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实施#32032;质教育,全面实施#22522;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21069;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36825;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19981;断地学习新课程,尝#35797;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65292;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23454;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30340;微薄之力。看了很多,听#21040;很多,我也想了很多。我想新课#31243;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26159;:学习方式的变革、以人为本思#24819;、课程观念、全新的教材#35266;等。
【#20851;键词】:新课程、#21697;味、体验、身体力行
全面实施素#36136;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32946;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28145;刻变革,作为这场变#38761;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26032;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31070;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20110;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30340;改革尽自己的微薄#20043;力。看了很多,听到很多#65292;我也想了很多,借#27492;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19968;些粗浅的认识整理成文,希#26395;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20204;共勉。
首先、学习新课程,#21697;味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次课程改革#30340;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30340;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30571;!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65292;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20204;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65292;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23398;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31243;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35838;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19968;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30693;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30693;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22823;的老师激励学生去#23398;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36825;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19996;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26159;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23398;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23398;生在学习过程中担#20219;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23398;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21162;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24565;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23398;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26029;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24615;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20064;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30340;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21644;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19978;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20204;很少这样做:在课#22530;上滔滔不绝地讲,让#23398;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65292;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22836;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32780;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25945;学原则,向学生提#38382;,鼓励学生讨论,#23545;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24605;考、推理和交流,其目#30340;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23581;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25552;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20256;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24847;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21477;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65292;他们就行。
#22810;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12289;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22914;何让学生“动”起来,老#24072;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29983;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38382;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23398;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23398;生提出各式各样的#38382;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65292;课堂纪律难以控制,#25945;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24515;的是考试怎么办?课#25913;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20204;的自我意识增强了,#29978;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25918;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65292;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26377;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29983;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20934;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21457;生很多事先无法预#30693;的情况,有时教学任#21153;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65292;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20102;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20854;次、学习新课程,品#21619;“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35838;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25104;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面对#36825;样的要求,这样的目#26631;我们该深思,该警醒!作为#25945;师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如何#21435;做?才无愧于心,无#24871;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子孙后代#65281;仔细想一想教师是不是应#25226;教育放在关注学生作为#19968;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是不#26159;应多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一#20010;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20250;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25945;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27714;,很重要的一点,就#26159;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65292;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65292;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28145;刻的体验。“专家呼吁,教师应#35813;首先看到新课程这一价值追#27714;的生命力和它将带来的长效。”#30001;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26679;来看这个“课堂”,课#22530;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65292;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23427;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29983;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30340;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21095;场”。在这里学生探索#26032;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33021;有挫折、失败,也可#33021;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32467;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39035;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32780;我,已飞过”。有了认#30693;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20869;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20102;丰富;有了亲身的#20307;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20215;值、社会价值、科学的#20215;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36827;一步发展。“一个人的学习#12289;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32463;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24935;发展的内在要求。#8221;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21487;以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36807;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21457;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65292;学生变得越来越有#29233;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36234;有责任感,越来越有#25945;养。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36523;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就拿科#23398;课来说吧:
新#35838;程理念指导下的科学课尽可能#30340;从各个角度告诉学生首先#24212;该珍惜环境:通过#21644;自然的接触,去领悟自然的#31070;奇与博大,懂得欣赏#33258;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12290;通过观察和考察身边#30340;环境,去领悟自己的#29983;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培#20859;珍惜环境的情感。通#36807;保护环境的活动,懂#24471;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21508;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25484;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36816;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19968;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23567;事开始,关注周围、#31038;区、国家乃至世界#24615;的环境问题,并养成#38543;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12290;翻阅科学新教材你会深切的体#20250;到这一点,所以,我们的科学课#26356;加注重与社会的接触#12289;注重学生的参与。珍#24796;环境其实就是珍爱人类自己,这#24050;经是目前我们国家#26368;为关注的话题。就拿过去#30340;自然科学与现在的#31185;学相比,为了解青蛙的结#26500;我们不惜抓几只到#35838;堂上让学生解剖,血淋#28107;,惨不忍睹。而如今的教材你是再#20063;看不到这一幕生杀了,七年#32423;上册中有这样一个实验:#35266;察蜗牛,实验完成后孩子们#39640;高兴兴的把它们放#22238;大自然。很明显我们在教#32946;孩子要有爱心,从小中#30528;手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新课程指#23548;下的学生不应是“我#30340;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65306;通过和他人的接触、#20132;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20064;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20307;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21160;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20010;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23545;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12290;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32467;、合作的精神。学会经#24120;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20154;,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对#20182;人要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20110;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25509;触中,获得深刻体验、#24863;受和满足。
