作能力,即通过“做#8221;达到学的目的,以“#20570;”带学,(Learningbydoing),培#20859;高素质的法律职业者和学术精英#20154;才。

  #22269;外法学教育给我们#30340;启迪是:法学教育必#39035;摆脱传统的知识教育与智#21147;教育的桎梏,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20027;权,独立承担起学习的责任,#22521;养和锻炼有利于其终身职业发#23637;的能力,为学生提供#22312;未来现实工作与生活环境中有#25928;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对#30693;识和能力终身探求的兴趣#12290;为此,法学教育必须包括探求新知#35782;、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等#33021;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敢于面#23545;挑战、善于解决困难、应对#26085;常生活、富于合作等方#38754;的能力。

  针对我国#27861;学教育的现状,开展临#24202;法学教育可以极大地改变法#23398;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以及理#35770;与实践严重脱节的弊病#65292;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12290;我院成立近十年的“#27494;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20013;心”,在从事培养学生实践#33021;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21331;有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65292;该中心本身就是进行临床法学教育#30340;基地。“中心”的指#23548;教师除了传统的课#22530;讲授之外,注重对学生的“临#24202;”教学指导,如接待当事人、调#26597;事实、收集证据、参与谈判、#35843;解、分析案情、撰写法#24459;文书、代理诉讼、出庭#31561;。总之,法律援助#26426;构的设置相当于工科的实验#23460;,学生在“亲手做”即为社会#24369;者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20013;,其所学知识得以灵活运#29992;、实际能力得以提高#65292;学会作为一名合格#30340;法律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23454;务性业务技能。实践证明,#33021;力不是知识传授的自然产物,#33021;力的内涵也不只是知识,而#26159;集知识、技能、自信、自强和价值#35266;于一体的综合体现。能力的#22521;养既有赖于对所学知识有#25928;、适时的应用,又依赖于在复#26434;的条件下继续探索新知、解决实#38469;问题,获得创造性价值的自#20449;锻炼。我们的具体作法#26159;:

  一、通过#8220;平等对话”指导学生独#31435;去“做”

  “武汉大学社会弱#32773;权利保护中心”自1992年成立以来,三百多名#23398;生志愿者先后在中心义务提供#27861;律服务。他们在教师的指导#19979;,依法维护妇女、未成年人、残#30142;人、老年人和“民告#23448;”等社会弱者的合法权益。#25509;待咨询约三万人次,回复信件近#19977;万件,电话咨询约三万次,代#29702;诉讼案件达九百余起#65288;其中绝大部分胜诉),还多次#32452;织了街头义务法律宣传教育及咨#35810;活动。“中心”设在高校法#23398;院的事实,决定了“中心”不#21333;纯是法律援助机构,也是法律教#32946;实践的基地。“中心”的#27861;律“临床”教学指导与法#24459;援助紧密结合。

  在该“中心”#65292;教师对学生法律援助服务的#25351;导,实行“平等对话式”#30340;“临床”指导,使学生在与当#20107;人接触、调查、取证的基础上#65292;独立承办案件。为何强调师生之#38388;的“平等对话”?因为通常#23545;话的话语是与权力#65288;利)相连的,对话这一形式本身#23601;存在着交往双方看法的限制#12290;在传统教学法中,#35838;堂上往往存在着一种#20869;在的不平等,即教师讲、学生听的#27169;式,似乎教师永远比学#29983;高一筹,而学生在课堂上#30340;被动接受的角色似乎#34987;先天地限定了。在这#26679;的模式中,不存在平等对话的前提#21644;氛围,出于一种相信#26435;威以及权威被相信的#38656;要,教师总是希望用自己的观点#26469;影响学生,而学生则无#21487;奈何地被置于接受的位置。

  理想的#8220;平等对话式”“临床”指导的基#26412;原则是,必须让“讲授”者的#20301;置空缺,没有人把自己放在那个#20301;置上,不存在对教师权威#30340;迷信。由于教师角色的#36716;变,决定了他的评点是#20316;为“听者”的发言,而不是对教学#20869;容的讲授。应该说,这是一种没#26377;讲授者的“游戏”,#24072;生之间各自就听到的#20869;容发言,双方都是接受者,相互#24433;响对方,各自不享有任何特权,各#33258;都不会让对方所吓倒,这种对话#25165;具有“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24179;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65292;对话双方才处于平等地位#12290;在这种对话中,作为指导教师的本#39046;不是讲授,而是全身心地倾#21548;。这里甚至不存在#20849;同的标准来衡量对话的正确与否,#20063;不必追求对同一问题#30340;共同见解。每一位“#23545;话者”都处于相对独#31435;的地位,对他们的发#35328;避免轻易作出“好”与“不好”#30340;判断,因为“好”只是#19968;种评价,而看法是#21487;以讨论的,没有固定的标准#21487;言。“平等对话式”“临床”#25351;导是一种具有建设性的想象力,#19968;种创造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来#33258;于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例如,在#8220;中心”解答咨询服务中,教#24072;对学生的平等对话式指导确定#24072;生之间并不是单向的#20915;定性指导关系,而是一种双#21521;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咨询服#21153;分为三种:

