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荣卫平,王丽,严宁艳,袁惠芸
【关键词】 高龄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 并发症 护理
老年人因骨质萎缩、疏松易发生股骨颈骨折,骨折后由于股骨颈血供的解剖特点易导致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传统行保守治疗,患者需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有的甚至危机生命,从而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工髋关节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我院骨科2004年至2007年收治了31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0例,术后通过护理干预的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的危险期,护理并发症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的75岁,最大的92岁,平均80.2岁。致伤原因:走路滑倒28例;车祸外伤1例;原因不明1例。骨折分类:头下型19例;经颈型3例;头颈型5例;基底型3例;按移位Carden分型:Ⅲ型17例;Ⅳ型13例;新鲜骨折27例;陈旧性骨折3例。术前检查发现伴有高血压病史者9例;心脏疾病患者11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2例;糖尿病4例;泌尿系疾病3例;其中有10例均伴有两种以上内科疾病。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予伤肢皮牵引,及时进行体检和采集病史,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原有疾病。待各种术前准备完善、原有内科疾病得到控制后实施手术。手术采用全麻12例,持续硬膜外麻醉18例。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23例,术中伤口放置引流管18例。
1.3 疗效评定标准以及结果 (1)疗效评定标准: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标准,优(90~10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差(70分以下)。(2)结果:本组3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其中优20例,良6例,一般4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人应急能力差,意外的损伤使患者难以承受,并担心手术效果。有的老年人无经济来源,又怕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所以心情复杂,精神压力大,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情绪反应,有的放矢进行心理疏导,经常深入病房多与病人接触,以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使病人尽快消除孤独感,寂寞感,并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结合病情,适当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及同种病例的良好愈合,从而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劝其子女主动承担抚养老人的义务,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2 皮牵引护理 我们使用牵引套行皮牵引,牵引时要随时检查牵引是否有效,若牵引套松脱,即给予重新调整。牵引过程中保持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30°,牵引力线与患肢曲线一致。并严格床旁交班,密切观察患肢骨突部分有无受压、肢体远端的血运和感觉运动情况。
2.3 治疗合并症,提高手术耐受力 高龄患者往往伴有一系列内科疾患,故术前对重要脏器功能状态评定十分重要,特别是心、肺、肾功能[1]。在内科相关科室协助下对高血压及心脏疾病患者每日按时监测血压,指导病人按时服用抗高血压及心律失常药物,并注意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待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以下,舒张压在80mmHg左右,心脏疾病控制稳定后再进行手术;对糖尿病患者严格按营养师的饮食处方指导病人控制饮食、调节饮食,根据医嘱按时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每日检测空腹和三餐后2h血糖,使空腹血糖接近正常,餐后2h血糖在10mmol/L以下后再手术。慢支病人术前积极预防感冒诱发肺部感染。
2.4 饮食的护理 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差,卧床后活动量小,肠蠕动减慢,进食量减少,易引起低蛋白、低维生素、贫血、便秘等,进而造成手术后组织修复愈合的能力低下,导致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因此,护士应向病人及其家庭宣教关于饮食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及含钙、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机体的耐受力;同时护士应指导病人多吃水果、蔬菜预防便秘,必要时可按医嘱服用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2.5 其它准备 协助做好各项辅助检查,术前均应练习床上大小便,教会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训练,按常规备皮,因人工关节术后感染率较高,应注意全身及局部皮肤清洁。术前一日交代患者禁食、禁饮,术日晨留置导尿管,并于术前30min麻醉前用药。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术后回病房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仪监测,直至平稳。对伤口疼痛较剧者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还需特别注意观察伤口渗血及末梢血运和肿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本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双下肢水肿,快速心房纤颤、心肌缺血,经处理后得到控制。
3.2 体位与制动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两腿间放置“T”型软枕,防止患肢过度内收。外踝处放置沙袋或患肢穿防旋鞋,必要时患肢皮牵引以防止患肢外旋。
3.3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压迫,尽量排尽渗血、渗夜,避免伤口内积血而导致感染及术后血肿形成。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如血性引流液持续增多,应告知医生。24h后引流量少于50ml,可拔除引流管。一般拔管时间为术后24~72h。
