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542 日期:2023-12-17 来源:论文网
  【摘 要】学校教#32946;而言,数学教育是创#26032;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22312;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的创新能#21147;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28183;透研究性学习、允许学#29983;打破常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发#25955;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21169;学生主动参与,提#39640;学生的操作能力等方面对#22521;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12290;
#12288;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
  
  #20174;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30340;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20934;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21338;,而且要求具备创#26032;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20174;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25945;育既是人才培养的#22522;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26356;是时代发展的必然#12290;创新能力是创造精神的#20027;体,是素质教育中,学#29983;必须具备的素质。做为以培养#23398;生精确的运算能力、丰富#30340;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36923;辑推理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数学#25945;学,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20859;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25104;为我们数学教师研究#30340;热门课题。
  
  一、在课堂#25945;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12288;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20316;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36136;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65292;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26377;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20013;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20064;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22521;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23454;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的#27714;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32034;精神越强,就能主动#31215;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26696;。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36259;、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24452;,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28909;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20986;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65292;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23398;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38382;题的结果,而使学生#27714;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30340;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65292;富有启发、探索、创新#30340;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2744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5292;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22443;了基础。
  在课堂#19978;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20013;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20351;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36776;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31350;性学习的能力,就是#3520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39064;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20013;,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26395;来接受教师所传授#30340;知识,那么,他们的大#33041;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20182;们所得到的知识就#27604;较深刻、扎实。教师将研究性学#20064;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36807;程,紧密结合教材中#30340;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30340;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30740;究型课题,培养学生#30340;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31350;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27493;学会研究性学习。#25945;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23545;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23398;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22521;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25226;问题专题化。
  
 #12288;二、允许学生打破常#35268;,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发散思维#33021;力
  
#12288;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26448;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36807;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21644;创造性的特征。加#24378;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20859;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25454;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21019;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21457;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25945;学中,要通过一题多#35299;、一题多变、一题#22810;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32500;能力。越是具有创造性的人,#36234;是具有独特的个性表现方#24335;,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轻附众#35758;,而是常常违反惯例#65292;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创造#24615;思维正是一种不依常规,寻#27714;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32500;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29992;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35201;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按自#36523;思维,预定的教案进#34892;教学活动,而学生只能无#26465;件地接受教师的思维形#24335;,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去#32771;虑问题,严重束缚学生的创#36896;性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研#31350;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32500;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20840;”和“心理自由”#30340;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24230;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8221;是指不需要有戒备#24515;,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24515;理自由”是旨在思考问#39064;时,不必有过多的#26465;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比较#33258;由地思维表达。因此,在数学课#22530;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21644;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33298;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21457;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24605;维和想象。 转贴#20110;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三、培养学生的#24819;象力
 #12288;
  #24819;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22374;说:“想象比知识更重#35201;,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21253;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29983;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38382;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65292;锻炼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26469;讲,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24517;须借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22823;量感性材料才能进行#12290;所以,在教学中要引#23548;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21435;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38382;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12290;数学猜想实际上是#19968;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32500;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19968;种策略,它是建立在#24050;有的事实经验基础#19978;,运用非逻辑手段而#24471;到的一种假使,是合#29702;的推导。数学方法理#35770;的倡导者G波利亚说过:“在数学#39046;域中猜想是合理的#65292;值得尊重的,是负#36131;任的态度。”他认#20026;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27604;教证明更重要。数学猜#24819;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65292;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发现的#26426;会,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22362;强意志,体会数学#30693;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29983;的想象力,首先要使#23398;生学好有关的基础#30693;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21435;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32032;,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30340;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35937;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21478;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24819;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31561;。
#12288; 
  #22235;、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学习#30340;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22320;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29983;的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26032;、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33041;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39640;和创造的发挥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25903;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26377;非常重要的促进作#2999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甚也说#65306;“手使脑得到发展#65292;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23637;,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24037;具,变成思维的镜子#12290;”所以,中学生学习数学#65292;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37327;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19968;算、说一说等活动中#25506;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30340;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35299;所学知识,而且对#20110;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20110;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24456;大帮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3520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25552;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