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的属性及其层次定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638 日期:2023-12-08 来源:论文网
内容提要:目#21069;,研究、探讨法学教#32946;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学界关注的#35805;题。本文探讨了法学教育的两个基#26412;属性即教育性和法律性,并在此基#30784;上阐述了法学教育#22312;办学机构、培养目标、人才素#36136;等方面的层次定位。

  关键词:法学教育 法律人才#12288;培养目标

  法学教育具有多种#23646;性。从“法学教育”一词的词语结#26500;来看,它是由“法学#8221;和“教育”这两个词组成,其词#35821;结构本身反映了法学教育的双重属#24615;:“法学”一词表达了法学#25945;育这一人类实践活动领域与#27861;律的关联性:“教育”一词则表明#27861;学教育与一般教育活动的一致#24615;。因此,法学教育#26159;一门跨法律和教育两种社会现象#30340;一种实践活动,兼具法律性和#25945;育性。

  一、法学教育的教育属#24615;

  法#23398;教育是人类社会传播法#24459;知识、训练法律思维#12289;培养法律人才的活#21160;,其活动的方式、过程#30340;目标具有教育的属性。从教育的层#27425;来看,它包括小学教育、#21021;中级的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学教#32946;是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它是高#31561;教育的一个分支。

  #39318;先,法学教育的产生与高#31561;教育的产生同步。追溯近#20195;高等教育的起源,首推中世#32426;中后期出现的大学,在这#20123;林林总总的大学中,法科大#23398;在11世纪出现的意大#21033;的波伦亚大学最为有名。#27874;伦亚大学开办时只有一#20010;系,即法律系,只有一个专业即#27861;律专业。因此,它的出现标识#30528;法科大学在人类历史上的首次#20986;现,也预示着高等法学教#32946;的诞生。在中国,法学教育在近#20195;高等教育的形成中占据了举足轻#37325;的地位。正如有的#23398;者指出的:中国近代#39640;等教育几乎是从法#23398;教育开始的,或者说法学教育是#20013;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尖兵。[1]这#19968;点,可以用一份统计数据来说#26126;。从1904年第一所政法学堂即#30452;隶学堂诞生到1909#24180;,全国共有学堂127所#65292;学生23735人其中政#27861;学堂47所,学生12282人#65292;分别占学堂总数的37%和学生总数的52%[2]。

  其次,法#23398;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与高等教#32946;属同一层次。高等教育#19981;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特征之一在于#20854;教学内容的专业化#65292;法学教育符合这一#29305;征,它是以法学这一#19987;业知识为教学内容#30340;。从人才培养目标上#30475;,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是#39640;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法#23398;教育亦如此,它以培养精#36890;法律专业知识、熟知法#24459;专业技能和养成法律思维#26041;式的法律人才为己任。这两#26041;面表明法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一#33268;性和与初中级教育在教学#20869;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24046;异性。

  #20877;次,法学教育具有高等教育所具有#30340;社会功能。当代法学教育集培养#27861;律人才、开展法学研究#21644;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30340;功能于一体,这与高等教育的培养#20154;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21151;能是完全吻合的。法科大学作#20026;承载教育功能的机构,培#20859;法律人才应是其首要#30340;职能,也是其存在和发展价值的体#29616;。与此相关联的是,法科大学#33509;在高水平上培养法律人才,也必#39035;以法学研究为前提和支#25745;。培养人才与法学研究是相辅相成#30340;,一方面,法学教学内容的深化与#21319;华以法学研究为前提。法学教#24072;只有从事法学研究,才能#25226;更多的法学领域的#20449;息充实到课堂当中来。实践证明#65292;授课效果好的教师往往也是法学#30740;究的骨干。另一方面,教#23398;过程亦是发现问题和检验科研成#26524;的过程,通过师生对教学#20869;容的讨论和分析,可以#21457;掘新的科研资源,同时#36824;可以把学生带进学#26415;前沿,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1644;创新能力。美加教#32946;家赫钦斯曾说:“大#23398;所能作的最大的服务,#22269;家所仰赖于大学的最重要的服务,#31038;会服务所不能作只有大学才能胜#20219;的服务,是学术领域#30340;领袖。”[3]法科大学服务社会#30340;职能在社会法治化的今天,日益#20984;显其重要性,服务的范#22260;不断扩大、服务的内容不断增#21152;、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多样化。一方#38754;,通过法学研究为国家立法机关#12289;司法机关、执法机关提供理论服#21153;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它还以#20854;对法律知识的谙悉,为工厂、#20225;业等社会机构和个人提供法律咨询#12289;决策指导,同时它还可以通#36807;教师与学生的社会兼职(#24459;师、法律顾问等)等法律服务去#35299;决社会纠纷。

