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失败8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235 日期:2025-03-08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关键词】 子宫肌瘤;药物治疗
  1临床资料
  200312/200403收治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失败8例,年龄36~52(平均44.6)岁. 用药时间3~6 mo,用药剂量均为10 mg/d,初诊均在三级甲等医院. 8例患者用药前月经过多6例,用药期间均出现经量少甚至闭经,用药前痛经2例,用药期间稍好转;用药前肌瘤最大为6.7 cm×5.2 cm×4.6 cm,用药后肌瘤或子宫体积均变小30%~70%. 停药时间20 d~3 mo,失败的分别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经量过多4例,其中3例症状较用药前加重;痛经2例,均比用药前程度加重;肌瘤增大、变性1例,该患治疗前肌瘤6.7 cm×5.2 cm×4.6 cm,治疗期间曾缩小至4.5 cm×4.6 cm×3.2 cm,停药3 mo后肌瘤为8.3 cm×5.6 cm×5.5 cm,且超声提示肌瘤内回声不均,有变性可能. 8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子宫肌瘤剔除1例,子宫切除7例. 术中发现肌瘤质地变软、瘤内出血、囊性变6例;病理回报肌瘤玻璃样变性2例. 无肉瘤变性报道.
  2讨论
  米非司酮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因为价廉、易得,而且用药后症状明显改善,肌瘤明显缩小,有效率可达80%[1],因此颇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但是目前缺乏对米非司酮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用药时间的研究,而且治疗经验不多. 本组研究发现,年轻患者米非司酮停药后的肌瘤复发、阴道出血加重是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 尤其对年轻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米非司酮治疗可能更适合围绝经期女性[2],特别是有月经增多而肌瘤不大的患者.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合并子宫肌瘤的对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欠佳,米非司酮仅仅使肌瘤缩小,而对内膜的影响不确切,停药后阴道出血导致治疗失败. 米非司酮在受体水平阻止孕酮与孕酮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孕酮对子宫内膜的促生长作用,并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拮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促增生作用. 因此,对于合并内膜增生的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应格外慎重,对内膜正常的服药者也应定期监测内膜厚度,必要时诊刮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子宫肌瘤的治疗,可以考虑介入治疗[3]、药物治疗等多种非手术方式,治疗后及时随诊.
  

参考文献


  [1] 薛月珍,罗来敏,邵红芳.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3;15(5): 320-322.
  [2] 张朝霞,万高琴,柴桂花.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 2003; 32(9): 862.
  [3] 郭卫平,张洪新,倪代会,等.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22例[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22(7):62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