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系列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636 日期:2023-12-08 来源:论文网
摘 要:#27861;学系列案例教学法,由列#20030;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20363;法、旁听案例法、#23454;习案例法五种案例教学法组成;这#19968;教学方法反映法学#25945;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有利于#25552;高学习者的整体素#36136;,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系列; 案例; 教学法

  一

  法学系列案例#25945;学法,或称法学教育#31995;列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19987;业课、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过程#20013;,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26681;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列举#26696;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26049;听案例、实习案例等方式#65292;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26159;笔者经过近二十年的法学教#32946;教学实践,在原有案例教学#27861;的基础上总结和发展起来的#19968;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系列案例教学法是#19968;系列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它由#20116;种具体方法共同组成。这一#31995;列的几种方法,可以根据#38656;要任意选择使用,也可以#20219;意组合使用,也可以全部使用#12290;每一种方法的目的和具体操#20316;各有其特点:

  #65288;一)列举案例法。列举案#20363;法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20102;说明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或某项法#24459;条款的内容或某一实践问题而#21015;举一个或一组案例。列举案例法#30340;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说明问题#27604;如,为了使学生明白犯罪#26500;成理论中的犯罪客#20307;对定罪的影响,教师可以列举两#20010;相似的案例甲盗窃工厂仓库中的电#32518;,构成盗窃罪;乙盗窃铺在地#19979;的正在使用中的电缆,构成破坏#36890;讯设备罪。再比如,为了说明犯#32618;的社会危害性而举出王宝森贪污的#26696;例等。列举案例中的案例#21487;以是现实发生的真人真事#65292;也可以是为教学需要对真人#30495;事进行加工后的案例,也可#20197;只讲案例的主要内容#65307;可以是十分严肃的案例,也可#20197;有轻松自由的气氛。这要根据#35762;课的具体内容由教师自#20027;灵活地掌握和使用。

  (二)讲评案例法#12290;讲评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29983;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19968;案例进行深入剖析,#20174;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65292;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29983;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讲#27665;事诉讼法中普通程序的#21508;个阶段时,教师可以讲“王XX诉#26446;XX损害赔偿一案”,从王XX如#20309;起诉,李XX如何应诉,到法庭如#20309;审理等。这就可以使学#29983;明确民事诉讼普通程序的起诉#21644;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29702;(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21508;个阶段。当然,也可#20197;进行电化教学,播放民事审判的#24405;像片,边看边讲评,这样#30340;效果更好。

  (三)讨#35770;案例法。这是对某#19968;法学课程的某一主要章节进行#35762;授后,为了加强学习印象,巩#22266;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29983;进行讨论案例。这一方法要求#25945;师必须事先准备好有#19968;定针对性和难度、有不同意见和#32467;论的案例。这类案#20363;必须具备主要情节和细节,教师#22312;介绍案情后,提出有#20851;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法#23398;理论和有关法律规定解#20915;实际问题。可分小组讨论,也#21487;以大班讨论;可以#20808;合后分,也可以先分#21518;合。要让每一个学生#37117;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教#24072;还要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24847;见进行一一评析,给#20986;标准答案并说明理由。#22521;养学生分析问题、解#20915;问题的能力是运用讨论#26696;例法的关键和目的。

  #65288;四)旁听案例法。教师为配#21512;讲课内容,有针对性#22320;选择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民事#12289;行政等案件,组织学#29983;进行旁听。这一方面有助于学#29983;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能#20351;学生对于各类诉讼有一个直#35266;的、感性的认识。旁听案例法作#20026;一种现场教学方法#65292;还能加强教学与现实生#27963;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31934;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20064;案例法。实习案例法就是搞#27169;拟法庭。当学生在学习#27665;事诉讼法(或刑事诉讼#27861;、行政诉讼法)这一#31243;序法,又学习民法(或刑法、行政#27861;),既具备实体法的知识、又熟#24713;程序法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发动#12289;组织学生进行实际#25805;作,搞模拟法庭。#30001;学生亲自当法官审理案件或参加#24237;审,全面掌握和理解程序法和实#20307;法的法律规定解决实践问题,提高#23398;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24515;实习案例法是一种#20855;备综合内容的学习方法。它#19981;但可以掌握知识,更可以#22521;养学生分析问题、#24605;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39640;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34920;达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以#21450;组织和创造能力,培#20859;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由于实习#26696;例需要具备多门法律知#35782;和多种能力,一般在大二大三以后#36827;行。