  二、法学教育的法律性

  法学教育#38500;具有一般的教育性#22806;,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表#29616;为专业的法律性。首先,#27861;学教育产生的法律性。近代意义上#30340;法学教育是伴随着法律知识的#19987;业化和法律职业的#19987;门化产生的。在法#24459;作为人类社会主要的秩序规则#24182;与其他规则独立开来后#65292;法律知识作为一种#30693;识体系也逐渐从其他的知识#20307;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有着自身#29420;特的概念系统、理论结#26500;、法律推理技术和特#27530;的法言法语的学科体系,要#29087;知和掌握这一知识系#32479;仅靠师徒传授的教育形#24335;已变得不可能,系#32479;传授法学知识的大学正规教育#24418;式———法学教育的产生#25104;为必然。另外,随着社会生产的#21457;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20204;之间的职业屏障也越来越大。一个#19987;门从事并胜任法律职业的#27861;律家阶层和设置的专门机构便应运#32780;生。推动法律专门机构正常运行的#27861;律人的培养任务亦需#35201;一专门的教育机构来承#25285;。法学教育便在人们#23545;法律知识和法律职业的需求#20013;出现。其次,法学教育#25945;学内容的法律性。法学教育#30340;全过程无不围绕传递法学知识、#21019;新法学知识这一核心而#23637;开。在课程的设置、教材建设、#35838;堂教学上都紧扣法律知识这一主题#65292;尽管不同国家法学#25945;育的具体内容的侧重点有差#21035;,如大陆法系侧重法律理论教学#65292;英美法系则侧重案例#25945;学,而且不同国家亦以本国的法律#20026;核心;我国法学专业的课程结构#30001;公共基础课、法学专业课、法#23398;专业方向课程等几部分组成#65292;在课时的安排上,公共基础课占#24635;课时的1/3,专#19994;课占2/3.但以法学知#35782;为教学中心是全世界法学教育的共#24615;,这也是法学教育区别于#20854;他教育的显著特征。再次,法学#25945;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法律性。法学#25945;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法律人#25165;。而法律人才区别于其他#20154;才的标志就是他的独特#30340;法律素质:1、精通法律知识#65292;这是构成法律人才法律素#36136;的知识基础,离开这个#22522;础就失去了专业人才的物#29305;质。2、养成法律思维方#24335;,这是法律人才素质#32467;构的核心,它是决定#19968;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合格#12289;优秀法律人才的关键因素。3、#31934;通法律推理技术,#36825;是法律人才特别是#27861;律职业者必备的技能#22240;素,是法律职业者#36816;用法律知识的工具性基础。4、#20855;备法律职业伦理,这是#27861;律素质中的思想品德要素,是#20154;才法律素质的灵魂。

  三#12289;我国法学教育的层次定#20301;

  法学教#32946;的双重属性即教育性#21644;法律性决定了法学教育#30340;高层次性,具体表现在办#23398;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20154;才素质等方面。

