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拔;癌症;老年患者;氯胺酮;镇痛
1临床资料200301/200512收治癌症患者21(男16,女5)例,年龄65~75岁,体质量41~65(平均53)kg. 原发病中肺癌7例,食道癌3例,肝癌3例,胰腺癌4例,宫颈癌2例,膀胱癌2例,病程2~8 mo.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8例,糖尿病4例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 全部病例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并记录血压、心率、指脉氧饱和度后,将100 mg氯胺酮、1 mg芬太尼及生理盐水共100 mL加入广东珠海福尼亚(WZ6523C10型)一次性使用微量止痛泵中(锁定2 mL/h,自控1.5 mL/15 min),排尽空气后经三通管接入静脉,持续镇痛,观察并记录接泵后1,5,10 h的血压、心率、指脉氧饱和度、NAS疼痛分级、副反应及单位时间芬太尼用量. 结果全部病例镇痛效果满意,NAS分级均在3分以下,平均芬太尼用量为0.31 μg/(kg・h),除1例因恶心呕吐而暂停泵注,静注昂丹西酮缓解后继续使用,其余病例均未见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副反应,接泵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O2)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讨论西宁地区平均海拔2261 m,平均气压77.14 kPa,大气氧分压17.16 kPa,属中度缺氧地带. 老年患者迷走神经张力长期处于亢进状态,窦房结退行性变,功能低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平原地区高,且受药物影响大,其中以芬太尼影响最显著[1] . 癌症患者发生疼痛时已处于晚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恶液质. 故在高海拔地区对这类患者单用芬太尼静脉镇痛存在低氧血症及循环抑制的潜在危险. 有报道芬太尼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且与剂量大小、持续时间呈正相关[2]. 氯胺酮属苯环己哌啶类静脉麻醉药,临床上小剂量氯胺酮和芬太尼联用,可明显减轻芬太尼用量,使副反应发生率降低,静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单用芬太尼. 氯胺酮的M1受体拮抗作用及单胺能受体激动作用使其具有拟交感活性,使支气管扩张及心血管系统兴奋,在与芬太尼联用时可抵消芬太尼对呼吸和血管系统的抑制[3]. 我们以小剂量氯胺酮(31.9μg/kg・h)辅助芬太尼用于这类患者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且副反应发生率低,镇痛前后呼吸循环无明显改变,是值得尝试的方法.
【
参考文献
】[1] 宋有成,俞文军,谢海生.高原硬膜外麻醉与心动过缓[J].高原医学杂志,1995,5(2):25-27.
[2] 李伟,汤惠珍,蒋艳波,等.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J]. 癌症,2003,22(6):634-636.
[3] 米卫东,靳冰. 域下氯胺酮镇痛强度的测定[J].中华麻醉学杂,1996,169(4):57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