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基础
九年义务#25945;育小学数学教材是在研究#20197;往的教材以及改革实验的基#30784;上编写的。
(一#65289;70年代的改革
1977年拨乱反正#20197;后,在邓小平同志#30340;关心和亲自过问下,人民教#32946;出版社组织了全国各地的专家#21644;有经 验的教#24072;,编写了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新#25945;材。当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0013;的教学内容有了显著的变化,#20027;要是: 根据“精选、#22686;加、渗透”六字方针更新了教学内#23481;,同时也改进了体系结构,提#20513;培养学生能力。
这个时期编写的小#23398;数学教材,较以前的教材有明显的#36827;步,从内容到编写思#24819;都更加体现时代的特点和 要求,学科名称也由#31639;术改为数学。它反映了近#20195;数学的发展,以及现代#25968;学教育的特点,较#24555;地跟上了国际 数#23398;教育改革的步伐。这套#25945;材在80年代初经过适当调整,#19968;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成#20026;全国通用的小学 数#23398;教材,直至近几年才逐年更新为#20061;年义务教育教材。它是历史#19978;使用时间最长、影#21709;较大的一套教材,也 是改革步子#36739;大的一套教材。
(二)80年代#19981;断深入的研究
随着#25945;材的逐步完善和稳定,广大#25945;师和教研人员通过不断的理#35770;学习、钻研教材和教法,积累了#35768;多宝 贵的教#23398;经验。这些经验更好地体现#20102;教与学的规律,对数#23398;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35838;程和教材的 进一步#25913;革创造了条件。
为了把教学实践中取得的#22909;经验吸收到教材中来,推动全国#22823;面积学校的教学改革,人#27665;教育出版社数学 室自1984年起又开始了新#30340;研究,并以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名义#32534;写了一套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这#22871;教材着重从 改革数与计算以及应#29992;题的教学研究做起,突出的特点#26159;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让#23398;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 #20013;,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同时也#26681;据80年代国际数学教#32946;改革的趋势,引入了#19968;些新的内容,例如,引入估 算,加强心算,#21152;强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加强#29616;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65292;加强联系实际等。
(三)教材改革研究的实#39564;与推广
实验教材采取边#32534;写、边试教、边修改、逐步#25512;广的方式不断地完善。开始,#20808;由教材编写人员写#20986;初稿 ,在北京的两#25152;学校试教。在试教过程中,编#20889;人员深入课堂,与授课教师#21644;教研人员及时进行研究,#37325;大问 题利用不同#29677;级进行不同的试教,#28982;后在试教的基础上把初稿修#25913;成正式的实验教材,在较大的范#22260;内继续实 #39564;。到80年代末,实验的范围逐渐#25193;大到二十多个省(自治区、#30452;辖市)的几百个班级#12290;通过大面积试用,反 映较好,学生水平普遍#36739;以前有很大提高。
二、主要的改革
#22312;上述实验教材研究的基础上#65292;90年代初人民教育#20986;版社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23398;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进一步#21560;收国内外数学教育#25913;革先进经验,编写了九年义务教#32946;小学数学教材,供全国大#37096;分地区 试#29992;。这次编写的教材较以往的全国#36890;用教材又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34920;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的#26356;新
随着科#23398;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27493;,数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38376;科学,而且哪些数学知识是大#22810;数 人最常#29992;和最基础的,也在#21457;生着变化。
在小学数学中#65292;数与计算是最基本的#20869;容,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人#19981;能不会计算,但是要掌握哪#20123;计算, #25484;握到何种程度,随着#26102;代的发展是有变化的。由于计算机#31561;计算工具的普及,学生用纸和#31508;做计算的要求必 #39035;进行改革。在九年义务教育的#26032;教材中,保留了最基#30784;的计算要求,同时降低了#22823;数目计算与多步骤繁难计 算的要求。然#32780;这只是改革的一个方面。另一方#38754;,由于情况的变化,#20154;们在使用工具进行计算之后#65292;必须对 其结果有清#37266;的认识。这就要求#20154;们要有较强的数意识和一#23450;的估算能力,能够对#24037;具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做出 估计,并对其是#21542;合理做出解释。因此,新#25945;材引入了一些有关估算的教#23398;内容。这在我国小学数学教#26448;的历 史上还是第#19968;次。另外,为了提高学#29983;根据不同条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30340;能力,新教材中还加#24378;了心算和简便 #35745;算的内容。
