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556 日期:2023-12-07 来源:论文网
“跨文化交际#8221;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30340;是不同文化背景的 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26159;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30456;互作用。以前,这主要是文化#20154;类学、民族学所关 心#12289;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它正在#24341;起一般人的关注。在中国,语言教#24072;对之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反#26144;了时代 的变化和#35201;求,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教育#30340;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22522;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23545;不同的文化持积极#29702;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 通过发现#23545;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23545;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23458;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22312;发现差 异#30340;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22823;量的共同之处。第二,培养#36328;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19982;不同的文化接 触时,#24448;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le shock),#20174;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38469;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20914; 击、提高适应能力。#31532;三,培养跨文化交际#30340;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22823;,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21442;与跨 文化#20132;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37117;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21270;背景的人打交道时#30340;实际技能。在美国#65292;除了在大 #23398;里设有这方面的课程之外,社会上#65292;如商业界也有许多机构专门#36127;责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20197;适应国际化 社会的需要#12290;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21270;交际研究的实践意#20041;要大于理论意义。
  跨文化交际的#22522;本研究内容有三项#12290;第一,有关世界观、#20215;值观方面的研究;第二,言语行#20026;的文化特性 方面的研究;#31532;三,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所#35859;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待#19990;界的根本看法,包#25324;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19982;大自然的关系等诸多哲学方面 的概念。#20165;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来看#65292;东西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35199;方文化认为,人应该#20027;宰自然,自 然#26159;人的征服对象,人#31867;可以利用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改#36896;自然、战胜自然,人是万物#20043;中心。与此对应,东 #26041;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19968;种协调关系,人与#33258;然紧密相关,人类不是改造#33258;然,而是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 条件为人类服务。
  所谓价值观,就#26159;判断好坏、是非的标准,它#20250;将人的行为引至某个方向#12290;因此,价值观就构成了#25991;化与 社#20250;结构的基干。对于#38582;属于某个文化的人来说#65292;什么行为好,什么行为#19981;好,都是受这个价值观的支配的#12290; 价值观是#19968;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很难得把握住#23427;,但是通过语言的或#38750;语言的行为模式,往往可#20197;窥视出某种 文#21270;的价值观。
  假设一个小孩看#35265;邻居家的果树上结#28385;了苹果,而不去摘吃,问他#20026;什么不摘别人家的#33529;果,他会怎么回 #31572;呢?如果是信奉基#30563;教欧美的小孩,他会回答说:#8220;我不能去摘,因为上#24093;在看着我。”如果是中国、日#26412; 等东方#30340;孩子,一定会回答说:“那是人#23478;的东西,我们不能要。”#35199;方人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自己#26159;上帝 #20043;子,自己无时无刻#19981;在受着上帝的监视与庇护。我们中#22269;人大多数不信上帝,但我们#20134;有自己的道德准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65292;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65292;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20043;,不去也。 ”意思是说,金钱#21644;地位,这是人人所向往的,不用#27491;当的方法得到他们,君子不#20139;受;贫穷和下贱,这是人 人所厌恶的,#19981;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们,#21531;子不摆脱。诸葛孔明曾说#65306;“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24694;小而为之。 ”另#22806;,“君子爱财,取之有道”#36825;样的古训,大多数中国的#23478;长都会用它来教育#33258;己的孩子们吧。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23545;于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价值#35266;是回避不了的,人们恰恰是通#36807;了解价值观的不同 ,来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理#35299;。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36807;程中出现问题时,#24448;往是不同的价值观念发生对立#30340; 时候。
  关于言语#34892;为的文化特性,这是跨#25991;化交际中的又一重要课题。文#21270;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25991;化之间自 然会#20135;生差异,文化差异反映#21040;语言上,就成为语言#19978;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29289;,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24418;式 ,语言的使用#19968;定得遵循文化的规则。换言之,#25991;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34920;达方式。我们设想一下外#22269;人学 习汉语的情况吧#12290;外国人要学会正确使用“#25105;说一点肤浅的意见,#19981;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这样的句#23376;,除了 需要语言本身#30340;知识以外,还必须#20064;得中国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35782;。不需要社会、文化背景知#35782;而能造出的句 子,#20960;乎都是有关事实或状#24577;方面的描写。例如#65306;“我姐姐是一名大学生”、“天#23433;门广场很大”等等,这些 句子原样译成任#20309;语言都说得过去。然而,有许多句#23376;直译过去要么不通#65292;要么不符合对方的#31038;会、文化规则 而不被理解。
  例如,同样是接待顾客,不同#22269;家的商店,营业员使用的语言#20063;不相同。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中#22269;:你买什么?(或“您要点什么#65311;”)
  #26085;本:いらっしべいませ。#65295;欢迎光临。
  美#22269;:Can I help you?/我能帮助#20320;吗?
