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540 日期:2023-12-17 来源:论文网
  【摘 要#12305;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应主动#21442;与和勇于探索创新,使学生#23398;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31616;单的实际问题,提#39640;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23398; 实践 #25805;作能力
  
 #12288;实践活动是儿童发#23637;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29983;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25968;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12289;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65292;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23398;
 #12288;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25152;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31616;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26159;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12288;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30340;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8220;我要学”。由于数学知#35782;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32570;乏兴趣。在教学中,#21033;用学生“好动、好奇#8221;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21644;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21644;操作的机会,充分发#25381;学生学习一的自觉#33021;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25805;作中,把抽象的数学#30693;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24471;正确认知。
  实践操作有利于#20419;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31350;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19981;同的优势功能,右脑#20197;形象的感知。
  记忆、时间概念、空#38388;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31561;活动占优势。由于大#33041;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29699;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23637;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20027;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25945;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29305;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22810;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20419;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20998;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二#12289;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31243;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30340;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36716;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23478;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35782;的过程,而小学生的#35748;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35782;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20010;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25670;、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24687;量,使之在探索中对#26410;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33021;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26679;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65292;也学会了学习。例#22914;:“10以内的加减法”是#21033;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65292;数的组成即是数的#20998;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25945;学中先让学生拿出2个#26408;块,分成左右两堆(1,l)。得到并学会用分与#21512;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12290;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似怎#20040;分,要求同桌要分得#19981;一样,通过交流发#29616;有三种:(1,3)、(2,2)、(3,1)。老师提问#65306;“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20013;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20998;法一个不漏而且又#26159;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20114;相讨论,边议边摆#25670;弄弄。他们想出了#22909;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22359;都放在左边,每次移l个到#21491;边,就(3,l)、(2,2)、(l,3);也有的讲可#20197;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31227;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地分#65292;就成了(1,3)、(2,2)、(3,l)。两种分法#37117;有道理,教师及时地给予表#25196;,同学们得鼓励,主#21160;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实#36341;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12288; 操作不是单纯的#36523;体动作,而与大脑#30340;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25805;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36739;,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24605;维。如教学“长方#20307;和正方体的认识”时#65292;让学生通过观察,触#25720;,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22810;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26102;,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19981;遗漏可以怎样数呢?#8221;逼着学生思考,最后#24471;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21644;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26377;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23545;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30456;对的两个面,你发现#20102;什么?再一次逼着#23398;生调动多种感官参#19982;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26377;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22359;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25226;长方体相对的面沿#30528;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31561;。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24863;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19968;样。接着,教师用取#19979;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23567;、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35266;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26041;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29366;一样。
  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21160;手中思维,并通过#35821;言将操作过程“内化#8221;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四、实践操#20316;有助于学生创新
  
  一个人的实践#27963;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25104;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30693;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30693;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26377;在能够应用时才具一有生命力,#25165;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29983;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6529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27010;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24735;数学、学会想象、学#20250;创造。
  如教学第一#20876;“数学乐园”时,由于“起#31435;游戏”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65292;在帮助学生复习基数、序数等知#35782;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22788;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30340;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又#22914;,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29983;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25110;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65292;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21512;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21508;样。教师加以点拨和#40723;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20013;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8221;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21644;立体模型,发挥自#24049;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35199;,一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20013;拼出了火车、大炮、卡车#12289;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的#24418;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22320;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27963;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23618;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33021;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