现代#31038;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大量#20449;息以各式各样的数据形式出现在我#20204;面前。如何收集有用的数据,怎#26679; 整理、分#26512;信息,得出有用的结论,#26159;现代人必不可少的#19968;种能力。九年义务#25945;育的新教材,加强了#32479;计思想 的渗#36879;,在表现形式上注意强调收集数据#21644;整理数据的方法,侧重让学生学会#22914;何看图和分析数据,同时降#20302; 了制#22270;、制表的教学要求。
在联系实际#26041;面,新教材较以往有很大的变#21270;。有很多新知识的出现都是由学#29983;身边的现实生活问题引入 ,删除了过时的繁杂的#20154;为编造的题目,增加了一些#32852;系实际的例题和练习题,使#23398;生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 问题,对所学的数学知#35782;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22806;,在有些例题的后面或者练习题#20013;,还增加了启发学生 联想的问题,以利于沟通知#35782;的内在联系,以及所学#30693;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二)体现教#23398;方法的改革
如果说70年#20195;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在内容#26356;新方面比较显著的话,那么90年#20195;初编写的这套义务教育新 教材,明显的特点就#26159;侧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2290;教材中以适当的复习#39064;、准备题和启发性问题,并伴 以生动的插图呈现#30693;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由此引导#23398;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21160;手、动口、动脑,参#19982;教学 的全过程。变#21333;一的教师教、学生听,为学生在#25945;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探索和#33719;取知识。
例如,教材中经常#20986;现这样的情况。一是鼓励学生#25277;象概括。在引入新概念时,强调#24341;导学生通过观察( #26377;时是亲自动手触摸或摆#24324;)实物或教学材料,归纳概括#23427;们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或#22270;形特征,让学生通#36807;亲身 活动#26469;感知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二是留给#23398;生思考的空间。有些#20869;容在举例揭示出一些规#24459;性之后,后面就不 再以例题的形#24335;重复讲解,而让学生自#24049;迁移类推,举一反三(有时是#22312;例题中留出空白,或在练#20064;中引入变 式题)。这#26679;处理是为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或#22312;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36798;到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开发智力的目#30340;。
另外,教材在有些内#23481;教学之后,还经常出现一些启发#24615;的问题让学生想。如对于同样的问#39064;,能不能改 变思路用不#21516;的方法解答,或者改变原题#20013;的条件,将会产生什么结#26524;。这样处理是为了使学生#32463;常处于一种 不断求异#25110;联想的积极思维状态,同时#20063;可以使学生把学过的#30693;识联系起来,构建自己头脑中的知#35782;结构和体 系,使学到#30340;知识不是生吞活剥#30340;,而是经过自己反复地琢磨和回味#65292;重新组织加工而掌握的。
(三)改#36827;教材的结构与编排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儿#31461;学习的认识规律,#20415;于他们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数#23398;认知结构,新教材改进#20102;教学 内#23481;的编排体系。编排#30340;主要变化表现在对一些内容适#24403;地增加了循环。例如,把以前数与#35745;算的内容分四个 阶段改为分五个阶段#12290;这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易于由浅入#28145;地掌握数系的构成和发展,另一#26041;面也是为了把计 算能力的培养#20027;要放在较小的数的#33539;围内,削减数值较大的笔算训练。#21448;如,把有些几何初步#30693;识和统计初步 知识的#25945;学内容提前分散出现#65292;在低年级增加一些简单几何#22270;形的初步认识,在中年级和高#24180;级分几次出现收 集#25968;据、认识图表等统计初步知#35782;,以达到加强实验#20960;何的教学、加强统计思#24819;逐步渗透的目的。
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够#21450;时地把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教#31185;书的练习中,除了#32467;合正在学习的内容安#25490; 习题#20043;外,还安排了与以前学#36807;的内容相关的练习#39064;,并且随着新内容的学习#26377;所提高。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 不是一步到位#65292;而是采取循环出现、滚动前进、#34746;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提高。
(四)注意发#23637;学生认识数学和应用数学#30340;能力