  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24212;根据教育规律的要求自觉地按#29031;教学的原则完成教学过程。#25152;谓教学原则,是指#24635;结教学经验、反映教#23398;活动规律、体现一定#25945;学目的、为提高教学成效而提出的#25945;学基本要求。系列案例教学法主要#36981;守和贯彻了以下教学原则:

  #65288;一)联系实际原则。联系实际原则#26159;指大学教育应紧密结合生产、科技#21644;社会生活的实际,在#23398;习理论知识的同时#65292;加强各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注#37325;学以致用,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30340;联系中学习知识、认识社会,#24182;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解决#38382;题的能力。法学教育的联#31995;实际有一定的困难,法律专业的学#29983;不能像学电脑的学#29983;一样上机操作,也不能#20687;理工专业的学生到工#21378;实际动手。而法学专#19994;的实习也都是放在临近#27605;业时专门进行。因此,#22914;何在日常授课中贯彻联#31995;实际这一教学原则#23601;成为一个问题。我认为#26368;好的答案是就系列案例教学#27861;。因为这一教学法在教学#36807;程中,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30693;识,又能接触到社会实际。当然,#27861;学系列案例教学法的联系实际有#38388;接联系和直接联系两种。#38388;接的联系就是列举案例、讲评案例#12289;讨论案例。直接的#32852;系是实习案例,旁听案例也#26377;直接的成分。

  法学教学#30340;系列案例教学法只是联系实际的一#31181;方法。除此之外,还应在课程#35774;置、教材的选用等#26041;面做到联系实际。

  #65288;二)知能并重原则。知#33021;并重原则要求大学教师在对#23398;生传授知识的同时,#27880;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37325;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33021;力、创造性能力和操作能力,并#20351;他们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际#35299;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学认#20026;:知识是个人后天获得的对#23458;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其完成某#39033;活动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12290;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同#27010;念,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能#21147;的发展必定以知识的#31215;累为前提,在掌握#21644;运用知识过程中来加以实现、并影#21709;知识掌握的速度和知识的#36816;用效率。

  系列案例教学法要求#25945;师在传授法学理论知识的#21516;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多#31181;能力。通过列举案#20363;、讲评案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33021;力;通过讨论案例,培养学#29983;创造性思维的能力;#36890;过模拟法庭,培养学生实#38469;操作能力;通过以上几种#26696;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24605;维方式和分析问题#12289;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36890;过系列案例教学法,在提高#23398;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21457;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机、兴趣、#24773;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65292;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21457;展学生的创造过程起着推动、引导#12289;维持、强化、调节、#34917;偿等重要作用,反过来#21448;强化了学生的以上能力。

  当然#65292;要发展学生的以上能力,仅#26377;系列案例教学法是不够#30340;,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25226;发展、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确定#20026;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目#26631;,并将其贯穿于教学#30340;各个环节,把教、学、做#20107;、做人有机地统一在教#23398;过程之中。