3.4 营养支持 术后继续加强营养的护理,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每日进食的量,若饮食量少,易引起低蛋白血症,影响机体的耐受力及抵抗力,诱发其它内科疾病。可根据情况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3.5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机制为患者长期卧床,血流缓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2]。本组患者均为高龄老人,由于老年人血液粘稠度高,卧床致血流缓慢,加上手术致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极易造成血管栓塞。因此术后需注意严密观察患肢的肿胀、疼痛和循环情况,并采取措施防止DVT的形成:(1)抬高患肢,鼓励和指导患者多做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足跖屈、背伸等运动,以防深静脉栓塞。(2)术后给予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以加强抗凝作用。(3)术后第一日伤口疼痛减轻,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理疗预防DVT,2次/d,30min/次,伤口部位不加压。
3.6 预防关节脱位 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3%~0.4%[3]。一旦发生将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大影响,高龄患者由于缺乏运动协调性和准确性易造成脱位。因此我们采取措施预防:(1)正确搬运:人工髋关节脱位好发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患者手术后回病房时如搬运不当,易引起脱位。因此搬运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将患肢置于外展位。方法是一医护人员托住患侧的髋部和下肢,使患肢务必保持外展中立位,另一护士托住健侧髋部和健肢,其余人协助将患者放于床上,注意一定要同步进行,严防动作不协调而致关节脱位;(2)正确体位: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放置便盆时要将患肢整个髋部托起,翻身侧卧时(健侧卧位),患侧肢体垫厚度为30~40cm的海绵垫;(3)肌力训练:手术后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张力,可能是导致脱位的重要原因[4]。因此术后第1天开始就要鼓励患者作股四头肌锻炼,直腿抬高练习,主动屈伸髋、膝、踝关节运动,以加强髋部周围肌群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张力,降低脱位的发生率。(4)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肢有无疼痛,活动受限,手术部位有无异常突出,双下肢是否等长等脱位的临床表现,若有脱位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手法复位或在手术室切开复位。(5)交代患者在以后日常生活中,注意不坐矮的凳子或软沙发,不跷“二郎腿”,不盘腿,禁止蹲位,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弯腰。上楼梯时,健肢先上,拐随其后或同时跟进。下楼梯时,拐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屈髋角度避免大于90°。本组无因护理不当造成脱位的发生。
3.7 预防切口感染 感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发生率为0.1%~1.1%。感染一旦发生常导致手术失败,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护理上要注意:(1)预防性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7~10天;(2)术后应安排小房间,避免与其他感染病人共住,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1次。消毒水拖地2次;(3)限制探视,合理安排工作程序,扫床后1h方可进行换药等各种操作;(4)防止大小便污染伤口,发现敷料污染及渗血较多时应通知医生更换;(6)注意病情观察,如出现术后再次剧痛、体温再度升高的“双峰”现象,伴局部红、肿、皮温升高,应高度警惕感染的发生。
3.8 预防压疮 由于老年人皮肤弹性差,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加之术后疼痛活动受限,不便更换体位,易引起受压部位发生褥疮。因此需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1)术后睡防褥疮气垫床,24h内为减少伤口出血,尽量少翻动,骶尾部骨突处贴以康乐保泡沫敷料减轻局部压力进行预防:24h后采用自创三人翻身法每两小时向健侧翻身;(2)应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全身;(3)使用便器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慎防擦伤皮肤。(4)严格床旁交接班,定时检查骨突处的皮肤。
3.9 预防肺部感染 麻醉、手术创伤、术中出血、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痰液不易咳出是导致老年人坠积性肺炎的主要原因。为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护理要做到:(1)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房间定时消毒,控制探视,尽量减少交叉感染;(2)深呼吸训练:嘱患者用鼻吸气,用嘴呼出,吸气时尽量放松,使吸入的气体达到肺底,呼气时嘱患者将嘴唇缩小并向前噘出,使气体缓慢呼出;(3)咳嗽训练:患者取半卧位,先深吸一口气后关闭声门,之后胸腹部肌肉同时骤然收缩,使胸腔内压力增高,声门突然开放,产生调整爆发式呼气,将气道内分泌物咯出;(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5)如分泌物多且粘稠,难以咳出时,用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上、下午各1次,并定期做痰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3.10 预防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易引起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因此必须加强泌尿道护理:(1)注意会阴部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擦洗会阴部2~3次,要保持内衣清洁干燥,勤洗勤换。(2)鼓励患者多饮水,稀释尿液,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3)留置尿管的患者,使用0.02%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早晚各1次,每次250ml,每周更换尿管1次。本组病例有1例因糖尿病引起泌尿系感染,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使用上述护理措施及抗生素治疗后好转。
参考文献
[1] 徐新菊,金云丹,许 锦.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04,9(2):136.
[2] 刘跃贞,周瑞光,刘克生.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4,24(1):56~57.
[3]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69~225.
[4] 王慧玲,张晓萍,付 艳,等.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