数学在现实#19990;界中的应用极其广泛。80#24180;代英美等一些西方国家的#25968;学教育家提出“数学教育应#24403;以问题 解决为核心”#30340;观点以后,立即受到世界上很多#22269;家的重视,至今仍然还有很#22810;人在研究。但是应当注意,这 种“问题解决”#24182;不仅仅限于简单地应用学过的#30693;识解决实际问题,也不像以#24448;教材中以求解为主要目的的应 用题。自古以来#20154;们对数学的地位和作用#32463;常给予很高的评价,不仅是因#20026;数学中有许多定理、#20844;式和各种结 论可以被直接应用于解#20915;现实中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22240;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65292;可以学会很多认识世界、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39064;的思想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8221;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36825;样的方式,学习解#20915;问题的 策#30053;和方法,提高自身#30340;数学能力。
以往我们在数#23398;教学中,往往只注意把前人总结的#29616;成知识以结论的形式教给学生,而#23545;这些知识的来龙 去#33033;不够重视。这样教是不能适应新#26102;代的要求的。我们需要教#32473;学生现成的知识,但又要注意#22312;教学过程中 ,教给学生探索规律、抽象概#25324;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根#25454;小学生的年龄特征,#23398;好必要的基础知识#21644;基本技能 是首要#30340;,但是我们不能把知识简单地#28748;到学生的脑子里,而#35201;使他们在打好“双基”的同时,#23398;会认识事物 、分析问#39064;、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27861;。
为此,新教材在展现#30693;识时都尽可能地联系学#29983;身边的实际,或者通过有目#30340;的操作活动,引出数量关系 或图形概念,以加深学生#23545;这些知识与实际联系的#35748;识。另外,在应用题教学中,#20026;了使所学的数学与#30495;实问 题更加靠近,#24341;入了有多余条件的#24212;用题,以培养学生从众多#20449;息中选取有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65292;还引入了 “#25552;问题”“填条件”的练习。另外#65292;在统计初步知识中降低了制图表的#25216;能要求,侧重教给学#29983;收集和分析 数据#30340;方法。这些都是在学生可接受的范#22260;内,使教学适应时代发#23637;所做的一些改革与尝试。
三、进一步的研#31350;与思考
这#22871;小学数学教材在这#20960;年的试用中,仍有很多#25945;师对教材的变化表现出非常不#36866;应。分析其原因,笔者 认为以下几个问题仍值#24471;进一步探讨。
(一)教材改革的现#20195;化与可接受性
随着科学技#26415;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科#23398;研究的不断深入,课#31243;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27714;以及教学的 方法和手#27573;都必须不断地改革与发展#12290;笔者认为,教育的目标#24212;当反映国家对于未来人才的需要#65292;在教育改革 中课程和教材应当具有一#23450;的前瞻性。课程和#25945;材中的教学内容和#35201;求,应当是由有关教育部#38376;组织各界的有 关专家,进行充分的调查#21644;研究之后认真确定#30340;,是推进我国教育#29616;代化的体现。一方面,#35838;程和教材的研究 应当#36208;在一般人的认识水平的前面,而不#26159;被动地适应教学现状。随着时代#30340;发展,新的课程在某些方面#21487;能 与人们以往的认识#26377;一定的距离。但是它反映#2010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19968;个国家预期的教育目标,关系#30528;这个国 家对本民族未来人才素质水平的#35201;求。按照邓小平的教育发#23637;战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19990;界,面向未 来”。这#23601;是说,我们的教育应当着眼于#26410;来,应当学习和研究世界上最#20808;进的东西。另一方面,在实施时又 要注意适当和得法,#20855;体的安排要适当,使大#22810;数教师、学生都能接受。记得在#8220;拨乱反正”后的一次教材会 议上,邓小平同#24535;指出:“看来,教材非从#20013;小学抓起不可,教书非#25945;最先进的内容不可。当然#65292;也不能脱离 我国的实际情况。”这#20010;指示谈到了问题的两#20010;方面,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要#20174;根本抓起,就要奋起直追 ,但也不能不考虑#20013;国的国情。然而,考#34385;国情并不等于消极地等#24453;,而是努力创造条件去实现。这#20004;者必须 统#31609;兼顾,绝不可只强调其#20013;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38754;。
#22240;此,研究工作必须走在#19968;般人认识的前面,研究改革的方#21521;和内容,同时也要研#31350;它的可接受性。研究 改革的可接受性,应#24403;是教育现代化前提下如何前进的#21487;接受性,而不是迁就现状的可接#21463;性。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数学的教学内#23481;必须改革与更新。#26356;新既包括删减一些#19981;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调整其教学#35201;求, 也包括引进#19968;些新的内容,并在原有内容中增加#25110;渗透一些新的思想。这就是说,#20869;容的更新并不是简单地做 加减法,而是要根据#26032;的形势对教学内容#37325;新选择和安排。