#12288;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要#25026;得如何善待自己:#36890;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30340;奥秘、意义与价值。#21457;现自己和优点与弱点,知道#22914;何发挥优势、弥补短#22788;。“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65292;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25511;制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锻#28860;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35782;,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25937;,养成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24471;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29992;法律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养#25104;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27963;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2780;不懈努力。
第三#12289;学习新课程,品味课程观念
课程#35770;专家华东师大张华博士#25552;出一个概念,课程是教师#12289;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32032;的整合。课程由这四个因#32032;组成,就决定了它是独#29305;的而且永远变化的,有多少个班级#65292;就有多少种课程,有多少所#23398;校,就有多少种课程#12290;这也就要求教师的观#24565;要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扩展。教#24072;是否具有课程意识,是否形成了#26032;的课程观念,这是新课程对教#24072;提出的最大挑战。以往,我们的#25945;师只有教学意识,而#35838;程的意识十分淡薄。新一轮课程#25913;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32622;,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即教学材料#12289;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29615;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65292;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21464;革。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32780;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27714;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30528;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29420;特的感受,来到课堂#36827;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29983;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36828;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
福建师大教授余文#26862;认为,儿童的生活#33539;围有多大,课程的范#22260;就有多大。这是以前从未有#36807;的课程意识,课程的资源拓展到#20799;童生活的一切领域,儿童的一切空#38388;。因此,教师和学生是#35838;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21442;与课程的开发,从这#20010;意义上说,教学就不只是忠#23454;地实施进行计划、教案#30340;过程,而更是课程建设和#24320;发的过程。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31532;四、学习新课程,品味新#25945;材。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26159;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科#23398;实验,学生可以设计#20986;十几种形式和内容。#36825;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36825;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32780;喻的。
学#29983;并非空着头脑进入#25945;室,在日常生活中,在#20197;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20102;广泛而丰富的经验#21644;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23478;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26377;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20415;他们还没有接触过,#27809;有现成的经验,但#24403;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21487;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35748;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24182;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20204;的经验出发来推出#30340;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22791;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23398;生。教师从学生的#32463;验出发,贴近学生#30340;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23398;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30340;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20840;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21270;,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28872;的冲突,矛盾日益突#20986;。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20250;有改变、有进步。#25105;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24403;你走进七年级的课堂,你的眼中#30475;到的是一种与传统教学#29615;境下完全不同的“景#33394;”,学生们的眼中闪动着求#30693;的欲望,他们在积极地#34920;达着自己,天马行#31354;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无拘无束构#24819;着未来的蓝图。试#38382;:你还会停止改革的#27493;伐吗?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38656;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12290;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23545;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31243;。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21518;,千万不能就教材“教#8221;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26679;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23545;教材进行调适和重#32452;。由于强调开放式教#23398;,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26085;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31243;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24320;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36164;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25216;术。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21010;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28304;,来丰富教学内容。
第五#12289;学习新课程,我们与学生平等交流
成功的一#22530;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20114;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的、#21644;谐的交流与沟通。作#20026;教师应懂得理解、接受、同#24773;和公平对待学生的重要性,试#24819;如果青少年在校园里都得不到#20844;平待遇,进入社会他们还#25351;望哪儿有公平呢?古人#20113;:以古为镜,可以知#20852;替,以人为镜,可以明#24471;失。谁能说学生不是我们#30340;一面镜子呢?我们#20063;应明白个性的重要性,#21644;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30340;个性特征,并专心倾听来自学生的#24515;声。新课标下的教师#24212;拥有出色的与学生交往的能力,#24182;且喜欢与学生相处#65292;喜欢学生,而且也乐于帮助#23398;生,做他们的顾问,给他们及时的#25351;导。
我相信平等#20132;流与沟通能让我们帮助学生意识#21040;自己的潜力,这一点作#20026;当教师的我们很重要。教#24072;所做的事除了教学外,以“以人#20026;本”的思想来说,我们做#30340;另一件事是让学生更清醒地#35748;识自己,实现自己的理#24819;。没有什么比帮助#23398;生相信自己更有意义#20102;,改变学生学习和方法,并教导学#29983;要重视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理#26234;的提出问题,更准#30830;地思考问题。开启学生#30340;心智,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12290;我们为他们播下了终生#23398;习的种子!帮助学生找到人生#30340;方向,人生的意义和#29983;活中的满足感。
因为平等交流和沟通#65292;让学生走近我们,让学生了解#20102;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思想#65292;我们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23545;这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20197;及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20063;就有了相互的理解,有了#21457;自内心的宽容,我#20204;的工作该有多么的顺畅#65281;平等交流还让我们避免尴尬#65292;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学生出现#30340;过错。美国罗斯福总统#20837;主白宫后曾说过,#20182;每天所做的各种事情#20013;,如果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正确率#65292;他认为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所#20197;,他宽容每一个人。引用#27492;例只想说明当我们在遇到学生犯错#35823;时,应用怎样的方式来处理,#25165;不致出现误会,因#20026;伟人尚能承认自己的过错,我们都#26159;普通人,我们每天所做的各种#20107;情中又能有多少正确率#21602;?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学#29983;绝无过错、百分之百的正确#21602;?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面对学#29983;的过错百般愤怒、#19975;般怨恨呢?人非草#26408;,孰能无过?允许他们#29359;错误吧?学生的年#40836;、认知水平、生活经验#37117;非常有限,这些决定#20102;学生不可能没有过错#12290;学生出现过错完全是#27491;常现象,没有过错的学#29983;算不上学生而是圣人,他#21487;以做我们的老师了#65292;甚至于值得我们顶礼膜#25308;。
结束#35821;:教师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过去,但#20182;们希望改变学生的态度,并能让学#29983;在他们的课堂上学到终身#21463;益的东西。想一想#65306;即使你的教学质量只提高#20102;10%,那也会给整个社#20250;带来巨大有影响。新#35838;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20102;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24819;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21464;,更重要的是我们应#26159;终生的学习者,我#20204;要身体力行推动新#35838;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最后#20877;引用加拿大人戈培尔的一句话#65306;无论设立的目标看#19978;去如何遥远,都不能不做#20986;系统的描述。毕竟,即使#26159;一个小小的变迁,只要它是朝着正#30830;的方向发生的,就比方向错误的变#36801;乃至无方向的变迁更具有#31215;极意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