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髋关节结核改良病灶清除术56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224 日期:2025-03-08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结核病
  【关键词】 髋关节;结核病
  1临床资料
  1988/2000年我们对56例小儿髋关节结核实施改良病灶清除术. 男38例,女18例,年龄2~14岁. 病程2 mo~9 a(平均2 a). 早期全关节结核12例,晚期44例. 随访2~12(平均10) a. 并发病理性脱位8例;窦道10例,其中3例为早期误切引起;冷脓肿形成3例;伴肺结核5例,同侧骶髂关节2例,则侧膝、踝关节结核各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 本组均经X线摄片证实为髋关节结核. 改良病灶清除术(14例),系在单纯病灶清除(42例)基础上附加:①髂腰肌、内收肌切断:髂腰肌与病灶清除同一切口从附丽于小转子处切断,内收肌包括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股薄肌在屈髋外展外旋位另口切断. 适应于髋关节已有屈曲内收畸形或病灶清除后髋关节对合不良者. ②臀中、小肌止点下移:从大转子附丽处带薄层骨片切断,下移缝合固定于股外侧肌起点及其附近骨膜. 下股取外展中立位. 适应于病灶清除后股骨头破坏超过1/3或原有屈曲内收畸形取外侧入路者. ③髋臼加盖:仿照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加盖方法,在破坏的髋臼负重区或臼缘上0.5 cm凿槽,进凿方向略偏上15°,取中部全厚髋骨1块,嵌入槽内. 髋骨块前内侧自然弧度作为新的负重区. 骨块插入之棱角可先以虎头钳夹钳,便于插入和嵌紧. 不用内固定. 适应于髋臼负重区破坏或原有脱位者. 结果:行走无痛,关节活动正常或屈曲60°以上者,生活中均无特殊不便,评定为优(单纯病灶清除术和改良病灶清除术各4和2例);行走无痛,关节屈曲30°或60°,日常生活仅下蹲,穿脱裤子等略感不便,评定为良(各8和6例);长途行走疼痛,关节功能位强直,可自理生活,评定为可(各15和5例);稍活动即痛,关节非功能位强直,或肢体短缩超过3 cm者,评定为差(各15和1例). 手术并发症:股骨上1/3骨折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伤口感染1例. 术前抗痨2 wk以上,术后抗痨0.5~1 a. 术后单髋人字石膏固定2 mo,或先皮牵引2 wk,拆线后改单髋人字石膏固定1.5 mo. 一般6~9 mo下地负重活动.
  2讨论
  小儿髋关节全关节结核多主张行单纯病灶清除. 但术后远期髋关节屈曲内收非功能位强直畸形相当高发,占14/37,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本组单纯病灶清除术疗效差者15例,即有12例系非功能位强直所致. 小儿腰代偿屈髋能力甚强,可达60°至80°,故功能位强直者,只要无痛,尚可达到生活自理,患者自我感受满意. 而改良病灶清除术仅1例发生非功能位强直,且该例仅行髋臼加盖,未合并应用肌平衡措施. 髋关节结核合并屈曲内收畸形的原因一般认为系髂腰肌、内收肌痉挛所致. 我们认为:髋关节的结构精密而复杂,屈曲内收非功能位强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髓关节囊在髂腰肌腱下最薄弱,甚至部分缺如;②髋关节内、外侧肌群比较,内收占明显优势;③结核病灶的破坏及病灶清除必须导致股骨头颈短缩,而最主要的外展肌臀中、小肌的效率就是由股骨头颈的长度来调节的;④髋关节内正常为负压状态,十分稳定;⑤传统的方法是病灶清除后要单髋人字石膏固定3~4 mo,我们改为2 mo,但下地负重活动时间仍为6~9 mo,早期全关节结核适当提前. 提前非负重活动的结果,必然使肌肉血液循环改善,防止了缺血变性挛缩,黏连和固定畸形. 我们推荐,对于小儿髋关节全关节结核行病灶清除术时可常规切断髂腰肌、内收肌;如肌骨头破坏超过1/3,行臀中、小肌止点下移;当髋臼负重区破坏或原有脱位时行加盖术.
上一篇:关于成人水痘15例
下一篇:返回列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