例如,数与#35745;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教#23398;内容。在更新这项内容时,繁#26434;的大数目计算必须删除,它 可以被先进的#35745;算工具所替代。但是,在删除#19981;必要的计算内容之后,还须保留#21738;些计算,保留下来的怎#20040;教 ,还#26377;哪些需要加强,都是我们#38656;要重新认识的。在九#24180;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20013;引入估算,加强心算和灵活 计算,就是适应这方面需#35201;的更新。另外,在繁杂的过时#30340;应用题被删除之后,应当怎样教#24212;用题,改革的方 向是#20160;么,也是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12290;以往小学数学中的应用#39064;一般都是给出恰好的#26465;件和问题,学生往往习 惯于套用例题的模式#25110;类型解答,容易形成死套类型#30340;解题习惯。这样培养的能力只是#20070;本习题的解答能力, 而不利于培养学#29983;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6032;教材在传统应用题的基#30784;上增加有多余条件的题目,并#22686;加 了一些让学生自己#25552;问题、填条件的练#20064;,就是为了培养学生#20174;有关情景中抽取有用数#25454;、解答问题的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然而,像这样#30340;一些内容更新,在试教中#34987;很多教师认为是难教的内容,被#35270;为多余负担而予以排斥。#25105; 认为这样的#25913;革并没有错,在试教中#20986;现的不适应,可能#20986;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内#23481;教材处理得可能还 不够得当#65292;使教师不易把握这些内容的教学#35201;求。比如引入估算,是学习近#20284;计算的技能呢,还是着重#22521;养学 生估计#30340;意识和能力呢,教#26448;中反应得还不够清#26970;。二是对于引入这些内容的目的#21644;意义,我们向广大教师#23459; 传得还不够#65292;很多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以#20256;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23398;目的上,而不大关心#23398;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我们能够把那么多#36716;了几道弯的传统算术题教#24471;很好,难道就不能指导学生学好#19968;些处理问题的策略#21527;?因 此#65292;我认为即使试教中这些改革的#32467;果还不够理想,也仍然#26159;需要坚持的,今后只#26159;要在以前的不足之处多加 努力罢了。
(二)改#38761;中的借鉴与创新
我们在改革#20013;研究外国的先进经验时,要#27880;意保持我国教育的长处,要研究#21644;创造我们自己的东西。长期 以来,由于我们重#35270;“双基”教学,我们的学生在掌#25569;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方面#19968;直比较好。但我们比较侧#37325; 知识#30340;结论和法则,对知识发生、发展#30340;过程重视不够,教学方法过于死#26495;,不利于调动学生#30340;积极性,这就 需要借鉴其他国#23478;的长处。一些国家#22312;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引导#23398;生主动地参与,让学#29983;自己动手操作实物, 观察、思#32771;和探索,发现规律,由此来获#21462;新知识。其中有很多是#20540;得我们借鉴的,但借鉴不等于照#25644;,要注 #24847;适当和得法。由于我们与其他国家#26377;着不同的文化背景#65292;对有些教学内容,按我们传#32479;的方法教学很有效, 就不一定#35201;学别人的。也就是说#65292;我们需要在研究他#20154;经验的基础上,考#34385;自己的改革方案,开创我们自己的 新道路。
比如,西方国家教学#20056;法表,就不如我们教乘法口诀简便#26131;行。但值得我们注#24847;的是,在教学中应加强#23398; 生对口诀意义的#29702;解。这方面可以借#37492;其他国家的经验,让学#29983;多参加一些操作活动#65292;把实物数量与抽象关系 对应起来,明白一#20010;5是多少,两个5是多#23569;……,由此加深理解乘法的意#20041;和5的乘法口诀。#21448;如,在教学几何 #21021;步知识时,可以加强学生的观察或#25805;作活动,使他们通过亲身感#21463;和体验,理解图形#30693;识,发展空间观念。
值得注#24847;的是,这样的操作活动、#30452;观教学,又要在一定的阶段适时#25552;高,加以抽象。也就是说,学生#30340; 这些活动应#24403;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并#21450;时加以概括和总结,否则就会#20351;学生学不到应有的#19996;西,不能 有效地达到#39044;期的教育目的。这#26159;我们与西方国家以儿童活动为#20013;心的教学法的显著不同。
这就是说#65292;教学还是应当“教学有法”,#22909;的教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36136;量和效率。过去我们的主要#38382; 题,是在#8220;教无定法”上存在着很大不足。#25105;们总是不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35748;识水平去引导他们提高,#32780;是要 求学生#19968;律按照我们设计好的思路来#29702;解学习的内容。国际著名数#23398;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65292;数学可以看做是 一种常识。他认为每个人都会对#23458;观世界有自己的认识,#21363;其自身的常识。教育者应使学习#32773;在自己认识的基 础上建构新#30340;认识。他把数学教育中这样的认识#36807;程叫做数学化。在我们的数#23398;教育中应当大力提倡这样#30340;数 学化过程。