  1.信函回#22797;。寄往“中心”的咨询信件首先由#19987;人进行登记归类,由#24403;天值班的志愿者个人负责#22635;写“来信咨询登记表#8221;,并予以承办。若信件过多,#24403;天无法全部回复的,也务#24517;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及#26102;给予办理。鉴于来信#20154;文化程度上的差异#24615;、反映的有关情况的复杂性#20197;及相关法律问题涉及领#22495;的广泛性,志愿者们#20026;准确、及时地回复每一封#26469;信投入了极大的耐#24515;与热情。每当遇到疑难问题时,他#20204;共同研究讨论,一#19997;不苟地查找有关法律资料,必要#26102;还咨询有关方面的法律顾#38382;,力求给来信求助者以正确的解答#21644;最好的建议。

  2.接待来访。对#20110;亲自来“中心”寻求法律援#21161;的来访者,“中心”志愿者#22312;专设的接待室给予热情的接待。#39318;先,由来访者本人填写“咨询解答#30331;记表”,然后志愿者具体询问有#20851;情况,并就相关的法律#31243;序及实体问题给予解答。有时#24212;来访者即有关案件#30340;当事人的请求,志愿者还当场代写#36215;诉书、答辩状等法律文书。

  3.电话接谈。#8220;中心”设有两部对外#25509;谈的咨询热线电话。对于因#34892;动不便或路途遥远无法亲自#26469;访的求助者,电话咨询实为#19968;种快捷、便利的咨询方式。对于#37027;些已经通过来函或来访咨询获得#21021;步援助的求助者,可以通#36807;电话咨询与有关承办人员#21462;得不间断的联系,直到问#39064;获得最终解决。

  无论是来#20989;、来访或通过电话进行咨询#65292;教师对学生的“临床”指导,不#26159;对指导对象的观点进行判断#65292;而是丰富和完善对话的内容和层#27425;。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26102;常警惕自身对话话语中的#26435;力(利)流露,防止一种知识对其#20182;知识的垄断和霸权,避免对#23398;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压抑。他#20204;认为,对话的意见表达是一种尚#26410;融合的意识之间所进行的坦诚对话#65292;通过未达成共识的多重声音之间#36827;行不断对话,才有可能使旧#30340;知识得以更新,新的知识得#20197;构筑,平等对话的本身就是#21019;造知识的过程。通过对话指导,使#23398;生懂得了如何正确地去“做”。

  二、分析典型案例#25945;会学生正确地“做”

  我们#35748;为,“临床”教学指#23548;的实质不在于“平等对#35805;”意义层面上的交#27969;,而是对话双方通过互#21160;进行的知识重新建构。在这里#65292;“临床”学习不是仅存在#20110;单个人身上的客观#23454;在,而是在师生之间的互#21160;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30340;。师生互动过程中的相互协商、讨#35770;而达到共识,具有不#26029;形成的特质。平等对话过#31243;中,师生双方不是简单#22320;陈述自己的观点,#24076;望对方理解自己;#20063;不是一方试图理解另#19968;方的观点,然后决定是否接受。#21452;方不再是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32780;是在一起探讨回答解决问题#30340;新角度。当然,双#26041;仍旧有自己的观点和#30475;法,但是他们在一#36215;共同构筑起来的是#19968;种符合客观实际的答案。#22312;答案形成的过程中#65292;师生之间所进行的平等对#35805;,使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27963;跃着不同的多种声音,不#26029;的刺激彼此的兴趣和思维,从不#21516;的角度共同将探讨#25512;向深入。

