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伤员术中输血的护理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556 日期:2025-09-17 来源:论文网

       作者:姜兰,安虹,熊碧君,陈燕,李东文,刘柳

【关键词】 地震伤员 术中输血 护理

  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中的伤员需要手术救治的大多伤情复杂,由于伤情重、失血量多,本组345例地震伤员中,44例术中辅以输血治疗。为了保证地震伤员术中输血的最佳效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现将术中输血情况报告如下。

  1 术中输血护理方法

  1.1 输血前准备 为地震伤员施行输血治疗前,向本人及家属询问输血史及过敏史,并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同意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确认相关资料及签名后方可实施输血治疗。

  1.2 合理运用输液疗法 术前正确评估体液丢失情况,伤员进入手术室,为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从手术部位或骨折断端流失,选择远离受伤部位的静脉血管:头部、胸背部、上肢受伤者选用下肢静脉;腹部、盆腔、下肢受伤选用上肢静脉;四肢受伤选用颈外静脉,必要时行深静脉置管。用18G留置针连接三通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遵医嘱首先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T080404D)和适量胶体液(长源血安,吉林省长源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30041992)。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及时补液,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重要脏器得到充足的组织灌注,避免在实施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

  1.3 注意保暖 (1)手术间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用36.5℃左右热盐水冲洗手术切口;保暖被褥加强伤员保暖;输液、输血处进行热敷。术中加强保暖,减少和减轻寒战的发生。(2)库血取出后温度低,若直接输入伤员体内容易出现寒战等不良反应,护士从血库取血后,路上就将血袋抱在手掌里面或置于腋窝下开始人体复温,同时避免挤压血袋,以手触及血袋不觉冰冷为宜。人体复温简单易行,节约时间,效果满意,44例伤员输血后无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

  1.4 减少血液丢失 手术过程中除积极协助医生加强手术止血外,还要做到在创伤部位未处理前,输血速度不必过快,待创伤处理后适当加快输血速度,这样,减少输入的血液从病灶出血处丢失。

  1.5 勤于观察 由于地震伤员在输血治疗中处于麻醉状态,不能及时告知自身的不适,要做到勤于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还应注意是否有荨麻疹、寒战等输血反应的发生,备齐物品、药品做好急救复苏的准备。

  2 结果
  
  44名地震伤员均无输血反应,无1例死亡,术后恢复良好,安全渡过手术期。见表1。

  表1 44名地震伤员手术中输血情况(略)

  3 讨论
  
  44例手术救治时辅以输血治疗的地震伤员,均为严重创伤所致的损伤,其骨折伤员多、复合伤多。由于地震的强大暴力所致和长时间被挤压,伤员常常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1],伤部毛细血管破裂,通透性增高,从而可能发生大量隐性出血、血浆渗出等,经输血治疗的伤员术中平均出血量在800ml左右,1例肾破裂伤员术中最大失血量达4000ml。所以,输血治疗是手术救治工作中挽救伤员生命不可缺少的手段。输血前认真核对相关资料,讲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伤员及家属的同意。
  
  地震伤员开放性损伤多、创面外渗、长时间未能进食等原因,容易出现有效血容量锐减,因而地震伤休克发生率高[2],故此类伤员术中保证充分的组织灌注尤为重要。术前对伤员循环血量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估,这不仅是科学、合理输血的前提和维持伤员重要脏器功能的基本保证,确保伤员生命体征的平稳和手术成功。同时根据病情和手术部位,快速建立输血(液)静脉通道-防止血液未进入心脏之前丢失。手术时首先运用输液疗法,以维持电解质平衡,补充细胞外液的丢失,降低血液的粘度,维持血容量,使组织灌流充分。护士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配合医生合理运用输液疗法,使输血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血液本身可以成为致病物质的载体,成为最严重的感染原因之一,输血既有无法替代的治疗效果,但又同时存在着输血反应和传播疾病的危险。护士要加强手术护理,只有减少了血液丢失,才能减少输血量。若体温降到30℃以下[3],可能引起术中失血量增加,所以,术中注意保暖,调节室温,输入的血液温度不要过于冰凉,防止寒战的发生,同时还要掌握血液输注速度和时机。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减少术中出血及血液丢失,尽可能减少输血,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刘玉军.普通外科手术的输血.见:丁国良,赵树华,王珍主编.实用输血学[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94~196.

  [2] 唐莆斌,浦金辉,张 壁,等.地震伤的处理原则[J].创伤外科杂志,2007,9(2):10.

  [3] 邓永福,刘国忠,刘云峰.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临.见:邓永福,杨明清主编.床输血实用新技术[M].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59~16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