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抢救;监护
1临床资料
患儿,男,45 d,体质量3.1 kg,出生后8 d时曾做了肛门再造术,于20060404急诊入院,心脏B超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永存左上腔,4月5日因呼吸困难转入ICU,急行气管插管,患儿全身营养状况很差,哭声小,四肢肌力差,术前4 d即开始给予静脉营养液,4月10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ASD, VSD修补术,术后脱离呼吸机困难,曾出现右上肺不张并两次拔除气管插管后再次插管,低钾血症出现两次, PaCO2增高3次,最高达101 mmHg,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于20060511成功脱离呼吸机,共带机37 d,无护理并发症. 患儿于20060522痊愈出院,出院时体质量为3.7 kg.
2讨论
积极配合医师抢救抢救患儿做到稳、准、快. 床头备好合适的气管插管、吸痰管、负压吸引器、加压皮囊、加压面罩等,并准备好稀释过的肾上腺素等抢救用药,若患儿需要,保证在10 s内将药物注入患儿体内. 心功能监测 严密观察心率、BP, CVP, 末梢循环温度,在保证患儿尿量1~2 mL/(kg・h)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并密切观察尿颜色,患儿手术当日曾出现轻微血红蛋白尿,经积极处理3 d后转为正常. 呼吸道管理①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中、后都要充分给氧[1];② 保持气道通畅,少吸痰、吸净痰,及时清理鼻、咽腔分泌物;③ 适当利尿和应用胶体,保持肺的相对干燥;④ 随时叩背震动患儿胸背部;⑤ 间断采取左侧卧位、俯卧位等进行体位引流,利于痰液排出;⑥ 注意气道的温化、湿化;⑦ 适当应用镇静剂和肌松剂,使患儿保持安静;⑧ 开放气管插管气囊,减少气管插管对粘膜的损伤,减少拔管后的喉头水肿[2]. 一般护理① 口腔护理: 由于抗菌素使用时间长,致患儿出现了口腔溃疡,我们定时清洁口腔后再涂抹制霉菌素悬液,4次/d,3 d后好转. ② 体温护理: 严密监测患儿体温及末梢循环变化,给患儿应用辐射台,保持周围环境温度28~30℃,高热时用物理方法降温. ③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导线、冷水袋等硬物压伤患儿皮肤,注意观察贴电极片、贴膜、胶布、伤口部位皮肤情况. ④ 喂养护理: 患儿术后第2 d开始肠内营养,喂奶前先拍背吸痰,喂奶后1 h内不宜吸痰,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 ⑤ 患儿系肛门再造术后,肛门内置扩张器3次/日,每次20 min,保持肛周干燥、清洁. ⑥ 经常抚触患儿,情况允许可抱起患儿拍背、喂奶等.
【
参考文献
】[1] 郭加强,吴清玉. 心脏外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4-356.
[2] 王丽娟,刘喜梅,刘冰,等. 婴幼儿先心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7):72-73.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