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疏肝的胃颗粒 药理学 抑郁证 中医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胃肠功能障碍与精神异常之间的相互关系,疏肝和胃颗粒是根据中医"肝为刚脏"、司情志之"疏泄"、"喜条达,恶拂郁"、胃主水谷之"受纳、腐熟"和肠道之"传导",以及肝胃之间的生理病理特点,综合临证经验[1]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药效学实验显示本制剂具有确切的促胃肠动力[2]、催眠[2]及抗掠厥[3]作用。本实验观察了该方对实验性行为绝望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旨在对其治疗抑郁症的效应及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动物 SPF级昆明系小鼠,雄性,体质量(20±2)g。饲养室温(22±2)℃,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0022578,正常饲养3d后供试。
1.2 仪器 自制小鼠悬尾平衡支架;自制游泳水箱(22cm、16cm、20cm);数码摄像仪、计时秒表。
1.3 药物与试剂 疏肝和胃颗粒(由香附、拂手、茯苓、厚朴、麦芽、甘草、旋覆花、贡芩等组成)每克含生药量14.888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研究开发中心提供,批号:20050508,使用时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阳性对照药氯丙米嗪片,25mg/片,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060802。
1.4 剂量设计 疏肝和胃颗粒,成人临床用量为3g/d,以成人体质量60kg计算,平均用量为0.05g·kg-1·d-1(相当于生药量0.7444g/kg)。本实验小鼠设中药、低、中、高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25、0.5、1.0g/kg药物,为临床用药剂量的5、10、20倍。阳性对照药物剂量按该实验中受试药物的中剂量倍数,根据临床剂量换算为氯丙米嗪0.04g·kg-1·d-1。
2 方法与结果
2.1 小鼠悬尾实验[4] 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即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中药低剂量组(0.25g/kg),中药中剂量组(0.5g/kg),中药高剂量组(1.0g/kg),氯丙米嗪组(0.04g/kg),均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0d。实验前16h动物单笼饲养,禁食不禁水。各组动物于末次给药45min后,用胶布将小鼠尾在距尾尖2cm处粘于悬尾平衡支架,勿使小鼠尾部扭曲折叠,使其头部向下悬挂呈倒悬状,头部距离桌面15cm,各小鼠间用木板隔开,使其互不干扰。每只小鼠悬尾7min,前2min适应,记录后5min内的累计不动时间(不动指小鼠除呼吸外所有肢体均不动)。结果见表1。
表1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颗粒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性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提示长期给药可改善模型动物的抑郁状态,缓解其在应激环境下的心理绝望状态。表1 各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比较表2 各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比较
2.2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4] 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组及给药同2.1。各组动物分别于第15、30天给药45min后开始实验,实验时将小鼠单只放入自制游泳水箱中,水温(25±1)℃,适应2min后开始计算后5min内累计不动时间(漂浮不动状态,仅露出鼻孔保持呼吸,四肢偶尔划动以保持身体不至于沉下去。结果见表2。
表2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颗粒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性缩短小鼠游泳不动时间(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提示长期给药可改善模型动物的抑郁状态,缓解其在应激环境下的心理绝望状态。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OnewayANOVA,多组间两两比较,用LSD(LeastSignficantDifference)统计,计数资料用Pearson Chisquare统计。 3 讨论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及生活压力加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医药认为抑郁症属于"郁症"范畴,《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指出郁症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臻[6]。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关联的,是整个机体活动的一部分。人身五脏六腑,以五脏为中心,而肝与胃,以肝为主,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肝气疏泄是胃腑通降的重要条件,肝气疏泄有度,气机调畅,则胃气和降,消化机能正常。若肝与胃某一方面或两者同时发生病理改变,必然会破坏肝胃协调的生理联系,出现相应的肝胃不和或肝胃失和的临床表现。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来看,无论什么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胃不和,其关键在于,一为情志,一为饮食,均可以导致任何疾病的发生。而任何产病,又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和饮食失调[7]。
本研究采用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经典方法观察疏肝和胃颗粒的抗抑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疏肝和胃颗粒长期给药可显著性改善模型动物的抑郁状态,且呈一定量效、时效关系。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随着给药时间延长而增加,可能是与小鼠游泳次数增多而适应游泳环境有关。
疏肝和胃颗粒中,香附、佛手疏肝理气,入肝经而善疏肝,入三焦而善理气;茯苓健脾安神,运化有权则气机调畅;厚朴配麦芽行气消积、疏肝和胃,为治气滞之要药。全方采用疏肝和胃之法,一方面调节情志,一方面调节胃肠功能,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机体,不是孤立地治疗某一种疾病,而是能有效地治疗某一类疾病,甚至是跨系统的疾病。体现了中医"证同治同"、"异病同治"的精神,也是中医药治疗病因机理复杂的功能性疾病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赵学军,战晓侬,区惠嘉,等.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70.
[2]赵学军,熊天琴,李卓明,等.疏肝和胃颗粒的催眠和促胃肠动力作用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40.
[3]熊天琴,庞龙,赵学军,等.疏肝和胃颗粒镇静和抗惊厥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7:1328.
[4]徐淑云,卞如镰,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5]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80.
[6]王晓玲,李翠云.抑郁症的中西医论治研究概述[J].内蒙古医药,2007,28(1):75.
[7]马桂凤,华建平,李俊美,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与精神心理因素[J].天津医药,2006,34(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