  首先,法学教育办学层次#30340;高层次性。法学教育的教育属#24615;决定了法学教育应属于高等教育的#33539;畴,其最低起点应#26159;本科高等教育。从世界范围#26469;看,各国的法学教育大多在#39640;层次水平上进行。以最早#30340;法科大学波伦亚大学为#20363;,“波伦亚从一开始便是一所#30740;究生意义上的大学,也就是说,大#22810;数学生在入学之前已接受了文科#25945;育(通常是在修道院学校或大教#22530;学校接受教育)。12#19990;纪开始,接受过文科教育是#20174;事法律、神学以及医学#36825;些新‘科学’学习的一个#20808;决条件。”[4]近现代各国法#23398;教育的入学层次亦在本科以上。例#22914;英国和欧陆国家的法律人才#22521;养的起点是本科,即法学院面#21521;高中毕业生招收法律本科生(LLB);北美国家的法律人#25165;培养的起点是研究#29983;(JD),即法学教育放在大学#26412;科后进行,报考法学院#30340;学生必须已有非法律#19987;业的本科以上的学#20301;。但就目前我国的法学教学#26426;构(法学院校)的#35774;置来看,有些还不具有#39640;层次的水平,这表现为20#19990;纪80年代以后出#29616;的法律中专、大专和本科院校等#22810;层次教育机构并存的局面,这种状#20917;与法学教育的高等教育的属性#19981;相适应。目前国家有#20851;机关也已启动整改的机制,#20294;从现状来看,规范、清理#27861;学教育机构,提高法学教#32946;层次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1229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其次,人才培#20859;目标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培#20859;目标应当高标准化,即#27861;学教育人才培养的#26368;高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法#24459;精英人才。这一方面#21463;法学这一兼具有理论研究与#23454;践建构的双重属性的影响。#33258;从人类选择法律作为#38598;体生活秩序方式后,就有了专#38376;负责维持法律正常运作的人员#65292;在韦伯看来,这项工作#26368;后由受过法律教育的#20154;(专业法律家)进行的系统地制#35746;法的章程和进行专#19994;的、在文献和形式逻辑培训的基础#19978;进行的“法律维护”。[5]可见,从事#27861;律维护者既要有经#39564;又要有理论专业知识。在西#26041;法学史上,有学识的法学#23478;必然成为维护法律的重#35201;一员。正如韦伯所说:“倘若没#26377;有学识的法律专家的#20915;定性的参与,不管在什么#22320;方,从来未曾有过某种程度在#24418;式上有所发展的法#12290;”[6]“法学家们所#20174;事的主要工作是从经验、从#29305;定的案件和问题中推出了有现实效#26524;的结论并把这些结果整合为一#20010;系统化的法律知识体系。”[7]通过创造出这#26679;一套来自法律实践经验的语言#12289;概念和法律原则即一般化的法#24459;知识,为法律实践活动提供一#22871;共享的符号体系,也为法律职业凝#32467;为一个共同体奠定了基#30784;。同时,法学家又#36890;过法律解释活动,进一步为#27861;律事业活动提供可供法律职业群体#21033;用的知识资源。法学的学术性与#27861;律实践之间的难以割舍的密切关系#20915;定了作为培养研究、发展法学#20027;体的法学教育的目标必须在高层#27425;上定位,否则难以担当起这一#37325;任,另一方面,受法律职业#36825;一社会精英职业的影响。法律职业#26159;与其他事业不同的具有较高社会期#26395;和价值追求的职业,它不#20165;与国家的权力包括立法权、司法#26435;等相联系,也与人类的公平#12289;正义的价值追求的实现密切相#20851;。法律职业者特别是法官、检察官#26159;国家权力的直接运用#32773;,也是将法律中蕴含#30340;公平、正义体现在具体事#20214;之中的操作者,他们所担当的社会#35282;色要求他们本身必须具有社#20250;精英的品质。但是我国#19968;度把法学教育培养目标#22810;层次化,多层次的培养目标造#25104;法律人才整体素质的下降,这与#25105;国法治化进程中对精英式的法律#20154;才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因此#65292;对法学教育目标的恰当定位#26159;目前我国法学教育界#38754;临的又一迫切任务。

  再次#65292;法律人才的高素质。#27861;律人才的高素质要求表现在#30693;识、能力、伦理等方面。美国联#37030;最高法院前大法官弗#20848;克福特就认为出任司#27861;高位者必须具有哲学家、历史学#23478;和先知的素质。从#30693;识方面来说,法律人才不仅要#31934;通法律知识,还要通晓相#20851;学科的知识。因为,法学#26412;身的发展必须从其他社会科学#21450;人文科学的研究中汲取#33829;养,法律的运作也离不开相关知识#19982;环境,正如博登海默所言:“一个#21482;懂法律的人,只是一个十足的傻瓜#32780;已。”[8]从能#21147;来看,法律人才要具有多方面#30340;能力,如独立的思维判断#33021;力、法律推理能力#12289;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32844;业伦理来说,法律事业的伦#29702;要求是高标准的。我们可以把伦理#35268;范按照对人们要求的差#24322;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其#20013;处于最低等级的是社会大众的一#33324;伦理,是一个人之#25152;以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30340;伦理,是一个社会的基#30784;伦理规范;处于中位等级的伦理主#35201;是指社会公职人员所应具备的伦理#65292;由于公职人员掌握一定的#26435;力,负有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义务,#22240;此,社会对其伦理要求要高#20110;常人;处于高位等#32423;的伦理是社会精英所#24212;具备的伦理。法律职业#25285;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理应#25104;为高位等级伦理的践履者,#36825;乃是由于他们的伦理状况关乎法#24459;制度是否健康、关乎法律公正#30340;目标能否实现之故。从目前#25105;国情况来看,由多层次#30446;标所造成的多种素质的法律人才还#22823;量存在。这违背了法学#25945;育的法律人才的高素质#21270;的规律。基于此,培养一专多能的#22797;合型法律人才就成#20026;当今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新#30446;标。

  参#32771;文献

  [1]李龙 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研#31350;报告(R) 高等教育#20986;版社 2000 7。

  [2]汤能松 探#32034;的轨迹[M] 法律出版社 1995 135。

  [3]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 北京:人民教育出#29256;社 1983 95。

  [4]〔美〕伯尔#26364;:法律与革命[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151#12290;

  [5][6]〔德〕韦伯#65306;经济与社会(下)(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201 117。

  [7]韦伯:法#24459;与价值[m] #19978;海人民出版社 2001 15。

  [8]〔美#12309;博登海默 法律学法#21746;学及其方法[M] 华夏出版社 1987 491。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