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38190;词:语文教学 #23457;美教育 德育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教#23398;的形势发展,使审美教#32946;在语文教学中的位#32622;越来越重要。可从五个方面#20837;手,让学生领会美的心灵#12289;美的意境、美的语#35328;、美的结构、美的整体效果。#20174;而达到审美教育,培养#23398;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近年#26469;,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量#36880;渐增大,即将面世的中#23398;语文新教材还将增大文学作品的#37327;,由此而知,审美教#32946;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愈来愈#26174;得重要。也许有人会#38382;: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32946;,美育不就包含在德育之中#21527;?现在又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25945;育,究竟有没有这个必要?美育和德育的关系的确非常密切,但二者毕竟不完全相同。只#35762;德育不提美育至少是不够完善的#12290;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美育具有形象#24615;、情感性、趣味性,使德育的内容#21644;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更为#27963;泼而富有生气。语文教#23398;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叫作“#25991;道统一”,若问:文#36947;如何统一呢?文道统一#20110;“美”,或者说“美”是#25991;道统一的契机。刘勰在《文心雕#40857;·情采》中有这样一句话:“#22307;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36825;里的“采”就是“美”#12290;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32654;教育,应该抓住这个#20851;键。审美教育通过它特有的手段#21644;途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29992;,其教育效果是明显的#12290;
在#20013;学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具体#30340;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25945;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5753;学生领会:
(一)美的心灵
心#28789;美是指人的内在精神的美。这#31181;内在美必然表现于外部,即语#35328;和行为的美。在中学语#25991;教材中,展现了多少具有心灵#32654;的光辉形象啊!有坚持正道的#23624;原;有忠贞爱国,顾全大局的#34106;相如;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33883;亮;有正气浩然,“留取丹心#29031;汗青”的文天祥;#2637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29275;”的鲁迅,等等。
教师善#20110;通过课文本身所具有#30340;文学因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这#20123;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30340;情感和想象,使他们从这#20123;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38518;冶,产生一种愉悦#20043;感,不仅对语文学#20064;增加兴趣,而且以作品中的#20809;辉形象为榜样,努力#21435;追求心灵美,做些有益#20110;人民的事,在他们的一生#20013;将是受益无穷的。
除正面人物外,#35838;文中还有一些反面人物的形象。#20316;家塑造人物形象总是力求通过个别#21453;映一般,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21453;映一定社会的生活本质。作家通#36807;反面人物,对生活中的丑#24694;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实际上#26159;从反面对美的事物和正面人物进#34892;推崇和赞扬。
因此,教师在分析别#37324;科夫的顽固保守;路瓦栽夫人的醉#24515;虚荣;周朴圆的假仁假义,等等,#37117;不要从概念出发,而#35201;紧扣作品的语言和#20027;题,剖析人物的性格和心#29702;,引导学生从赏析中#20307;验和认识这些形象的内涵和社#20250;意义,认清是非美丑,在学#20064;过程中无疑会受到深刻的教育,既欣赏了“文”,也明白了“道”。
(二)美的意境
提到文学作#21697;,人们总爱提到“形象思维”。#21035;林斯基说过:“诗#20154;用形象来思考;他不#35777;明真理,却显示真理#12290;”(《智慧的痛苦》)#24418;象是意境的基础。所谓“意境”包#21547;“意”和“境”两个方#38754;。前者指作家情感#29702;想的主观创造,后者指#29983;活形象的客观反映。
意境是#22312;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中#21453;映出来的客观生活本质,所以,意境优美的作品#24863;染力特别强。它能引起读#32773;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种想象和#32852;想比作者笔下出现的形#35937;还要美妙得多。意境既然是生#27963;形象通过作者的主观意图而创造#20986;来的,那么,不仅#35799;歌中有,小说、散文、戏剧#20013;也存在。语文教学中意境的#20998;析,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35201;途径之一。