  (三)启发#35825;导原则。启发诱导#21407;则是指教学活动应以启发为指导,#24182;引导学生从事积极#30340;智力活动,从质疑问题、#31572;疑解惑中理解教学内#23481;,融会贯通地掌握知#35782;,并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和积#26497;主动精神。学习是极为艰辛#30340;脑力劳动,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智#21147;活动。法科大学生#30340;学习对象是比较深奥#30340;法学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通#36807;积极的智力活动才能#29702;解。这就要求教师应循循#21892;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65292;开动脑筋,通过反复的#27604;较、分析、概括和抽象#65292;理解有关理论知识。#31995;列案例教学法是教师#37319;用启发式教学的良好载体#12290;尤其是讨论案例法,要求教师#22312;组织学生讨论案件时,#19981;断启发,诱发学生开动脑筋、积#26497;思考、勇于发言。教师对学生#30340;发言要认真分析,#25351;出其有误的地方,发现其可取之#22788;。达到理解知识、#25484;握理论、增强能力的教学#30446;的。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

  #27861;学系列案例教学法#20174;整体上看,还是传统的讲授法#12290;然而,它与传统的“填鸭式#8221;的讲授法又有很大的#19981;同。可以说,系列案例#25945;学法是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25353;照法学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增#21152;了全新内容。系列案例教学的主#23548;仍是教师,与传统讲授法相比,它#23545;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290;教师在全面贯彻教学大纲的#31934;神、完整理解教学内容的基#30784;上,要打破封闭的讲授#26041;法的枷锁,代之以全面开#25918;的讲授方法。三尺#35762;坛,可以包罗万象,教师不但要#20855;有教学所需的法学知#35782;、法学理论,还应当#26377;一定的法学实践经#39564;,这样才能选择出适合#25945;学所需的案例,也要有将#23454;践中的案例进行加工改造使之#36866;合教学的能力;教师不但要#25945;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20915;问题的方式、方法、思路、途径#65292;而且也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这方面#30340;能力。作为教学对#35937;的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65292;同时还要动脑。一方面#65292;从各种类型的案例#20013;看到我国法制的实践#29366;况和实际动作;另一方面,还要进#34892;积极思考,对相关#30340;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并尽可#33021;找出解决问题的方#27861;。在系列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65292;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法律#30693;识和法学基本理论#65292;还学会了如何解决实践中的#27861;律问题,提高了实际操#20316;能力,这是传统的#35762;授法无法企望的。系列案例#25945;学法可以达到教师通过教学所#35201;达到的教学目的,#32780;且能取得比传统的讲#25480;法更好、更全面的#25928;果。

  为什么系#21015;案例教学法能取得好的教学#25928;果呢?原因不外是以下几点#65306;

  (一)系列案例#25945;学法是法学教育规律的#24517;然要求。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24615;很强的社会科学,尤#20854;是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27861;学、刑事诉讼法学等,都#21516;实践有密不可分的关#31995;。这些法学课程,不乏高深的理#35770;,又有很强的实践性。#22914;果只学习理论知识,而不#25509;触实际案例,是无法学好法#23398;理论,更不能学到其中的精髓。正#25152;谓“纸上得来终觉#27973;,须知此事要躬行”。

  (二)系列案例教#23398;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12290;素质教育着重于提高学#29983;的整体素质。就法学教育而#35328;,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法#23398;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19979;,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39064;、解决问题的能力。#31995;列案例教学法中的列举案例#27861;、评讲案例法、旁听案例法#30528;重于使学生分析问题;#32780;讨论案例法、实习案例法侧重于#35299;决问 #39064;。系列案例教学法的要旨就是#36890;过对各种实例的接触、分#26512;、应用,从整体上提#39640;学生的法律素质。

  (三)系列案例教#23398;法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12289;树立创造性教育的必然要求#12290;日本教育审议会1996年发表的 《面向21 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30340;报告中,把“创造性”当作今#21518;急遽变化的社会的生存能#21147;的重要内容,认为“今后#23401;子们所必需的是,无论社会如#20309;变化,能够自己发现问题,#33258;我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36739;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美#22269;也把“创造性”(他们有#26102;称为“弹性和适应能力”)看作是#22312;现代急遽变化的信息社会求得生#23384;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必须将以传#32479;的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以做事#20026;中心的教育思想转变为继承与创造#24182;重、做人与做事结合#30340;教育观念。系列案例教育法正是#36143;彻了这样新的教育观#24565;和教育思想。

