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代写网:
作者:刘迎利, 周毅, 王苏丽, 刘望, 张萍, 葛伏林, 谢艳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关键词】 内镜;胆总管结石;非化脓性胆管性
1临床资料
200201/200312收治非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且无X射线引导下行EST和取石术患者149(男62,女87)例,平均年龄56(30~82)岁,术前均经B超或CT检查:胆总管扩张并胆总管单发结石;结石长轴与胆总管长轴一致,二者间有间隙(胆总管直径大于结石短轴直径);结石大小0.5 cm ×0.5 cm~1.3 cm ×2.5 cm;结石位于胆总管上段21例,中段56例,下段72例. 所有病例均于明确诊断后24~48 h内行取石术. 术前常规使用镇静剂安定和解痉剂溴丁东莨菪碱,另肌注哌替啶50 mg. 将十二指肠镜进至十二指肠降段,拉直法找到乳头,摆正乳头位置,直接用Olympus公司的十二指肠镜(JFIT20)、乳头切开刀、取石网篮、碎石网篮网. WilsonCOOK公司的针状乳头剖开刀、Soehendra蓝氏乳头剖开刀和取石球囊. 乳头电切刀插入乳头开口,顺应胆管方向插入胆总管,进管约1.0~3.0 cm后用注射器抽吸,如无胆汁回流和或患者有较强疼痛提示电刀进入胰管,退出后重新调整插管方向再插,至有胆汁抽吸出后则表示其进入胆总管内;通高频电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如乳头开口缩窄,则用针状乳头剖开刀或Soehendra蓝氏乳头剖开刀行乳头剖开术(Precut),找到胆总管后再用乳头电刀插入胆总管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是否行EST或乳头括约肌切开的程度取决于结石大小和乳头开口的大小. 将取石网篮送入胆总管,当其进入胆总管的长度达8~9 cm时张开网篮,抖动已张开网篮并缓慢后退网篮以套取结石,套牢结石后即可将其拉出胆总管. 小结石直接以取石网篮取出. 当结石大至直接取出困难时,则用碎石网篮进行碎石,后再取出结石碎片;最后常规用取石球囊取石并清理胆总管. 若壶腹部结石嵌顿,用针状乳头剖刀行乳头剖开或开窗术取出结石. 必要时可置鼻胆引流管. 术后患者24 h及72 h常规复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粪便潜血试验;常规腹部B超复查前禁止下床活动.
术中有结石取出,术后复查腹部B超或CT提示胆管无结石,为取石成功. 术中碎石后虽有结石碎片取出,后常规腹部B超复查,如胆管内仍有结石碎片,或术中如无结石取出,为取石失败. 结果取石成功141例(94.6%),失败8例(5.4%). 失败8例中,2例因结石大网篮套取失败,其中之一改X线引导下碎石取石成功,另1例外科手术取出;4例胆总管上段结石套取失败,改X线引导下取石成功;2例术后腹部B超证实为取石过程中将结石推向肝内胆管(左肝管),经消炎利胆治疗后将结石排出. 术后无消化管穿孔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出现,无血、尿淀粉酶升高126例,一过性轻度升高(48 h后恢复正常)22例,明显升高1例.
2讨论
经典的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方法是在X线引导下完成的,现已有在B超引导下成功行ERCP术的报道[1]. 我们采用无X线引导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方法,对胆总管单个结石实施了取出治疗,达到了同样的取石效果. 与经典的X线引导下取石方法比较,这种方法使医护人员及患者避免了放射线的辐射,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减少了操作步骤 ,无疑也缩短了取石的时间. 张东海等[2]研究指出,ERCP术后并发AP的很多因素与患者本身有关,即仅靠提高ERCP技能并不能杜绝AP的发生,或者说难以避免,其分析因素就包括造影剂的反复注入及造影剂渗透压过高. 本组病例在无放射线引导下行胆总管取石术,可以说是杜绝了引发AP的致敏因素之一,从而降低了AP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杜国平,肖丽达,王鹏,等. B超引导下鼻胆管引流管放置术[J]. 中华消化杂志,2002;19(6)264-266.
[2] 张东海,李兆申. ERCP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药物预防进展[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 19(6):378-379.
关于无X线引导内镜下治疗胆总管单发结石149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