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颜元的体育思想和实践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035 日期:2023-12-02 来源:论文网
【内容提要】 颜元由其切#36523;感悟及对宋明理学的研#31350;批判,提出了较为完#22791;的体育思想,归结起来#20027;要 有“文武#30456;济”、全面发展;#8220;习行、习动”,强国强身两个方面#65292;他还注意体育实践,#20182;的体育思想及实践 在我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36739;重要的地位。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21495;习斋,清代直隶博野(今属河北省#65289;人,是我国十七世纪伟 大的思想家和#29233;国教育家。他的教育思#24819;和实践,特别是他的体育思想#21644;实践,在我国教育史#19978;,开创了使受 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20809;辉先例,对我国近代#20035;至于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20102;深远影响。本文拟就颜元教 育思想体#31995;中的体育思想和实践#65292;做一粗浅探讨,并以此#23601;教于学界前辈。
  一、颜元体育#24605;想的形成
  颜#20803;体育思想的形成,源于两个方#38754;:一方面是其自身对生活#32463;历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是主要#30340;方面, 是#20182;对宋、明理学的研究与批判后的感#24735;。
  颜元自8岁起就学于吴#27934;云先生,吴先生虽#28982;不是什么教育家, 但他多才多艺,除#23545;传统的经、史、子、 集有较深的研究外,还擅长骑射#12289;技击,通晓医术、术数,对神机#20853;法等亦有独到研究。在吴先生门下#36817;3年的 时间里,颜元受到了比较全#38754;的教育和锻炼。 虽然颜元没有#27839;着启蒙先生所引导的路数笔#30452;地发展下去,但这 段求学经历,无疑#23545;他后来教育思想的形成#20135;生了极大影响。颜元从11岁#36215;,由于受社会时尚的影响,#24320;始学 习八股文,#33268;力科举,用心仕途,#24182;于19岁考中秀才。20岁时#65292;家道衰落,颜元在家“耕田灌园#8221;,“劳苦淬 #30778;”[1], 挑#36215;了全部生活重担。21岁时#65292;颜元阅读司马光的《资治#36890;鉴》,研究国家兴衰#20043;迹,生民休戚之 #20107;,常废寝忘食,遂厌弃八股,废弃#20030;业,绝意仕途。颜元在22#23681;时,为了赡养年迈的双亲,同时也#26356;为了掌 握更多#30340;“经世致用”、“扶危济难”的本#39046;,开始学医,并鉴#20110;“宋儒不知兵法,终至屈于辽、#22799;,辱于金 、元”,#20174;23岁时起,开始研究七家兵书#65292;并学技击之术,研究战守机宜#65292;尝彻夜不寐。24岁时,颜元#24320;设家塾,教授生徒#65292;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65292;并从这一年开始为人#27835;病。
  艰苦的生活实践,虽然使#39068;元意识到了读书静坐的危害性#65292;但他却未从此而远离宋明理#23398;,相反,在一段时期内,他#31455;被理学所迷惑,倾倒在理学家的脚#19979;。
  在颜元24岁的时#20505;,偶读陆九渊、王守仁的语录,“#22987;知世有道学一派,深悦之,以为#23380;、孟后身也”[2 ]。可在#20182;26岁时, 又得《#24615;理大全》一书,“见周、程、张、#26417;语录,幡然改志,以为较#38470;、王二子尤纯粹 #20999;实,又谓是孔、孟后身#20063;。”[3]从此以后, 颜元“进退起居,#21513;区宾嘉,必奉《文公家礼》为矩#65369;uē@ ①;#22857;《小学》、《近思录》#31561;书如孔子经文”[4],甚至当听到别人#23545;诸子存有疑义时,便“忿#28982;力辨,如骂父母”[5]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了#12290; 直到颜元34岁时,#20182;的思想才发生了彻底的转变。#22312;颜元34岁时,他的养祖母病逝,#39068;元不胜哀痛,他一丝不苟地按#29031;《文公家礼》为其守丧,结果使得#39068;元连病带饿,几乎致死 。
  颜元根据切身的体#39564;,“颇觉有违于性情,已#32780;读周公礼,始知其删修失当也。#21450;哀杀,检性理,乃知静坐读讲#38750;孔子学宗,气质之性非性善#26412;旨也”[6],认为#29702;学家们论学参杂佛学,支离破碎, “空#35328;无用”。 颜元深“#30171;尧舜周孔三事三物之#36947;亡,而生民之涂炭至此极也”[7],愤然作《存性#32534;》、《存学编》,后又作 《朱子语类评》,除系统地阐#21457;其思想外,更对理学展开了尖锐#32780;深刻的批判。
