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80例的电生理检查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196 日期:2025-03-17 来源:论文网

      作者:井晓荣,张莉红,雷革胜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电生理检查
  0 引言
  糖尿病神经系统合并症很常见,又以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其发生率各家统计不一.有多家报道[1] ,经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对糖尿病的早期及轻度神经损害的发现率高达85%~95%.本篇8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检查总异常率为88%,现按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80例.①感觉障碍:本组该类型68例以感觉性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或仅下肢麻木)、疼痛蚁行感.神经系统查体浅感觉减退和缺失少见,可出现一定程度的振动觉障碍等,大多两侧对称性分布,下肢多于上肢.电生理所见,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者82%,同时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体感诱发电位(SEP),下肢(SEPt )异常率(44%)明显高于上肢(SEP m )异常率(16%),未见单侧异常者.SEP的异常表现为主波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波幅降低,但波形分化良好,未见离散.②运动障碍:过去往往认为糖尿病患者运动障碍不如感觉障碍多见,近年临床发现一些不对称近端肌肉萎缩的病例[2] .本组有6例该类型患者,分别累及股四头股、臀肌、髂肌等四肢近端肌肉,大多为一侧性或非对称性,以麻痹伴有疼痛为特征.称为“糖尿病性肌萎缩”.肌电图有神经源性损害,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增大时限和波幅的MUP(轻收缩时的运动单元电位);运动障碍往往伴随一定程度的感觉障碍,5例SEPt 主波潜伏期延长.③颅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多见,本组4例,均为非对称性眼外肌麻痹,做VEP(视觉诱发电位)各波消失.另外,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也可见VEP异常.④脑干功能受损:本组发现7例神经性耳聋并单侧或双侧脑干功能异常,判断依据为:做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Ⅰ,Ⅲ,Ⅴ波选择性延长或Ⅴ波不能引出,且波间期异常.

转贴于  2 讨论
  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机制,现多数人认为以下三点:一是糖尿病时,糖代谢紊乱,更多的葡萄糖由山梨醇旁路代谢,神经细胞内山梨醇聚集,引起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增高,细胞肿胀、变性,引起节段性髓鞘脱失性改变,从而影响神经传导,出现周围神经系统的改变;二是血糖升高,神经鞘蛋白糖基化,引起神经细胞变性;三是糖尿病的血管性病变(蛋白质糖基化作用)、营养不良等共同对神经系统并发症起一定作用.由于以上共同作用,可导致粗大有髓纤维受损,呈现髓鞘或弥散性多灶和轴索性改变,可以有髓鞘纤维和无髓纤维的同时脱失,许旺细胞的改变.
  
  各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的共同特征是胰岛素缺乏,患者血糖升高程度与糖尿病的病情轻重密切相关[3] .结果显示,电生理所见与糖尿病类型不相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一般在高血糖被控制的同时,诱发电位和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改善.
  电生理可以显示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多种变化,而且可能发现亚临床症状,即发现以下临床病例,SEP下肢阳性率高于上肢,临床和电生理结果高度一致.尤其未端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常发生在其他神经生理功能改变之前,因而可看作最为敏感的指标.
  总之: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糖尿病的发现、诊断、疗效观察是有重要价值的指标.
  

参考文献


  
  [1]郭力军,齐百红,戴银花,李润今.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在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应用价值[J].现代康复,2000;4(2):270-271.
  [2]贺振银,韩晓芹,郭书英,母成贤.糖尿病伴发远端肌萎缩和周围神经病2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8(1):41.
  [3]卢组能,王真真,王振涛,曾庆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单纤维肌电图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2(6):349-35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