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200210/200412在渭南市第二医院妇科确诊的200例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年龄45~53岁,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75 g/L,经B超、诊断性刮宫内膜病理检查确诊,无药物禁忌症. 将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实验组)与妇康片组(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00例. 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连服3 mo,第4月始米非司酮12.5 mg/两日,连服3 mo. 对照组口服妇康片5 mg,每日3次,2~3 d血止后每隔3 d递减1/3量,直至每日2.5 mg作为维持量,至血止后20 d停药,第2月始自月经周期第5日起,每日口服妇康片2.5 mg,连服20 d. 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治疗期间给予抗贫血治疗. 实验组在服药过程先后出现闭经,1 a后随访73例直接进入绝经期,24例月经稀少,3例失访,总有效率为97%. 对照组中有82例用药后月经规律,经量减少,18例因服药期间经血量增多,改手术治疗,1 a后随访20例直接进入绝经期,总有效率为82%. 两组治疗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病例血红蛋白值由平均75 g/L上升到100 g/L.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2讨论
有资料表明米非司酮对下丘脑的作用是抑制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分泌,从而影响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分泌;对垂体不仅直接抑制FSH和LH释放,而且还促进卵巢抑制素分泌[1],从而使血清FSH和LH水平进一步下降;对卵巢作用主要是抑制卵泡发育和延迟排卵,也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进其凋亡,从而增加闭锁卵泡数,加速卵巢内残存卵泡萎缩,造成闭经[2]. 子宫内膜对米非司酮的作用极为敏感,应用后内膜表现为增殖早中期水平,缺乏明显的周期性变化[3],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在体内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故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 在拮抗孕激素的同时,还有非竞争性地抗雌激素作用,故起到了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米非司酮和妇康片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是安全有效的,相比而言,米非司酮用药剂量稳定,用法简单易掌握,且在用药后无撤退性出血,贫血纠正快,并使其过渡至绝经期,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比妇康片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朱四军. RU486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的功能影响[J]. 生殖与避孕,1995,15(4):245.
[2]张雪莲. 酪氨酸米非司酮和睾酮对大鼠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J]. 生殖医学杂志,1995,4(3):142.
[3]王振国,吕秋兰. 米非司酮的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50例分析[J]. 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233.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