  颜#20803;的体育思想,也正是在#20182;的切身经历和感悟中,在他对宋#12289;明理学进行研究、批判#30340;过程中逐步形成 并完善的。
  二、颜元体育思想#30340;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颜#20803;体育思想的主要内#23481;为“文武相济”,全面发#23637;;“习行”、“习动”,强国强#36523;。
  颜元从他“目击#36523;尝”中深刻体会到宋#12289;明理学是一种“害心#8221;、“害身”、“害国”之学。#29702;学家们喋 喋不休地告诫人们要“#30693;学”,要“关了门#65292;闭了户,把断了四路头”[8],钻进故纸堆里“穷理”#12290;而为了“ 穷理”#65292;则又告诫人们必须“主敬倡静”#12290;“静者,谓心不妄动”[9],“#25964;,……内无妄思,#22806;无妄动”[10 ],一言以蔽之,就是“#38750;动”。理学家们把有益#20110;人们身心健康的打球、踢球、放风#31581;等体育活动与恶棍赌博 、纨绔笼#20859;等相提并论,认为这些都#26159;“不可为”的“无益之事”#65292;并在学规中明确规定,绝#23545;不允许打球、 踢球#12289;放风筝等体育活动#36328;入校门(见郑端所辑的《朱子学规#12299;),也就是不要运动,要“#38745;坐”;不要体育 #65292;要“读书”。其结#26524;,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使一个#20010;活泼可爱的红面少年,都#21464;成了弱不禁风的白面书#29983; ,好端端的身体被理#23398;折磨得筋弱骨脆。
  颜元对此曾#27668;愤地指出:“朱子教人半#26085;静坐,半日读书,#26080;异于半日当和尚,半日当#27721;儒……”[11], 并严正指出:#8220;终日兀坐书房中,萎惰人精#31070;,使筋骨疲软,以至天下无不弱之#20070;生,无不病之书生”;“千余#24180;来,率天下入故纸堆中,耗#23613;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65292;皆晦庵(朱熹号)#20026;之也”[12]。
  颜元还进一步列举实#20363;来论证读书静坐对人体#20581;康的损害:“吾尝目击#32780;身尝之,知其为害之巨也。吾友#24352;石卿,博极群书,自谓#31206;汉以降二千年书史,殆无遗览,#20026;诸少年阐发书义至力竭#65292;偃息床上,喘息久之复 起讲,力竭复偃#24687;,可谓劳之甚矣!不#24799;有伤于己,卒未见成起一才。祁#38451;刁蒙吉,致力于静坐读书之学#65292;昼 诵#22812;思,著书百卷,遗精痰嗽无虚日#12290;将卒之三月前,已出#35328;无声。元氏一士子,勤读丧#26126;。吾与(王)法乾 年二三十,又无#35832;公之博洽,亦病无虚日”,并痛#20999;地说:“今天下兀坐书斋#20154;,无一不脆弱,为武士农夫所 笑者,此岂男#23376;态乎?”[13]
  颜元尤其对宋、明#29702;学家重文轻武,从#32780;给国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感#21040;深恶痛绝。他曾感慨地说:“ 宋元来儒者#21364;习成妇女态,甚可羞#65281;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27515;报君王,即为上品矣!#8221;,[14]又说:#8220;朱子 #37325;文轻武,……,其#36951;风至今日,衣冠文士羞与武夫#40831;,秀才挟弓矢出,乡#20154;皆惊,甚至子弟骑射武装,#29238;兄 便以不才目之,#38271;此不返,四海溃弱,何有已时乎#65311;”[15]在颜元#30475;来,按着理学家们的#25945;育思想所培养出来 的人,只能是“弱人”、#8220;病人”、“无用人”,而绝不会培#20859;出“经天纬地之略,礼乐兵农之#25165;”[16]。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颜元#20316;为爱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深深#20026;国而担忧,他之所以放弃举#19994;,潜心教育,其目的就是为#20102;给国 家培养“经世致#29992;”、“扶危济难”的有#29992;人才,因此,在他看来,一个#20154;不仅要博学多文,又必须掌握治国 理财的真实本#39046;,同时还要有一副健#22766;的体魂,只有这样的人,#25165;能“建经世济民之勋#65292;成辅世长民之烈,扶 #19990;运,奠生民”[17],为此他#25552;出了“文武相济”、#8220;兵学合一”,全面#21457;展的主张,他说:“一学校也,#25945; 文即以教武”[18],即除了教授学生经#21490;子集之外,还必须教之以射、御#21450;兵、农、钱谷之事,这样所培养#20986; 来的人才#65292;在平时可以“修己治人#8221;,在战时则可“持干戈,卫社#31287;”,成为能够“出将入相”的#25991;武全才, 在#8220;文武合一”、“兵学合一”的教#32946;过程中,达到文武相济#30340;目的。
