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479 日期:2023-12-16 来源:论文网
  【摘 要】网络在对青#23569;年精神发展、道德成长与伦理#29983;活产生了日益明显的影响,因#32780;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8382;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对#38738;少年的影响以及影响的#21407;因,来揭示加强青少年的网#32476;道德教育,应有效发#25381;学校教育、家庭教育#12289;社会教育和青少年主体自我#25945;育的合力作用。
  【关#38190;词】网络青少年道德自#25105;
  
  #19968;、网络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
  
  1.网络文化#36896;成青少年道德识别#33021;力下降
  网络文化#30340;发展打破传统,对青少年的道德#25104;长环境构成了挑战。青少年#27491;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20540;观形成阶段,长期接#35302;互联网市场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20986;现道德认知上的混乱和动荡,#20877;加上我国网络道德教育的步伐没#26377;及时跟上,使青少#24180;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处于缺#22833;状态。青少年在浏览网#39029;的时,往往会被带有色情、#26292;力、赌博等内容所吸引,并且参#19982;其中。一旦参与其中,现实社会中#25152;遵循的道德规律则不起任何作#29992;,久而久之,青少年会将虚#25311;世界中的规则运用了现实,出现道#24503;缺失。
  2.网络文化造成道德#36873;择能力降低
  全球化时代,#20449;息跨国界、跨地域#20256;播,不可避免地引发#19981;同伦理道德之间的碰撞,#19981;同国家、民族、地#21306;甚至个人的伦理道德习俗,为人#20204;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提供了#22810;种可能性。
#12288; 网络社会是一种多#20803;化的、个性化的、#23815;尚选择的开放社会。传统观念在#32593;络的冲击下趋于个性化、多#26679;化,以至于形成双重或#22810;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而起支配性作用的主要规范——#31038;会道德则可能消失,造成#36947;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32010;乱,无法判断是非,道德的选择能#21147;因此下降甚至丧失。青#23569;年失去了道德选择能力,很容#26131;被色情信息、黑色信#24687;、网络游戏所淹没。在失#21435;道德选择能力的情况下,由#20110;相关法律法规、规章#21046;度的建立相对滞后#21644;网络的弱规范性,不少青#23569;年道德失衡,不道#24503;行为增多。甚至有的青少#24180;受利益驱动,利用金融网络#20599;窃、诈骗资金。
  3.青#23569;年自我意识模糊,道德责任#24863;弱化
  传统社#20250;中,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内#24515;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20439;来维系,因此青少年的#36947;德意识较为强烈。一旦进入反正#27809;有人认识“我”的互联网,依靠舆论和感情筑起的防线便#24456;容易崩溃,个体基于内心准则和社#20250;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的#33258;我克制大大削弱或不复存#22312;。网络行为的“数字化”#12289;“虚拟化”的特点使图像#12289;文字甚至人以数字的终端和#31526;号显现,彼此不熟悉,因而很难对网络公民的行为#21152;以确认、监管。一些缺#20047;自律的青少年开始#25918;纵自己的,想怎样就#33021;怎样,不管自己是#21542;担负着对他人、对社会和对集#20307;的责任,进而会说出一些不#36127;责任的言论,做出#19968;些不负责任的甚至#36829;法的事情,道德责任感逐步#24369;化。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12288; 
  二、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25945;育的对策
  
  1.青少年#30340;自我与主动性教育
  网络道德要真正#21457;挥作用,最终必须落实到青少#24180;自身的道德发展和自我教育上来#12290;首先,要增强青少年的道德主体#24847;识。我们应该从青少年的信仰出发,看看青少年内心的社会规范与#20934;则是什么样的,通过适当的引导,让他们通过独立#12289;积极的理性思考,自觉、自#24895;做出道德选择,在他#20204;的内心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遵守#19968;定的道德准则与规范。其#27425;,要培养青少年的主动性与#31215;极性。在网络活动#20013;,青少年是主体,是一个内在的#22240;素,教育干预只是一个外在因#32032;,因此我们要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29983;具有自主的选择判断能力,辨别信#24687;的真伪,信息的价#20540;,使他们能在信息爆炸#30340;时代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21644;生活。最后,还要培#20859;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面对#32593;上的各种各样的诱惑能作#21040;不为所动。
  2.要发#25381;教师与网络的作用
  #23398;校应转变观念,既看到网络对青#23569;年的负面作用,又要看到它对青#23569;年还有正面作用,还#35201;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使用网#32476;、驾驭网络的能力,#24314;立起与网络时代需要相一致#30340;教学模式。学校教育要发挥对#38738;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作用,就#35201;了解网络,网络的特征以及青少年#30340;心理特征等,以最#24555;速度适应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32946;的要求。
 #12288;做为一名德育老师,转变#29616;有观念,将讲课的#26041;式变单向教授为双向#20114;动传授,利用网络#23454;现师生共同学习,引导学生#36776;别信息,增加思想免#30123;力。还要把传统教学与实践#32467;合起来,把青少年带入网#32476;图书馆、博物馆等#31070;圣殿堂,让他们阅#35835;有益的书刊,促进其#36947;德和智力的全面发展。#26368;后要注重教师自身的道德人#26684;培养,力求成为学生#36947;德教育的楷模。
  利用网络#23186;体,可以开辟专门德育网络主页以#21450;增加网络安全与网#32476;法律、道德规范等内容,教会他们#22914;何选择,任何识别提高道德判断能#21147;,从而引导学生形#25104;正确的道德观。德育活#21160;上网,既丰富网络道德生活#30340;内容,还可将学校开展的各项#29305;色活动搬上网络,充分#21457;挥网络的互动功能。
  另外,#22312;学校教学中设置学生行为心理学的#19987;门课程,使青少年#23398;习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学会进行#24515;理的自我调适,使青少年能#27491;确地面对时而出现的挫#25240;、自卑、浮躁、空#34394;、抑郁、焦虑,以一个健康#30340;心态去面对生活。
  3.#23478;长要提高自身素质
  家庭教育承担着#36947;德示范和道德启蒙教育的任务,父#27597;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其道德的高#20302;不仅反映了自身的素质,而且通#36807;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孩#23376;的道德人格培养。
  目前大多数家长自己不#22826;懂得网络,有的甚#33267;是一窍不通的网盲,无法在网#32476;方面对孩子进行恰#21040;好处的教育与引导。因此,家#38271;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23398;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只#26377;家长形成对互联网的正确#35748;识,才能培养、提高孩子#30340;审美能力,辨别能力,才能使孩子#21463;益于网络。
  4.社会教育
  营#36896;社会文明环境是公民道#24503;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加强青#23569;年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36947;德的重要条件。只有营造#19968;种文明、健康、良#22909;的道德风尚,青少年才#20250;耳濡目染, 落实到行动上才能有好#30340;道德行为。
  我们要构筑以#38738;少年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相结#21512;的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22235;位一体”防治体系。学校、家#24237;和社会不仅是青少年社会活动的场#25152;,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媒体,#24517;须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12290;当然,要注重发挥学校的主体作#29992;,在学校与其他几#26041;面的配合中,共同#20026;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2290;
#12288; 
#12288; 

参考文献


  [1]陈新造.络环境下的#23398;校德育工作[J].中国#25945;育现代化,2004,(8).
#12288; [2]魏长领.#35770;道德信仰及功能[J].道#24503;与文明,2003,(6).
  [3]周云倩.“鼠标#19979;的德性”——青少年网络道德#38382;题成因及对策[J].今传媒,2004,(7).
转#36148;于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