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诺夫,谭祖春,苏永林,刘子文
【关键词】 建设 医院 院前急救网络体系 探析
医院院前急救网络与人民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现阶段,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医院院前急救网络的建设,推进急救体制改革,扩大医院院前急救服务范围,提高医院院前急救水平和改善医院院前急救条件,加快建立全面覆盖城乡的医院院前急救网络,保障人民急救医疗的基本需求,才能切实做到救得及时,救得有效,救得满意。
1 借助120急救电话,合理划分和扩展医院院前急救区域
急救区域是一所医院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伤病员实施有效抢救的最大半径或范围。时间就是生命,这对危重伤病员来说,确实如此。一所医院的急救区域过宽,则无法实施有效抢救;急救区域过窄,则浪费卫生资源。当前,医院院前急救区域主要存在分布不合理和交叉太多的现象。
120急救电话,是我国县或相当于县的行政区域建立的急救呼叫通讯的专门电话与服务中心,具有迅速反应和迅速通知或指派医疗救护力量到现场实施抢救的功能。使很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以及急重危病人获得及时处理和有效抢救,120急救电话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120急救电话还没有发挥最大的效能,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为利于120急救电话合理划分急救区域和医院合理扩展急救区域,医院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1 全面提供医院的专科急救技术水平、力量和急救设备(施)的情况。这样,有利于120根据急救需要就近通知和指派急救力量,合理使用急救力量。如果一所医院的急救条件处于当地的领先地位,在遇到公共突发事件时,120就会首先想到这所医院。
1.2 详细提供医院的急救值班安排情况。即把全院的急救值班安排表报送给120。这样,有利于120全面掌握区域内的急救值班力量,可以根据急救需要及时协调使用急救力量,以保证急救时间和质量。如果一所医院的急救值班安排和急救值班力量科学合理,遇到急诊急救,120就会优先安排这所医院参加救治工作。
1.3 全面提供医院的急救联络人员和电话。可以从院长到业务机关、到门诊部(急救中心)到救护车驾驶员、到专设的急救联系电话。这样,能保证120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与医院的有效联系,随时随地可以呼叫和指派医院的急救力量到现场实施有效的抢救。联络畅通是一所医院发挥急救能力的基础环节。打牢了通讯联络的基础,就打牢了扩展医院急救区域的根基。
1.4 建立健全联络和协调工作制度。医院与120每年或每季、如果条件允许,也可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或联系会,最好能由当地卫生局召集,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沟通情况,加强协调。这样,可以促使120更熟悉当地医院的急救水平与能力,更加科学合理地划分各所医院的急救区域和通知并指派急救力量,有效地避免由于交叉过多或多院出动造成的卫生资源浪费。
2 借助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室),形成稳定的医院院前急救区域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室),是我国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单位,对本社区和本乡镇人员的健康疾病情况最了解,对周边的环境最熟悉,也掌握上下左右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和技术力量情况。但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看,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医院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作文章,进一步稳定和扩大院前急救区域。
2.1 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室)的认识。医院和他们都对人民群众负有共同的医疗救护责任,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技术水平高低之分,急救能力强弱之分,承担义务大小之分。因此,(1)要主动与他们建立和保持联系。让他们成为医院急救工作的前沿阵地。(2)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地理优势和正视他们的技术劣势。让他们主动依托医院,配合急救工作。(3)要加强联合与合作,形成长期的联合和合作机制。通过联合和合作,让他们愿联合,真合作,自觉联合和合作,把医院的急救区域扩展到他们的周围。
2.2 要在业务技术上建立支持和帮扶关系。着眼于建立一支医院周边的“三会人员”(会常规诊治,会特殊诊治,会急救处理)队伍。让他们既对伤病员负责,又对所在单位负责,也对医院负责,使他们既有能力处理一般伤病员,也会及时转送“吃不了”的伤病员到医院。还能在急救中完成基础生命支持医疗措施,为医院的后续抢救打下基础。
2.3 要有利益共享的意识。要有“三不怕”(不怕截流、分流和‘抢不到’伤病员)的思想。要相信,凡是能留下伤病员的基层医疗单位,绝大多数都是能对伤病员负责的。而且,现在的伤病员并不是你想留下就能留下的,他们有自己的选择。还有,基层医疗单位截流、分流和‘抢到’的伤病员,客观上讲,绝大多数都不是“大户”。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级医疗单位的保障作用,还是不要 “抢食”为好。要以“匀食”和共享为好。
