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经肛直肠黏膜环切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经肛直肠黏膜环切联合直肠前壁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总有效率93.69%,其中痊愈率68.69% ,显效率12.5%,有效率12.5%,无效率6.25%。所有的病例均未发生术后黏膜感染、坏死、出血和直肠阴道瘘。12~18个月随访均未复发。结论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疗法治疗直肠前突操作简单、痛苦轻、愈合快、疗效确切。
【关键词】 直肠前突 PPH 消痔灵注射液
我院肛肠科 于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经肛直肠黏膜环切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病例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长、排便不尽感,部分患者需要用手指压迫会阴前方或阴道后壁协助排便。直肠指检:直肠阴道隔薄,弹性弱。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深度分3度:轻度6~15 mm,中度16~30 mm,重度>31 mm。
1.2 临床资料
16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3~72岁,平均52.22±8.15岁;病程6~37年,平均12.83±6.46年。所有的病例均使用过泻剂,其中长期依赖泻药的有10例,使用手法协助排便5例。经排粪造影检查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6例,会阴下降综合征3例,痔11例。排除慢传输便秘、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综合征等。
1.3 治疗方法
术前清洁灌肠,腰麻。右侧卧位或截石位。PPH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PPH01痔切除吻合器。手术时置入肛管扩张器,取出内芯。借助肛镜缝扎器于齿线上4 cm 处自3点位入针用单股7号丝线在直肠粘膜层及下层做荷包缝合1周,再从9点位入针同样适合,将开到最大限度的33mm吻合器头端伸入到荷包线上方,用带线器将3、9点位丝线分别从孔道带出,适当牵引丝线使粘膜进入吻合器套管内,使松弛脱垂的黏膜进入吻合器套管内,收紧吻合器,打开保险装置并击发,持续约30s,同时完成直肠下端黏膜的切除和缝合,取出吻合器,观察吻合口出血情况,缝扎出血点,观察切除粘膜是否完整然后用吉林省集安制药厂生产的“精制消痔灵注射液”加1 %利多卡因注射液配成1∶1 混合液,总量在20~30 ml ,于直肠前壁吻合口上下直肠黏膜下注射,使黏膜充盈。油纱止血明胶吻合口填塞。
1.4 术后处理
手术后进食流质饮食2 d,常规使用抗炎止血药物3 d。平均住院时间5~7 d。
1.5 疗效判定
疗效标准根据1999年中华医学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2] 及《现代肛肠外科学》[3] 判定疗效。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排粪造影前突深度&<5 mm;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排粪造影前突深度减少12~15 mm;有效:症状、体征改善,排粪造影前突深度减少8~11 mm;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排粪造影前突深度基本无改变。
2 结果
痊愈11例,占68.69%;显效2例,占12.5%,有效2例,占12.5%;无效1例,占6.25%。总有效率93.69%。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后黏膜感染、坏死、出血和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18个月全部病例症状均未复发。
3 讨 论
直肠前突是直肠前壁向前突出,也称直肠前膨出,是导致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常见病因之一。国内外文献报道直肠前突在排便困难病人中的比例在30.0%~70.4%之间[1]。发生直肠前突的原因在于直肠前壁由直肠阴道隔支持,该隔主要由骨盆内筋膜组成,内有耻骨直肠肌的交叉纤维及会阴体。经产妇(尤其是多胎生育者)、会阴部松弛、会阴部手术及会阴部先天发育缺陷均可致局部支持组织薄弱而使直肠阴道隔松弛。若该隔松弛,直肠就易向前突出,排便时直肠内压转向阴道而不向肛门,粪便积存于前突囊袋内,从而产生排便困难、疼痛、腹胀、下坠等症状。直肠前突的治疗主要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采用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以及经会阴直肠前突修补。但均存在术野小、手术操作不方便、修补不完全、术后感染、术后直肠阴道瘘、愈合时间长等问题。国外文献报道直肠阴道瘘的发生率为5.0%[1]。
PPH是治疗痔病的一种新的术式,因它具有痛苦小、愈合快、出血少、疗效可靠等优点,已经广泛应运于临床。其治疗直肠前突的机理在于通过环形切除脱垂、冗长的直肠黏膜,可以悬吊、提拉松弛的直肠黏膜,消除囊袋的形成,使直肠前壁成为一个紧绷的界面,不再产生前突[4]。为加固直肠前壁,同时结合消痔灵直肠前壁的黏膜下注入,局部组织产生较强的致炎作用,使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层及组织粘连固定,直肠阴道隔得到加强变厚,改变直肠阴道隔松弛状态,排便困难得到改善[5]。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疗法治疗直肠前突操作简单、痛苦轻、愈合快、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宝华.便秘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61~89.
[2]杨新庆,田波.全国便秘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99′潍坊)会议纪要[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9,5(4):1~3.
[3]聂玉强,李瑜元.罗马Ⅱ功能性胃肠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28(4):147.
[4]贺平,曹吉勋,李东平,等.PPH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运用及相关技术探讨[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3,9(增刊):42.
[5]王春晓.消痔灵注射加黏膜短缩治疗直肠前突[J].辽宁医学杂志,2005,19(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