转贴#20110;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我们#22312;对学生进行指导时#65292;采取开放的态度。对#20110;学生接待当事人所提出#30340;意见或所承办案件的代理#24847;见,教师不轻易否定,使学生#20805;满自信地去“做”,这一点尤为重#35201;,因为“自信是人才#33021;力的本质特征,是人才知识和素#36136;的综合体现”。①给予学生独立#24605;考、分析问题的空间。同时,注意#35266;察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出现的共#24615;问题,指导学生正#30830;地“做”。例如,未成年人的法律#25588;助案件在“中心”是重中之重#65292;教师对这类案件的承办十#20998;重视。在多起未成年人求#21161;诉学校、幼儿园等的民#20107;赔偿案件中,教师从#23398;生的代理意见中看出了#38382;题,即对监护人、监护职责、#30417;护责任的概念混淆不清,没有正确#25226;握法律规定的内涵#12290;对此,教师搜集了若干个典型案例#21644;学生的代理意见,启发学#29983;自己纠正,在“做”中学#12290;

  针对#8220;代理意见”中存在的问题,教#24072;给学生留下了课外#30340;作业,让同学们围绕监护理论、监#25252;的法律依据,思考学校对未成年#20154;在学校或幼作园受到伤害#30340;责任是监护责任,还是保#25252;责任。学生们认真查找现行有关#35268;定,教科书及相关资料,既独#31435;思考,又相互协作#65307;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准备各自的#35752;论意见。学生们通过讨论#12289;沟通、交流、磋商等自主和#20132;互式学习,在真正弄清了#30417;护人、监护职责、监#25252;责任的概念基础上,明白了监护责#20219;是依附于监护人的#65292;随监护人的转移而转移,监#25252;人的监护职责不可能自然转#31227;给学校或幼儿园。学校或幼儿园#23545;未成年人的保护、管理是基于#27861;律的规定,不是监护人将部分或#20840;部监护职责委托给了学校#25110;幼儿园。随后,学生们对自己#30340;代理意见作了修改,依法#32500;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65292;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21482;有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学生的心灵#65292;才会给予教学对象宽松的对话环#22659;,使他们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准确#22320;表达自己的思想、经验和情感。这#19981;是一种认知层面上#30340;理解,也不是行为上的模仿#65292;而是互动双方在情感#19978;和精神上的共振。平#31561;对话式教学过程中观点#19978;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理#35299;并不等于同意或服从对#26041;,而在于学会容纳对方#65292;与不同意见和平相处。因为平#31561;对话的本质就是互动双方可以相互#34917;充,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因#27492;,出现冲突并不是#22351;事,冲突是前进的动力,而思想上#30340;不协调往往是思想#39134;跃的前奏。平等对话式教#23398;法的探索,为从事应用法#23398;教育的教师进入更高#23618;次的教育境界铺垫#20102;道路。

  #19977;、利用疑难案例提高学生“做”的#25216;巧

  虽然平等对话式#8220;临床”指导可能会“去掉#35762;授者的权威”,但是对#35805;的完成必须依赖一定的条#20214;和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条#20214;是双方具有尊重对方、维护多元的#24577;度。双方通过平等对话建立#36215;对对方的信任。我们在教学#36807;程中努力创造容忍#19982;尊重不同意见的对话#29615;境,容许“众声喧哗#8221;,只有感到自己被尊重和被欣赏,#20114;动双方(尤其是学生)才有#21487;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12290;除了宽容的态度以外,平#31561;对话还需要双方彼#27492;相互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平等对#35805;,理解构成互动双方的核心要素。#26082;然是平等对话,就不#26159;单方的独白,也不是#21452;方各说各的,而是通过相互#20043;间的交流达到理解。理解的目#26631;是导向知识共享。

