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激疑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928 日期:2023-12-21 来源:论文网
  【摘 要】#20805;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21160;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12289;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24182;紧密结合数学学科#30340;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21040;真实、新奇、有趣#30340;学习情境。
  【关键词#12305;数学 #35838;堂教学 有效激疑
#12288; 
  一、#26377;效激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22659;
  
  #21160;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24847;义学习的内在动力#65292;这种动力又称为内驱#21147;。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26631;,充分认识学生心#29702;因素的能动作用,最#22823;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12289;好动、好问等心理#29305;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36523;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23454;、新奇、有趣的学#20064;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30097;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32780;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24773;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33258;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29983;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29616;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如在#25945;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36825;一课时,一个教师设计#20102;以下过程。
  1.新课开始#65292;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了能被2和5#25972;除的数的特征,为本节学习能被3#25972;除的数的特征提供了激疑的源头。
  2.教师让学生任意报几#20010;数,老师迅速说出#33021;否被3整除,其他同学用#31508;算验证。当学生说出的数都被教师#21028;断出能否被3整除时#65292;学生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20010;个跃跃欲试。
  3.学生的求知欲被#28608;起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8220;39、5739”#36825;两个数能否被3整除#12290;学生迅速说能被3#25972;除。这两个数确实是能被3#25972;除,但当老师问到为什么时,#23398;生回答说:“我想个#20301;上是3、6、9的数都#33021;被3整除,所以39、5739能被3整除。”学生这样回答,#19968;是受到了根据个位数来#21028;断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二是错误地#35748;为教师之所以能迅速说出一个数#33021;否被3整除,也是以此为依#25454;的。学生的回答在教师#30340;意料之中,因此对学生这样的回答#65292;教师不马上予以纠#27491;。
  4.学生回答后,教师又出#31034;了这样一组数:73#12289;216、4729、843、2056、3059#65292;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数#30340;个位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21518;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都是3、6、9。教师要求学生算一算#65292;看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计算#21518;发现,这些数中有的能被3整#38500;,有的不能被3整除。于是不#29992;教师说,学生自然对前面的结论产#29983;了怀疑。
  5.#22312;学生困惑不解的时候,教师再出示#21478;外一组数:12、430、2714、5001、7398、9687,并让#23398;生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是不#26159;3、6、9,然后#31639;一算,这些数能否被3整#38500;。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这些数#30340;个位虽然都不是3、6#65292;9,但其中的有些#25968;却能被3整除。这是#24590;么回事呢?学生疑窦丛生,百思不#35299;.教师的激疑又深入#20102;一步。
 #12288;通过对上面两组数的对比观察#21644;验证,学生虽然疑惑更深,#19981;知道究竟应该根据#19968;个数的什么特征来判断它能否#34987;3整除,但也终于发现,#29992;旧方法(看个位上的#25968;)不行了,因而产生#20102;探求新方法的强烈欲望。至#27492;,教师步步激疑的目的达到了。
 #12288;在进行激疑的过程中,我们要#25226;握好以下几点要领:
  (1)#28608;疑要注重内容的趣味#24615;和学生的年龄特点。①#31185;学地设计激疑内容,巧#22937;地激起学生心中的疑团,调动学生#23398;习的浓厚兴趣,这样才能#20351;学生爱学、乐学、善学。②为低年#32423;学生设疑要注意浅显易懂,使#20182;们既感到新奇、疑惑.又能#22312;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很快想#36890;道理。为高年级学生设疑既要有趣#21619;性,又要有一定的#24605;考性。要利用数学知识的#31934;妙之处来激励学生广泛地联#24819;,灵巧地思考,严密地#25512;理,精确地计算。
