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924 日期:2023-12-21 来源:论文网
  【摘 #35201;】问题教学法的引入#26159;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12290;随着时代的发展,科#25216;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35201;求越来越高。研究#32773;预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20154;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20154;。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24503;、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24456;强的创造和适应的能力#12290;
  【关#38190;词】历史教学 问题教学法
 #12288;
  问#39064;教学法源远流长,古希腊就有了#38382;题教学法。20世纪初,杜#23041;曾提倡过问题教学#12290;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36805;速发展,世界性课#31243;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31350;的深入,问题教学#27861;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30340;一朵奇葩。那么,问题教学#27861;核心是什么?中学历史课#22530;教学能否引入这种方法?怎样在#20013;学历史课中开展问题#25945;学?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30340;探讨。
  
#12288; 一、问题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首先,#38382;题教学法的引入是培养新型人才的#23458;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31185;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36234;来越高。研究者预言#26032;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24212;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31181;人才不但应具有良#22909;的德、智、体、美、劳基础,#32780;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30340;能力。实践表明,问题教学法#23545;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21019;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其#27425;,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适应高考#21382;史改革和中学历史#25945;学改革的必然之举#12290;近几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21382;史试卷明显加大改#38761;力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大提#39640;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题#30446;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据比较权威#30340;统计,1991-1992年此类题约占30%,到1995年,已达到80%左右。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20173;然使用旧的一套“注入式”,“填#40493;式”的方法进行教学#65292;把点点滴滴的历史知识#21644;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灌#36755;给学生,是无法适应形势#21457;展的。这就要求进一#27493;加大教改力度,注重引#20837;类似问题教学法一类的侧重启#36842;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12290;
  其#19977;,问题教学法的引入也是落#23454;《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27714;,培养学生能力的有#25928;途径。“大纲”明确规定:中学历#21490;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30784;的历史知识,了解#37325;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22521;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35266;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28857;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25945;学法的基本精神与“大纲#8221;要求是一致的,就是旨在激发#23398;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31215;极性,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12289;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65292;从而使学生通过掌握知#35782;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二、问题教学法在历#21490;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38382;题情境。它包括:(1)问#39064;情境及其主要成份;(2)问题情境的分类;(3)#38382;题情境的设置;(4)问题情#22659;——诊断智力发展水平和评#20215;教学效果的手段等基本内容。本文#30528;重谈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35774;置的基本方式。问题教学法的创立#32773;总结出一条作为主要的教学原理的#38382;题情境的基本途径#65306;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19982;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20914;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21270;,从而产生问题情#22659;。依据这一基本途径,在中学历#21490;教学中可通过下列方式设#32622;问题情境。
  1.通过对有关的趣味#21490;实的叙述创设问题#24773;境。在讲授《唐朝的衰落》一章#26102;,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唐#26397;人口增减资料:
  A.唐中宗#31070;龙元年(705年)37,140,000人。
#12288; B.唐玄宗开元十四年#65288;726年)41,419,712人。
  C.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52,919,309人。
  D.#21776;肃宗乾元三年(760年) 16,990,309人#12290;
  E.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 15,762,432人。 #36716;贴于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12288; 然后,提出下列问题:(1)从A至C阶段人口#22686;长的原因是什么?(2)由于什#20040;事件导致C至D阶段人#21475;急剧下降?该事件的#21407;因及后果各是什么?(3)从D至E阶段为何人口继#32493;下降?通过这些问#39064;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36827;而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唐#29572;宗前期由于政治比较#28165;明,经济繁荣,人口增长;#21518;期由于统治腐败,导致#23433;史之乱、藩镇割据,#20351;社会生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65292;人口锐减。可见,政治稳#23450;是经济繁荣、人民#23433;居乐业的重要前提。
  2.#36890;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31561;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12290;如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我们#21487;以把仿制的北京人的头像模#22411;带入课堂,让学生仔细#35266;察,并与现代人比较,学生就#20250;很快回答并掌握“北#20140;人的基本体质特征”这一问#39064;。再如讲埃及金字塔时,教#24072;可引导学生观察《建造#37329;字塔》插图,并适时#25552;问从这幅图你想到什么?#23398;生从图上具体形象,#22914;230万块磨光的石块、金字#22612;的精密度、监工手中的鞭子、奴#38582;的暴死等,就能认识到金字塔不仅#26159;古埃及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26230;,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65292;而且是奴隶和农民被残#37239;奴役的历史见证。
  3.通过#35838;文本身所包含的矛#30462;事实创设问题情境。《建#3577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68;章,引言中提到“文化#22823;革命”结束以后,我国进入#31038;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6032;时期。课本讲十一#23626;三中全会历史意义时又说,十一#23626;三中全会“标志着中#22269;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26102;期。”这两者是否矛盾#65311;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使#22823;家明确:“文化大革命#8221;结束,的确使中国十年的#21160;乱局面得到终结,使我国#31038;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26102;期,但当时指导思想#19978;的一些错误并没有#21450;时纠正,只有到十一#23626;三中全会,才作出把党#30340;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20255;大决策,可见,十一届三中#20840;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36828;意义的伟大转折。
  此外,教师还#21487;以对学生学习中产#29983;的典型、普通的错误#36827;行分析的基础上,设置最#26377;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有#26102;还可以通过当场试验或演#31034;的方法,设置问题情境。
  
  三、问题情境设#32622;的基本原则
#12288; 
  问题#24773;境的设置方式尽管是多种多样#30340;,但都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2288; 1.必须有概括性的#26032;颖的和未知的东西。这#26159;问题情境的难度标志。#35201;使问题具有新颖性#65292;就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38382;,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27861;,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12290;
  未知#30340;东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30340;概括性。在问题教#23398;中,教师通过设置问#39064;情境,组织学生对未知东西的探#32034;,使学生有可能掌握比#22312;一般教学中获得更概括的知识。
 #12288;2.必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东西#30340;愿望和需要。即要能#28608;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21160;学生的学习积极性。H· A·多勃洛留#27874;夫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23601;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22810;。”
  3.要适#21512;于学生的知识和智#21147;水平。问题情境的设置#19981;是越难越好,应当符合学生的认识#27700;平和能力水平。更具体地说,#26159;要以《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为依#25454;,正确设计问题,使#20043;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启#21457;学生、培养学生能#21147;,又充分顾及学生实际水#24179;。
#12288;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38382;题情境设置的原则,讲#31350;问题设置的方式,并在#25945;学实践中勤于摸索,就会使问题教#23398;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焕发出它#29420;有的艺术魅力,更#22909;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21457;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