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是语文教学的好途径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141 日期:2023-12-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本文阐释#20102;“经典”、“经典诵读”的#21547;义,从经典诵读的意义、内#23481;、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诵读经典#26159;语文教学的好途径,#23398;生诵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31687;佳作,再加以融化贯#36890;地运用,日积月累,就能收到#35328;谈妙语连珠,作文#22937;笔生花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诵读#32463;典 好途径
  诵读#20013;华经典,传承神州文明,这是对#20013;华文化的继往开来,更#26159;对古国文明的发扬光#22823;,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更#26159;大有裨益。
  所谓“经典”,是指古#20170;中外重大知识领域#30340;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26368;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12290;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24180;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21776;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35201;著作。
  所谓“经典#35829;读”,即指在人生记忆中#30340;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27573;诵读、熟背经典美文、#21776;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38518;、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23601;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24320;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21270;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26174;的文学鉴赏。
  汉代扬雄在《答桓#35885;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65292;则能为之”。唐代诗人杜甫留下#2010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21315;古名言。清代唐彪则在《读书作文#35889;》中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20855;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21476;文时文,不多阅则学#20064;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20043;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65292;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65292;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22914;泉之涌,滔滔不竭#12290;”?诵读经典,可以积累丰富的语#35328;材料,把别人的好#20316;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65292;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35829;读经典,不失为我们#35821;文教学的一个好途#24452;。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在#25945;学中以经典美文诵读作#20026;研究的突破口,破解了当今学生#8220;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36208;出了一条快乐阅读之路。
  一、诵读经典的意义:
  1.造成#27668;氛,激发兴趣
  课前10#20998;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26377;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甚至把读#32463;作为班级集合的一#31181;信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30693;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65292;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65292;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35838;。同时,多次的这样训练,潜#31227;默化、熏陶感染,可激#21457;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积累语言,培养#35821;感
  念中国#35799;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30340;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20154;生的一大享受。好#25991;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36798;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65292;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24049;能力的一部分,在#20889;作教学中也可提供有关诗词为写#20316;引用材料,使之联系所#20889;内容,体会意境、感情#65292;达到借鉴、练笔目#30340;。
  3.#38518;冶情操,端正品行
  背诵最有价值的经#20856;,如我们让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32463;》、《论语》,趁学生心性#32431;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27491;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21270;其气质。经典的价值要将随伴其#20154;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26126;,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22659;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可养成#20182;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25991;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21462;,必可陶冶他的性灵,#24320;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21697;行。
  二、诵读经典的内容
  #22312;广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20013;,要做到读有所依#65292;读有所序,读有所据。读#20070;并非越多越好,不能只#27714;数量不谈质量,而是要让#21508;个层面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21435;阅读,并逐步积累、层#23618;上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24449;,每学年,每位学生定出#26368;低要求,并在教师的指导#19979;,努力实现差异诵读#12289;弹性诵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35835;有所得。教师在选择诵读文本时#65292;应注意以下原则: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人文#24615;。在经典诵读活动#20013;,我们既注重增加学生#30340;文化积淀,更注重提升学生的人#25991;素养。首先,挖掘古诗文的人文内#28085;,突出诗情画意;其次#65292;让学生选出喜欢的诗句#20316;为自己的座右铭,#23398;会欣赏、体验其中#32454;腻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25552;高自己的文化品位#12290;
  2.#33402;术性。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30340;意境描写,如果在阅#35835;过程中注重启动视觉和听觉#22810;个感官通道,选配合适的音乐和画#38754;,营造生动逼真的艺#26415;场景,就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35753;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19981;疲。如情境吟诵、配#20048;吟唱就是经典与艺#26415;的完美融合。
  3.生活性。生活#26159;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要鼓励学生#23398;以致用。通过诵读,学生往#24448;会在不经意间吟出几句经典诗文#65292;或描述事物,或发表议论#65292;或抒发感情,虽不一#23450;贴切,却着实令人欣慰。如#65292;当教师提醒大家看书要有思考#26102;,有的学生马上会说“#23398;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5292;以此来为教师总结。在学生#30340;作文中,更是时常出现经典#30340;语句。
  三、诵读#32463;典的方法
  “普通人只#29992;了自己实际记忆能力的10%,其余的90%#37117;被浪费了,其原因在于他违反#20102;记忆的自然法则。”(#24515;理学家卡尔·希修教授语)也就#26159;说记忆的方法好坏直接#24433;响学生记忆的效果。因此#65292;在语文教学中,教#24072;应有意识地指导学#29983;进行诵读,从而提高诵读效率。
  1、化整#20026;零,步步为营
  有些文#31456;较长,同学们背诵#26102;不妨化整为零,再各个击破。#36825;样段段背、段段清,做到步#27493;为营,最后再化零为#25972;,“组装”成篇。如#32972;诵《道德经》时,开始可以“化整#20026;零”,让学生在课外#27599;天背两章,八十一章就可以在四#21313;天里完成。再花十#20116;天时间把它们化零为整#65292;“组装”成篇:首#20808;让学生一天复习十章,要求连起来#32972;,八天完成,然后用四#22825;让他们二十章连起来#32972;,再用两天让他们#22235;十章连起来背,最#21518;一天背诵整篇《道德经》。这#26679;,一本《道德经》就可以在五十五#22825;里诵读成功,里面所包含的道理#36275;以让他们终身受用。
  2、以写助读,感官#20860;用
  俗话说,眼#30475;十遍,不如手抄一遍。如果诵#35835;时一边读一边写,读读写写,#36825;样就能调动眼、口#12289;手、脑等多种感官#30340;参与。这种方法还#33021;为默写打下坚实的基础#12290;正如朱熹所说:“余尝谓读书有三#21040;:心到、眼到、口到。#8221;
  3、游戏诵读,寓教#20110;乐
  喜欢做#28216;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诗文#35829;读有机地寓于游戏之中,就能达#21040;润物无声的效果。学#29983;一边玩一边读,既#33021;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21457;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
  4、#25353;图索“意”,读图背文
  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24378;,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65292;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65292;在古诗词诵读中,#25105;们不再单纯地向学生呈#29616;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25226;文字放在画面中,#21516;时配以与诗境、诗#24773;相通的背景音乐。这#26102;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65292;而是从视觉、听觉#19978;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30340;一个立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65292;诗情、诗境在画面和#38899;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学#29983;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22320;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30340;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这#26679;的诵读,如同欣赏#19968;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32780;令人陶醉。可见,在诵#35835;中用艺术手段创设意境,#33021;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21478;外,还可以将诗文#30340;意境、内容,用象征、抽象#12289;夸张、写意等手法,勾勒出简#22270;或简表,然后按图索“意”#65292;一边读图,一边“说#8221;文,最后达到背诵之#30446;的。
  打造书香校园,#28024;润学生心田。倘若在语文#25945;学中强调诵读,学生诵读了#22823;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20339;作,再能加以融会#36143;通地运用,日积月累,学#29983;说起话来,一定会#22937;语连珠;作起文来#65292;一定会妙笔生花!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