在改进#25945;法方面,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20013;有不少新的处理,#19968;般是用插图或启发性问题来#21576;现的。这是提 示教师要根据所#25945;班级的不同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24049;的观察、思考,主动探索知#35782;。然而,试教中有很多教 师对这种做#27861;不理解,一是认为这样做太#28010;费时间,二是认为#36825;样做很难控制教学,不#22914;直接将过程和结果#19968; 并告诉学#29983;来得容易。出现这种反应#65292;并不是说这样做不适合中#22269;实际,我认为除了教#26448;仍需要继续改进以#22806; ,更重要的是我#20204;很多人的教育观念还有待于更#26032;。
再有,#26032;教材另一个较大的变化,#23601;是在整个教材结构上进一步#21152;强了知识循环出现、螺旋式上#21319;的发展 过程。在这一#26041;面,国外很多教材与我们以#24448;的教材差别很大,但新教材这样#20570;并不是完全模仿外国的经#39564;, 而#26159;在研究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根据#20013;国人研究数学的方式和特点,重新#36866;当安排的结果。
人#30340;学习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30693;识的多次再现,并相互沟通内#22312;联系,能使我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28145;刻 的#29702;解。以前我国的数学教学总是#20064;惯于把某一知识系统地#20174;头讲到尾,结果是有些内容在低#24180;级学生接受不 了,到了高年级学起#26469;又感到时间紧张,不能#20805;分理解,只好记住结论,这样#26080;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新教材中,把数#19982;计算、几何初步知识#12289;代数初步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等#20869;容,都做了适当的#20998;散处理。有 的#25552;前孕伏,有的分成几个层次出#29616;,使学生能够在不同#30340;学龄段,由浅入深、循#24207;渐进地加深认识和理解, 提高学习效果。
试教中教师对#36825;方面变化的反应也不十分理想#12290;很多教师认为难以把握每个#38454;段的教学要求,经常是在#21069; 面就把应在后一阶#27573;教学的内容全都教完#65292;结果使学生感到很吃力,#32439;纷表示最好恢复原来的编排,把#26377;关知 识一次#20986;现为好。我认为这一#25913;革的方向仍然需要坚持。今后需要#36827;一步做的是,内容分#25955;处理之后,还要进 #19968;步把每个层次的教学分寸搞#28165;楚,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便于操#20316;。
总之,有些教了多少#24180;的内容并不是不能够改革的#65292;引入的一些新内容和新思#24819;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只 是需要我们继续做#19968;些细致的工作,进一步创造条件去#23454;现。
(#19977;)课程教材改革与师资#22521;训
师资培训是#24433;响课程改革的一个#38750;常重要的因素。它必须与课程#25945;材的改革同步进行。要真正落实#35838;程改 #38761;,没有广大教师的理解和配#21512;是绝对不行的。
首先,#24072;资培训的问题主要#26159;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问#39064;。必须使广大教师了解#35838;程教材改革的问题所在, 弄清当前我们为#20160;么要在学校里教这#20123;数学,怎样才能教好这些数学,#20197;及怎样才算教好了这些数学。随#30528;时 代的前进#65292;教材中更新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讲可#33021;是生疏的,但还不是#24433;响他们的主要因素,最主要的#22240;素是教 师#25152;习惯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
长期以#26469;,多数教师一般认为,在#23398;校里教数学主要是把#30693;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25945;学效果主要是看书本 上的内容学#29983;会了多少,对学生#30340;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关心很少。在#22914;今的数学教育中,这是远远不够#30340;。据 有关方#38754;预测,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31867;的知识量将以每五年翻一#30058;的速度增长,学生将#38754;对大量由他们独 立处理的新问题,终身学#20064;的特点将越来越明显#12290;这样,学校里的教师就不能只是知#35782;和技能的传授者,而应 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32773;和促进者,既是学#29983;的良师,又是他们的益友。教师应#24403;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22914; 何学习,指#23548;学生学会探索和归纳#25968;学规律的思想方法和策略#6529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24615;。这就需要 广#22823;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有较大的#36716;变。无论是按照传#32479;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教#19979;去,还是把新的内容按照传统的 方法来教,都不能培#20859;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需要。