当我们随#30528;作者的文笔领略《秋#33394;赋》中灿烂绚丽的秋色,谷物果木#20016;收的景象;《荷塘月色》中清幽#23490;静之夜出现的流水一般的月光,#32496;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33457;……这样的意境在我们心中能不#20135;生美感吗?当我们读到《#26292;风雨之夜》中地委#20070;记为了人民的利益,弓着背迎着#26292;风雨前进,这种革命精神激励着#25105;们,心里不是也会升起一#31181;冲破暴风雨的快乐之感吗?当我们读到《古#25112;场春晓》,跟着作者的#33050;步,盘桓在古战场上,看#30528;莽莽苍苍的千古江山,在领会作#32773;凭吊怀古的豪情时,不是#20063;会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21527;?当我们齐声朗诵《一月的哀#24605;》那令人悲痛的诗篇时,难道没#26377;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强#28872;的共鸣,对敬爱的周#24635;理寄以深切的悼念,从#37027;“江水沉凝,青山肃立,万木俯#39318;,星月不移”的肃穆悲壮的意#22659;中受到美的教育吗?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美的语#35328;
文学是语言的艺#26415;。作家抒发感情,描绘景象,刻#21010;人物都必须借助语言#12290;离开了语言不可能#26377;文学作品。因此,高#23572;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个要#32032;”。(《和青年作家谈话#12299;)为了准确、鲜明、生动的反映社#20250;生活作家不能不字斟句#37196;。唐代皮日休说:“百炼成字,#21315;炼成句”。作家往往用尽心思以#27714;得传神之笔——传神于字、传神于#21477;、传神于段、传神于篇#12290;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神之笔在诗#27468;中有、在散文中有、在#23567;说中有、在戏剧中也有,#21487;以说真是不胜枚举。如#40065;迅杂文语言的幽默讽刺之美;秦牧散文语言的绮丽雄#22855;之美;邓拓散文语#35328;的真诚平易之美;苏东坡的“大#27743;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29289;”是多么壮丽而豪放;柳永的#8220;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多#20040;的清新而婉约。朱自清笔下的#33655;塘月色,鲁迅笔下的#31077;林嫂的那“间或一轮#8221;的眼睛,白居易笔下的如泣如#35785;的瑟琶声真是妙笔传神,#32473;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在分析课#25991;时,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语言#30340;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而#21463;到审美教育,并逐步提高#38405;读和欣赏能力。
(四)美的构思
艺术构思#26159;形象思维的集中体#29616;,是对整个作品精#24515;的设计。它既包含了#32032;材的提炼和剪裁,意境的#23637;现和烘托,事件的#23433;排和细节。细节的精选,又包含了各种写作手法#30340;运用及语言的推敲等等。#32654;的构思一定要避免平庸、俗套,力求达到“人人意中有,人#20154;笔下无”的境界。我们#19988;看几篇优秀作品的结尾:读到《项链》的最#21518;一句话“……可是我那一#25346;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谁#19981;惊叹莫泊桑构思的奇妙?读到《#30343;帝的新装》的末尾,那个天#30495;的小孩叫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26377;穿呀”之后,游行大典却照#26087;进行,谁不钦佩安徒生构思的新#39062;?茹志鹃的小说《百#21512;花》结尾写了新媳妇默然#26367;牺牲了的通讯员缝上衣肩上的破洞,又把撒满百合花#30340;新被子铺下棺材,盖在烈士的#36523;上。对照前文的情节,#26356;令人感到作品意义的#28145;刻。老舍的散文《小麻雀》最#21518;说这只有过不幸遭#36935;的小麻雀“似乎明#30333;了点什么”,作者没明说,却#30041;给读者自己去琢磨、去想象、去寻#27714;最合适的答案。
(#20116;)美的整体效果
美,从来#23601;要求全面地、完整地、从统一的观#28857;上来把握对象。一件事物,一#31687;作品,凡是被搞得支离破碎就#26159;对整体美的扼杀。任#20309;一篇作品,分析是#24517;要的,但分析的目的是更好地进#34892;综合,更全面地认识作品,而#19981;是肢解。要保持作品的整体美,必#39035;完整地把握课文。
对学#29983;进行审美教育,主#35201;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但并不意味着非文学作品的教#23398;就不能或不需要进行审美教育。事#23454;上,说明文、议论文#12289;一般记叙文的教学中也同样存在着#23457;美教育的问题。不过,文#23398;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给人以美#30340;喜悦、美的享受,其他的文章#21364;不一定。
从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来看,#25945;和学的双方都应力求#32479;一于美。一个教师从备课、#35762;课到布置作业,既要体会作者#20043;心,深刻领会文章#30340;义蕴技巧;又要明#23519;学生之意,正确地设计教学目的和#26041;法,他是作者与学生之间的#24403;然中介。学生学习#19968;篇作品,通过自己的阅#35835;和老师的讲解,逐步#39046;会作品之美,就无异于在#36827;行审美活动,也同时在发展他们#30340;审美能力。任何一#31687;作品,无论它的内容有#22810;好、技巧有多高,但教师的教#23398;没有让学生领略到美,那就谈不上#36827;行审美教育,更谈#19981;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