  (四)系列案例#25945;学法是法学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24517;然要求。近年来,许多#29992;人单位都把学历和具#26377;一定专业实际能力作为招#32856;人才的主要条件。用人单位#24076;望招聘到迅速进入职业角色#30340;法学专业毕业生。高学历#20154;才在竞争中的优势很大程度上#21462;决于是否具有较强的实#38469;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21147;。系列案例教学法能较好地适#24212;这一要求。

  四

  法#23398;系列案列教学法在实际运#29992;过程中,为了取得比较好#30340;预期教学效果,应当注意以下#38382;题:

  (一#65289;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20195;教育观念,其关键是要转变千百#24180;来形成的继承性的教育思想,树#31435;创造性教育观念。要从传授已#26377;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3732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27809;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就不#33021;进步,一部人类社会#21457;展史,就是不断创#26032;的历史。人的创造能力从哪里来#21602;?心理学家斯坦等人研究表#26126;,通过适当的教育就可以激发人们#30340;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从本#36136;上讲,学校教育当然地#20855;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31070;的任务。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却#21521;来只重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继承,#32780;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22521;养。在法学教育中,只#37325;视对现有法学理论#12289;法律制度的吸收和消化,而忽视#22312;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方面#30340;创新。这是法学教育中的一个极#22823;缺陷。在此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30340;学生缺乏活力、缺乏创造力,#20063;缺乏解决现实社会#27861;律问题的能力。系列案例教#23398;法以传授已有的知识为起点,注#3732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2289;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33021;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运用#31995;列案例教学法时,教#24072;应当首先给学生讲清楚#21033;用系列案例教学法#36827;行教学的预期目标#65292;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自#35273;地向这一目标迈进。

  (二)实施系列案例#25945;学法,要有大量的案例相配合。#31995;列案例教学法由五种不同的具#20307;方法共同组成,而每个#26041;法对案例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讲#65292;列举案例法对案例的#32454;节没有过多要求。它可#20197;是几句话就讲完的一#20010;案例,也可以是在一节#35838;内讲完的一个案例;它可以是#23454;际案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26377;关材料加工而成的案#20363;;可以是当事人有名有姓的案#20363;,也可以是用甲、乙#12289;丙、丁来代替主人#20844;的案例。总之,教师可以根#25454;需要自行决定。讲评案例法中#30340;案例一定要反映、揭示现实#31038;会中的某些问题。#36825;类案例可以是在改革#24320;放情况下有关政治、经济、文化#12289;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有重大影响#30340;案例,通过教师的讲解给学生#20197;启迪和思考。讨论案#20363;法中的案例,一定要有确实根据#25110;证据,并能说明法#23398;课中某一具体问题或法律规定#65292;使学生经过讨论能得出结论性#30340;成果旁听案例法,学生可#20197;到法庭参加旁听,也可以#37319;用请进来的办法,将法庭请到#23398;校开庭审理。学生有了#19968;定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65292;并参观了法院如何审理案件后,#23601;可以着手进行模拟法庭审#21028;模拟法庭要有相对较大的课室#65292;并按实际审判的要求进行多#27425;排练,作好充分准备。在模拟法庭#30340;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26159;教育对象,而且是教学的#20027;体。

  (#19977;)在用系列案例教学法实施#25945;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21496;法实践经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20307;,首先自己应当明确司法实#36341;中的审判方式、方#27861;和过程,这样才能灵#27963;、熟练地运用系列案例教#23398;法进行教学,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25928;果如果教师本身对司法实践一#30693;半解,案例的选择也是#20174;书本上获取,其教学过程仍是从书#26412;到书本,就无法达到系列案例#25945;学法所能达到的效果。

  (四)实施系列案例#25945;学法,还可以与电化教#32946;等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21462;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