  指导教师与学#29983;共同接待当事人并代理案件的全#37096;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教#24072;居于指导地位。通过实案代理#20351;学生知道如何与法官、检察#23448;、对方当事人及其委#25176;人打交道,养成良好的职#19994;道德和习惯。根据实案代理#30340;特点,为有效地提供#27861;律服务认真完成各项#20934;备工作,例如:事#23454;准备——详细、准确地把握案件#20107;实,包括听取当事#20154;的陈述,审阅有关资料等;#35777;据准备——证据搜集、#35748;定,梳理案情,理出焦点;法#24459;准备——判断案件的法律性质,预#27979;其诉讼前途,向当事#20154;说明案件的利弊。教师#26082;注重事前指导,即学生#27599;接受一个案件,都必须写出“#26696;件代理计划”,送指导教#24072;审阅后实施;也注重#20107;后指导,即学生在每一阶段#30340;工作完成后,向指导教师汇报,教#24072;给予指导。实践证明,#33021;力的培养不仅与学习#30340;内容有关,而且与学习的过程和方#27861;有关。能力教育是#25945;师支持型教育,而#19981;是教师主宰型教育。因此,“#20013;心”指导教师在具体指导学#29983;办案过程中,不是作为知识的拥#26377;者和传道者,而是作#20026;学生实践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32452;织者和促进者;不是作为#38382;题的设计者和解答者#65292;而是作为与学生共同#25506;讨新问题和答案的参#19982;者,充分利用疑难案例指导学生#8220;做”的技巧。“徐洁诉孙其#31119;故意伤害案”的援助过程,就#26159;最好的实例。被害人徐洁系#26576;中学女教师,某日#23478;访途中被肇事者孙某#25758;伤,并将其拖行达#30334;余米,造成被害人重伤致残。#8220;中心”接受被害人的委托代理#27492;案。该案的焦点在于定性,#21363;构成交通肇事罪,#36824;是故意伤害罪。由于#26696;件已历经二年多,很多证据#24050;湮灭、肇事车辆已锈烂不堪,#35777;人无法走访,重构证据体系异常困#38590;。为了在证据方面有所突破,师生#20849;同努力,做了大量调查研究#65306;沿行车线路调查、现场勘查#12289;模拟行车试刹车装置和检测#36710;速、走访目击证人,广泛搜#38598;证据线索、重构证据体系;#36816;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排除伪证,#23545;“无刹车”还是“不刹车#8221;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65292;使案件取得了突破。经再审程序#65292;对被告人的行为定#24615;由交通肇事罪改为故意伤害罪;#20108;年有期徒刑改为十五年有期#24466;刑;民事赔偿28万元改为57万元,有效维护了#34987;害人的合法权益。

  我们利用疑难#26696;件作为学生“活生#29983;”的教材,通过案件的办理,学#29983;从实践中学到如何取得#24403;事人的信任、判断#24403;事人请求的合法性;如何与当#20107;人进行交谈;如何获取#35777;据以及证据线索;如#20309;确定解决纠纷的途径#65307;把握复杂案件的特#28857;及代理技巧等。整个教学过#31243;注重培养学生“勤于思,敏于行#8221;的良好职业习惯,依#27861;维护当事人的合法#26435;益。在这种开放式、自主式、创造#24615;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23398;习积极性得到激发#65292;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和#29645;惜教师的指导。表#26126;学生对所学和所做#24050;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临床”#25945;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29616;传统教学方式和考#35797;方式使学生的视野单一、狭窄,#23545;于现实社会生活视#32780;不见,无法进行全面的观察#21644;有深度的分析,难以让具有#25165;华和开创精神的学生脱颖而出;重#35270;分析而非结论,不满足于教#31185;书或授课教师给定的现#23384;结论而提出自己的想#27861;,甚至语言风格上#30340;别具一格,都会使追求思想和个性#30340;学生成为这种考试的牺牲品。#24635;之,寻求“正确答案#8221;的考试既无法考查学生的真实#27700;平,又压抑了学生的原创精神。“#20020;床”教学指导不仅在整个法律教育#36807;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30340;环节,而且也是培养法律#25588;助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在培养#39640;质量法律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20195;的作用。因为现代#27861;律人才不仅应有必#35201;的科学知识,而且应有成功的勇#27668;和信心,能在复杂#22810;变的条件下,善于审时度势、当机#31435;断,采取恰当、有效的行动,#33021;解释其所为及其所以为,善于#21327;作和配合,保持良好的人#38469;关系,并能不断地向经验#21644;实践学习,这些品质是能力#30340;核心,解决实际问#39064;是真正能力的体现,也是#33021;力养成的最佳途径。实践是人#31867;知识和能力最基本的#28304;泉。所以,引导学生在学#20064;中自主承担责任、自主决断、#33258;主选择和向实践学习,是激发学#29983;学习动力和培养能#21147;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不#24212;局限于现有的教学模式,或#20725;化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65292;应该在自己的研究实践中有意识#22320;发展。在反省自己的思维模式、教#23398;方法的同时,有意识#30340;总结自己的研究经验#21644;教训,为平等对话式#25945;学法提供资源。

  通过近十年来的“临床#8221;教学实践,使我们#28145;感:承认传统教学方式的局#38480;性并不意味着否定一#20999;,而是给予它发展和变化的空#38388;。平等对话式教学法冲#30772;了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20351;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更具有反思#33021;力,教学方式获得创新的契机#12290;

#12288; 

参考文献

  ①张彦#36890;著:《英国高等教育“能力教#32946;宣言”与“基于行#21160;的学习”模式》,载《比较教育#30740;究》2000年第一#26399;。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