  #65288;2)激疑要反映数学知识的本#36136;特征,具有典型性。①所选用的事#20363;必须鲜明地反映出数学#30340;基本原理,使数学知识的本质#29305;征通过典型材料展#31034;给学生。如例中的第二#32452;数里的12、5001、7398#65292;它们之所以能被3整除#65292;就是因为它们各个#25968;位上数的和能被3#25972;除,这就是能被3整#38500;的数的本质特征。②设#35745;事例要注意数量适当,并有#19968;定的代表性。事例太#23569;,学生不易综合、总结概括出数#23398;规律;事例太多,又会扰乱#23398;生的思路,耽误教学时间。如#21069;面事例中的两组数.其中有两#20301;数12,三位数216,#22235;位数5001、7398,而且#27599;组数的数量适当。
  (3)激疑要抓住知识的联结#28857;,具有针对性。①#25945;师激疑应该依据新旧#30693;识的联结点,抓住新旧知#35782;矛盾冲突的关键之处。#22914;前面例中,教师就是抓住能#34987;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与能#34987;3整除的数的特征不同#36825;一矛盾形成对比。②激疑要针对#23398;生学习知识时在推理和判断#19978;的误区,使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推#29702;产生疑惑,产生解惑的迫切#24863;。
  (4)激疑要层层深入#12290;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19968;个又一个的具有一定#26799;度的数学知识进行认识,这就#38656;要教师一次一次地激疑,环环#30456;扣,层层深入,使#23398;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12290;如前面例中,学生还没有搞清“有#20123;数的个位上是3、6、9却不能被3整除”#36825;一疑问,又出现了“#26377;些数的个位上不是3、6、9而能#34987;3整除”这一矛盾。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二#12289;联系激疑与操作,促进形象#24605;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12288;
  #22312;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遇到#29702;解概念、法则、认识数学规律#36825;类内容,这些内容逻辑性强,#20063;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22810;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25277;象逻辑思维过渡,这样,知识的#29305;点与学生的思维特#28857;之间就形成一定的距#31163;,学生理解就会有一#23450;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24072;就是设法最大限度地缩小#36825;个距离。如继前面#28608;疑举例第5步后,在学生急于#25506;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24072;仍然不忙于告诉结论,而#26159;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33258;己找出特征。操作过程如下#65306;
  1.教师按一定的顺#24207;板书出前面两组数中能#34987;3整除的数:216,843、12、5001#12289;7398、9687,指导#23398;生用小棍在准备好的数#20301;上摆出来。
  2.让学生观#23519;每张数位表中小棍的总数是多少。
  3.在观察的#22522;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用几根小棍#25670;出的数能被3整除?学生通#36807;观察和讨论发现,用3根、6根#65292;9根……(3的倍数)摆#20986;的数能被3整除。
  4#65294;让学生不改变数位表#20013;小棍的总数,任意交换或调整小棍#30340;位置(可增大或减#23569;位数,如把216变#20026;四位数,把5001变为#19977;位数)。看能不能摆出一个不能被3整除的数。
  这一步既是技巧#24615;操作,又是兴趣性操作,#26159;学生操作的高热阶段。操作完#27605;,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这一#27493;操作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35268;律?引导学生总结出:只要#23567;棍的总数是3根、6根、9根……(3的倍数),无论怎#20040;摆,摆出的数总能#34987;3整除。
  5.通#36807;激疑与操作,能被3整除的#25968;的特征在学生的思维#20013;形象地形成,教师#20877;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能被3#25972;除的数的特征.然后结合各种#24418;式的练习,学生就能牢#22266;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组织操作#35201;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的#37325;点、难点和知识的抽象程度#20197;及学生的实际能力而#23433;排。(2)操作设计要切实#30452;观形象地反映出知识的特点,利于#23398;生形象地理解知识。(3)操作活动应生动#26377;趣,能吸引学生。(4)操作要根#25454;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24459;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25581;示规律,以达到“明理”的目#30340;。(5)组织操作要把握好#26102;机,在教学的哪一环节#20013;进行什么操作,要周#23494;地安排。(6)要处理好教师#25805;作和学生操作的关系,在教学中#24212;该是学生操作的,尽可能#25351;导学生去操作。(7)在学生通过操#20316;,明确算理、规律后,要#32452;织学生抽象、概括(用#33258;己的语言概括)算理、#35268;律等,使学生的思维#20174;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24605;维。(8)要充分做好操作的准备#24037;作,特别是要让每一个学生#37117;准备好操作的学具或材料#1229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