  中国的营业员接#24453;顾客纯粹从买卖的关系出发,#26085;本的营业员把顾客当客人,美#22269;的营业员把顾客当#20316;要 帮#21161;的对象。
  最后一项是非语言交际方#38754;的研究。非语言行为与语#35328;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19981;同的意义。在 #36328;文化交际过程中,#30001;于不同的文化对非#35821;言行为的不同解释,#24448;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24448;多被看作是 #20307;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30340;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20154;的身体特征到身上穿戴的服饰#21697;,从搽的香水 的味道到身体内散#21457;出的体气,从声音的高低到房间的#25670;设、光线、色彩,从时间观念#21040;空间观念,这些都是 非语言交际的因素。许#22810;学者都指出过非语言交际的#37325;要性,Birdwhisted、Ray通过实验#32467;果估计,交际中非 语言信息约占65%,#36825;说明,在人的交际中非#35821;言的因素占据着多么#37325;要的位置。日本人鞠躬、欧#32654;人的拥抱接 吻、拉美人的脱帽#33268;意等都表现出各自的文化#29305;征。非语言信息弄得不好就会#20135;生误解,有的时候#29978;至导致悲 剧#21457;生。有一位在泰国旅游的#32654;国人,不经意坐在寺院里一#23562;佛像的头上休息,被人拍照下#26469;,结果被驱逐出 境;有一对#19981;会汉语的瑞士夫妇在香港一家#20013;餐馆用餐,点了菜以后,对服务#21592;比划让他给他们的小狗也#24324;点 吃的,#26381;务员自以为明白了比划的意思,#25226;小狗带至厨房,过了一会儿端出#26469;的是一盘红烧全只狗肉。

  跨文化交#38469;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35821;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30340;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 能力,培养他们应#29992;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36825;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作#26159;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 恰当一些。80年代#20013;期,我国的大学英#35821;教育统一制定了教#23398;大纲,全国统编了几套符合教#23398;大纲的教材,87 年开始实施四、#20845;级考试,这些都对大面积的#33521;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29992;。但是,由于改革#24320;放的深入发 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65292;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29992;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27993;江大学1993年的调#26597; ,社会#19978;对本科毕业生听、#35828;、写的要求分别为67.25%、71.11%和61.48%,然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25945;育却明 显滞后。#19968;方面普遍的应试教#32946;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65292;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28145;深地束缚着我们教#24072; 的手脚。中国的学#29983;,从小学直到大学,有的还进入#21338;士生阶段,总共学#20064;十多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花在查#35789;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26500;上。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26377;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65292;就可以应付 考试,#20294;是,在跨文化交际时#24448;往会出现问题。中国人跨文化交际#30340;问题点归纳出来如下图所示:
  附图{图}
  这些情况从某种意义#19978;折射出我们外语教学中存在的#38382;题。
  问题1:把学习语法和词汇#24403;作外语学习的全部。这样教#32946;出来的学生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24456;差,就连获取 信息的#33021;力也很差,综合交际能力低下#12290;
  问题2:学习方法#38472;旧,只见树木不见森#26519;。受传统方块汉字学#20064;的影响,学习外语也是一板一眼#12289;循规蹈 矩#12290;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29702;解上,而较少注意篇#31456;;往往重视信息的#25509;收,忽略信息的发出。
  问#39064;3:综合语言能力较强#65292;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32570;乏社会技能。当语言能力提#39640;到相当的水平之后, 文化障碍便#26356;显突出。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30340;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24448;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 造成交际失败#12290;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人,往往#32972;后隐藏着一种文化假#35937;,使人误认为他同时也具有这#31181;语言 的文化背景和#20215;值观念,他的语用失误,有时令#20154;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言语行为,因#27492;导致冲突发生的潜#22312;的危 险性也#26368;大。
  在#20013;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35782;还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只#19981;过是个学习外语的问题#12290;他 们觉得#65292;只要会外语,剩下的#20973;常识、按习惯就可#20197;解决。然而,常识这个#19996;西并不一定具有普#36941;性,它因文 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20013;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34892;为,换在某个外国#30340;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19981;合常 识的行为;在#26576;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19968;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65307;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敬意说出 的话,#21478;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26159;一句带侮辱性的话;拿汉语#30340;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20505;套得对,有的时 候#21017;会套错。有些人将跨#25991;化交际等同于外语的听、说、读#12289;写四会能力。四会能力当然很重#35201;,它是跨文化 交际的#37325;要基础,但是它远不是问题#20840;部。语言是文化的产物,#23427;具有深刻的文化内#28085;,与不同的对象,在#20160; 么样的情况下#65292;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26223;密切相关。“如何说#8221;、“不说什么”,有时#20505;比“说什么” 更加重要。#20165;能够运用语法上正#30830;的外语,并不能足以与外#22269;人打好交道。
  外语教学的根本#30446;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26159;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34892;交流。大面积、全面提 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36136;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30340;外语应用能力,既#26159;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36843;切需要,同时也是 跨#19990;纪的中国高等教育#30340;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20010;目标,需要我们正#30830;认识到外语教育是跨文化#25945;育的一 环,把语言看#20316;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25972;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23398;、语言测试以及外语的 第二课堂里全面反映出#2646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32946;委员会的报告《教育—#8212;财富蕴藏其 中》里提#20986;,教育必须围绕四#31181;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20250;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8212;重新设计、 重#26032;组织;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20513;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20107;)andto be#65288;学做人)”。我们的 外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26041;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36136;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