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愉,陈长安,唐红,方颖
【关键词】 岛状皮瓣;修复;基底细胞癌
1病例报告
男性,61岁,右眼内眦、鼻根部包块2 a合并溃疡1 a入院. 查体:右眼内眦、鼻根部溃疡创面4 cm×3 cm,边缘不整齐,高低不平,有少量淡黄色分泌物,周围软组织无红肿,耳前耳后及下颌、颈部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右眼睁闭活动不受限,视力无下降,鼻泪管通畅,泪液无外溢. 入院诊断:右眼内眦及鼻根部皮肤癌. 入院给予创面清创、清洗、湿敷、换药后准备手术. 术前进行充分讨论制定皮肤癌溃疡切除范围及创面岛状皮瓣修复方案,并于术前用多普勒探明左眶上动脉走行,于左眶上设计约7 cm×5 cm大小之皮瓣,皮瓣形状类似三角形,蒂宽约2 cm. 手术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沿病灶边缘以外1.0 cm做切口线,切除病灶至深筋膜层,缺损创面约6 cm×4 cm,按设计切口划线,先切开动脉岛状皮瓣远端,自筋膜下向蒂端掀起皮瓣,仔细分离,保持平面深浅一致,分离出左眶上动脉,形成左眶上动脉岛状皮瓣,皮瓣远端血运良好,逆时针旋转180°覆盖缺损创面,放置负压引流,缝合皮瓣、皮肤. 再于右上臂内侧切取全厚皮片,供皮区缝合后,将取下之全厚皮片移植于额部继发创面,加压包扎.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皮片全部成活,缺损修复好,张力形态良好. 病理诊断:基底细胞癌. 随访1a局部创面修复后无癌症复发.
2讨论
皮肤癌常见的有鳞状细胞癌,汗腺癌,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是起源自表皮或其附属器的皮肤恶性肿瘤. 好发于老年人的颜面发际边缘、眼睑、鼻部、耳部、颊部等部位,恶性度较低,病变较局限,发展缓慢,转移率低[1]. 基底细胞癌临床上分许多类型,本例为溃疡型,创面不新鲜,伴有浅表坏死组织,基底深达筋膜层,如果单纯切除植全厚皮、中厚皮,外观差且皮瓣成活率很低. 本例术前经多次创面清创、清洗、湿敷、换药,术中进一步切除病变及失活组织,并注意保护鼻泪管. 眶上动脉瓣眼动脉分支的解剖位置较恒定,此眶上动脉皮瓣血运良好,皮瓣质软且较薄,整个手术操作并不很复杂,主要难度是解剖眶上动脉并以此为轴设计皮瓣[2],修复局部深度创面. 一期手术完成,皮瓣修复后外观好,颜色与正常肤色相近,并且抗感染能力强,是临床修复内眦及鼻根部皮肤缺损手术极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洪铎. 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6-177.
[2]黎鳌,杨果凡,郭恩蕈.手术学全集:整形与烧伤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6-38.
关于岛状皮瓣修复内眦及鼻根部基底细胞癌创面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