其次,要培训教师#23398;会指导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12290;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21160;获取知识, 新#25945;材中增加了一些启发思考的问题#21644;说明(有些是用图解的#26041;式表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这都#26159;给教师如何 引导学生#36827;行思考提供的范例,而不#26159;让学生记忆复述的内容,也并不#35201;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按#29031;这样的步骤 或说明#26469;教。再有,新教材计算题中的简#20415;灵活计算的方法步骤、应用#39064;中的一题多解等,都是属#20110;提示教师 依据#23398;生的实际进行引导的范例,而#19981;是强加给学生必须记忆的#20869;容。其中,有很多是#19968;线教师创造的好经验 ,编入教科书中是为了给更多的#25945;师在教学中有参考和选择的余#22320;。
由于人的思维#26041;式千差万别,每个学生#37117;可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思考#38382;题。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24773; 况,采取不#21516;的方式进行引导,可以参考教科书#19978;提供的思路,也可以利用其#20182;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12290;学生回 答的语言可以与教科书上的相同#65292;也可以不相同。要培#20859;学生的能力,关键是要启#21160;学生自己的思维,由学生 自己来认#35782;和归纳新知识或新#35268;律,并且用自己的#35821;言说出结论。我们教学#30340;目的不是让学生背#32467;论,而是让 他#20204;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结#35770;。当然,数学中有些重要#30340;结论和公式还是需要记的,但#24182;不是什么都要记忆。 问题是我们#29616;在让学生记忆的东西太多了,没有#24517;要!教材中的一些新处理带有#24110;助和指导教师教学的作用。 这样的处#29702;好不好,还可以进一#27493;研究。但是无论教材怎样#22788;理,让教师学会进行指导始终是#25670;在我们面前的 #22823;问题。
(四)关于学生成绩评价问题
学生成绩#30340;评价也是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问#39064;。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38382;题,这里不能再详谈了。由于#29616; 在教育中的选拔#36824;不可能避免,有选拔就会有竞争#65292;有竞争就会有负担,问题是我们#33021;不能减轻学生那些无益 的负担,能否研#31350;一下考试的内容和形式,#23569;考一些只看结论的东西,而设法多#26816;测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的思想和能力。
谈到#35780;价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教科书的#21151;能问题。这也关系到今后怎样才#33021;编好教科书。笔者认为#65292;教 科#20070;最好不要与考试挂得太紧#12290;多年来,教科书似#20046;一直被看做教学之本,甚至#36824;成为考试之本。这样有利有 弊。利在可以借教#31185;书体现教学要求,为#26032;教师和有困难的教师#25552;供一些教学方便。弊在这样做,教#26448;只能编 #24471;很死,灵活性很难实现,学生的#20010;性很难得到充分发展。现在强#35843;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36136;,应当允许教科 #20070;在编写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22260;绕国家规定的数学目标#65292;用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36884;径呈现知识,编出不同 特色#30340;教材。在这方面,是否#21487;以考虑做一些改革#65311;比如,可否制定各学科比#36739;细致的课程标准,规定哪个阶 段的学生,应在#21738;一方面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作为#25945;师掌握教学要求和评价#23398;生成绩的标准?这样,教科书就 可以只作为给#25945;师提供不同的教法,给学#29983;提供不同的思路和范例的资源#65292;避免凡是上了书的就必须学、必#39035; 背,所有#23398;生一刀切的弊病。
综上#25152;述,课程教材的改革并#38750;易事。数学教材的改革必须要充分#22320;研究今天数学的地位、作#29992;和发展趋 势,还要#28145;入地研究我国的实际,借鉴国#20869;外各种先进经验。#25913;革应是不断向前的,反映时代前#36827;方向的要坚 持,同#26102;又要准备做有计划的试验、调整和#23436;善,课程教材改革应#26159;循序渐进的,要一#27493;步地来。
1.曹飞羽著:《小#23398;数学教育改革文集》,人#27665;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丁尔#21319;主编:《现代数学#35838;程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严士健主#32534;:《面向21世纪的中国#25968;学教育》,江苏教#32946;出版社1994年版。
4.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33879;:《数学教育学》#65292;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课程教#26448;研究所编:《义务教#32946;教材的研究与实验》,人民#25945;育出版社1997年版。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