  在#39068;元看来,这样的教育#25165;是理想的教育。正如他所说:“论#21608;公之制度,尽善尽美#12290;盖使人人能兵,天 下必有易动之#21183;;人人礼乐,则中国必有易弱之忧#65307;惟凡礼必射,奏乐必舞,使家#26377;弓矢,人能干戈,成文#27835; 之美,而具#27494;治之实。无事时,雍#23481;揖让,化民悍劫之气;#19968;旦有事,坐作击刺,素习战胜之能#8221;[19]。
  #23435;、明理学“主敬倡静”,颜元反#20854;道而为之,又提出#8220;习行”、“习动”的体育思想。他#35828;:“宋元来 儒者皆习静#65292;今日正可言动”[20],在“#21160;”的过程中,一方面可#20197;使“心上思过,口上讲过,书上#35265;过”的 东西能够#24471;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而另#19968;方面,是使人的身体在“动”的过#31243;中得到锻炼,即“健人筋#39592;,和 人血气,调人性#24773;,长人信义”[21]。颜元更为可贵的是,#20182;把强身和强国连在了一起,#24378;身的目的是为了更 好地服务于国家,从而#20351;国家强盛。他说:“动#65292;小之却一身之疾,大之#25514;民物之安。为其动生阳和,#19981;积痰 郁气,安内捍#22806;也”[22];又#35828;:“一身动,则一身强;#19968;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22269;强;天下动,则 #22825;下强”。[23]
  #19977;、颜元的体育实践
  颜元在他长达近50年的教#32946;生涯中,始终没有忘记实#36341;他的体育思想。他在招收生徒时#65292;便提出了要求, 即“凡欲为吾徒者,必当立#24535;学礼、乐、射、御、书、#25968;及兵、农、钱、谷、水、火、工、#34398;”[24],不仅要 学文,而且必须学武。颜#20803;除教学生读书作文以外,还经#24120;督率学生“习礼,#27468;诗,学书计,举石,#36229;距,击 拳#65292;率以肄三为程”,并经#24120;和学生“讨论兵农,辨商今古”[25]。
  颜元晚年应邀#20027;持漳南书院时,则#36827;一步将其体育思想付诸实践#65292;他除将学院划分为文事、经史、艺#33021;等 斋外,#36824;特设有武备斋,专#8220;课黄帝太公以及孙吴五子#20853;法,并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23556;御技击等科。” 同时,在书院#22806;还专设有“马步射圃”,#19987;供练习骑马、射箭之用#12290;颜元还在“讲习暇,#20565;诸子或履桥,或拿 舟入(院#20869;水池),弦歌笑语,作山水乐”#65292;[26]将体育活动开展得#20016;富多彩,有声有色#12290;
  与此同时,颜元还#21313;分重视其自身的体育锻炼,对养#29983;之道颇有所悟,他说:“养身莫#21892;于习动,夙兴夜 寐,振起精#31070;,寻事去作,行之有常#65292;并不困疲,日益精#22766;。”并说:“常动则筋骨竦, 气脉舒”[27]。他从 幼年#26102;起即学会骑马、射箭#65292;从青年时起研究兵法#65292;学技击,直至晚年,一生习武,#20174;未间断,而且技艺#24456;高 。在他57岁时,曾与武术家李木天折竹#20026;刀,比试武艺,结果#8220;不数合,击中其(指李#26408;天)腕”,至老年仍 经常练习举石、击拳、比赛射箭#31561;,因此他的身体一直很健壮,直#27963;到“古稀”之年。
  总之,颜元是我国古代比#36739;重视体育的教育家。他将体育和#20854;它学科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加以#37325;视的体育思 想和实践活动,超出#20102;古代以及和他同时代的教#32946;家们,是他整个教育#24605;想体系中的最为闪光的部分,#33267;今仍 有重要的参考#20215;值。
  #12304;注释】:
  [1]《#39068;习斋先生年谱》。
  [2][3][4][5][6][7]《习斋记余》#21367;6。
  [8]《朱子语类大全》。
  [9]朱熹《大学#27880;》。
  [10]《朱子语#31867;辑略》。
  [11][12]颜元《朱#23376;语类评》。
  [13][15][16]颜元《存学编》卷三#12290;
  [14]颜元《存学编》卷二。
  [17]《习斋记余》卷三。
  [18]颜元《存治编》。
  [19]《#39068;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
  [20][21][22][23][26]《颜习斋先生言行#24405;》卷下。
  [24]《颜习斋先生年谱》#12290;
  [25][26]#12298;习斋记余》卷二《漳南书院记》#12290;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