2.4 要有共同发展的愿望。 完成医院院前急救区域的急救任务,光靠医院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必须要有多方的协助与配合。这就需要医院周边医疗力量的发展。他们的发展至少有两点好处:(1)能全面提高医院和医院所在区域的急诊急救能力与技术水平。(2)能有力地促进医院加快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跟上和适应急救医学的发展趋势,不断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急救需要。
3 借助医院的影响力,拓展医院院前急救区域
一所医院的影响力由软件和硬件构成,这里不讲具体的内容,只探讨如何运用影响力。每所医院在建设与发展和发挥医疗保障作用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既有宽窄和大小之分,也有久远和强弱之势。要正确提高和运用医院的影响力在拓展医院院前急救区域中的作用,起码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3.1 正确评估医院自身的影响力。首先,应该考虑医院在地方政府中的影响。政府各级领导和机关对医院的印象、对医院建设关心和关注的程度,是医院拓展医疗和急救区域的重要条件。其次,要考虑医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人民群众认同医院,接受医院,乐意到医院就诊,这是医院拓展医疗和急救区域的基本条件。再次,要考虑医院在伤病员中的影响。服务态度好,诊疗水平高,设备先进,环境优美,伤病员满意率高,这更是医院拓展医疗和急救区域的重要条件。最后,还要考虑医院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影响。同行认可,院际间支持率高,这也是医院拓展医疗和急救区域的基本条件。
3.2 正确应用医院拥有的影响力。第一不要过滥地应用医院在政府各级领导和机关中的良好印象,不要过多地应用政府各级领导和机关的关心和关注。事实证明,过多地依赖行政力量推销自己,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第二不要过高地估计医院在人民群众和伤病员中的影响,现阶段医院在人民群众和伤病员中的正影响力低于历史上的许多时期。要正视负影响力带来的影响。因此,正负影响都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推销的效果才好。第三不要过多地关注同行的评价。同行的评价虽然重要,但因是同行,存在竞争,就难免会有偏见。因此,注意在推销自己的时候,千万不要诋毁和攻击对方,要站在维护医疗行业整体诚信的角度去宣传自己。这样,才可能减少或不会产生同行的诋毁和攻击。
3.3 正确推销医院具有的影响力。第一应用医院的良好口碑。这是最好的广告,要珍惜和无限地利用。第二应用医院的软硬件。凡是在当地处于领先地位的软硬件,都要尽可能地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了解都知道。第三应用医院核心竞争力技术特色。对哪些影响大和复盖面宽的专科诊疗技术,要尽可能地应用与发展和提高,拥有越来越强和越来越新的专科业务技术,就拥有开发和拓展医院医疗和急救区域的主动权。
4 借助有力的培训,建设一支院前急救区域协助和支撑急救的工作队伍
4.1 重视提高医院周边地区全体人员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急救常识。首先,要发挥医院在卫生宣教中的重要作用。尽可能成为当地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头羊”, 在各类卫生宣教中都能起主导作用。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各种医疗卫生活动,每次活动都配齐配强力量,参加一次就要有一次收获,决不敷衍了事。要坚持出卫生宣传期刊免费发放给人民群众。事实证明,这种传统方法确有实效。
4.2 要注意在周边人民群众中培养“三会”协助角色。第一是会在医院实施医疗急救工作时,主动协助搬运伤病员。第二是会在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中配合医务人员后送伤病员到医院。第三是会在医务人员未到达时照顾需急救的伤病员。医院院前急救网络有了这些协助人员,将会极大地有利于急救工作的开展。
4.3 注意与他院急救人员的合作。努力做到“三让三争”。第一当他院急救人员先到现场时,让其当主角,甘愿当配角,争分夺秒地共同抢救伤病员。第二当他院急救人员需要急救器材时,主动让出自己的器材,争取获得他院急救人员的认可,共同参与抢救工作。第三当他院急救人员不需要时,主动让出,通过多次这种让步,争取化解以往急救工作过程中造成的矛盾。以便在以后碰到类似情况时,也能获得他院的主动配合。
5 借助发达的通讯网络,扩展院前急救区域通讯网和观察(联络)员队伍
现代社会,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发达的通讯网络,给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医院实施急救工作提供了一个覆盖严密的通讯网络。医院要善于借助这种便利条件,建立一支稳定的“三打” 通讯员和情报员(即:会打电话向医院报告,会打电话向医院求救,会打电话向医院要救护车)队伍。要在平时经常派出机关行政人员到医院周边走访,主动与社区大门保安与路旁村边小店固定人员建立联系,设立长年通讯联络表,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实惠,让他们主动为医院服务,成为医院急救工作的 “千里眼”和“顺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