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72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542 日期:2025-09-17 来源:论文网

     作者:魏永敬,欧晓平,周雪慧 ,邵煜,王璐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CIN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59医院和478医院病理诊断CIN的72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INⅠ29例,CINⅡ23例,CINⅢ20例,平均年龄38.3岁,≤35岁30例(42%)。其中31例进行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阳性率71%(22/31)。结论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准确的病理诊断有利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对防止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组织学 诊断 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及时诊治CIN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本文对72例CI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8年10月解放军第59医院和昆明疗养院478疗区病理诊断为CIN的病例共72例,回顾性总结其临床及病理资料。

  1.2 取材方法及诊断标准

  标本来源于肉眼或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线圈电切(LEEP)术或冷刀切除的宫颈组织、全子宫切除的宫颈组织,经4%的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病理学第1版。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31例进行了HPV16/18 检测,方法是取宫颈分泌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PVDNA进行定性检测。

  2 结果

  2.1 72例CIN均为非孕患者

  均有性生活史。CINⅠ级29例(40%),CINⅡ级23例(32%),CINⅢ级20例(27%)。年龄范围18~70岁,平均年龄38.3岁,其中18~19岁4例(5.5%),20~29岁15例(21%),30~39岁21例(29%),40~49岁22例(30.5%),50~70岁10例(14%)。其中≤35岁者共30例(42%)。72例中有31例进行HPV高危型检测,阳性22例(71%)。

  2.2 病理诊断符合率

  宫颈多点活检与术后诊断不符合共4例(5.6%),均为过低诊断:1例CINⅠ级LEEP术后局灶CINⅡ级;2例CINⅡ级术后局部CINⅢ级;1例CINⅢ级术后宫颈广泛取材发现浸润癌;无过高诊断。

  2.3 临床表现及体征

  72例中无明显症状19例(26%),分泌物异常36例(50%),阴道排液32例(45%),接触性出血11例(15%),阴道不规则出血6例,绝经后出血2例,21例患者出现上述二种及二种以上症状。体检:宫颈光滑8例(11%),轻度糜烂19例(26%),中度糜烂23例(32%),重度糜烂22例(31%),伴宫颈赘生物16例(22%)。

  3 讨 论

  3.1 CIN的组织学及分级[1]

  近代研究显示:(1)不典型增生的细胞和原位癌的细胞在许多方面相同,代表了一种疾病(或病变) 发展的连续过程。(2)清楚地区分原位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存在一定困难,没有再保留两种不同疾病概念的必要。1967 年Richart提出以CIN作为代替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二种病变的命名系统,并提出了用CINⅠ、Ⅱ、Ⅲ分级,即CINⅠ、Ⅱ级分别代表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而CINⅢ级则包括了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包括原位癌累及腺体)。此种分类用同一疾病过程包括了这一类的上皮内病变,并认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是同一疾病过程中的不同而又连续的部分。用此种命名系统,符合现代生物学对癌肿发生的认识,也避免了对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治疗不足。因此广泛地被接受,并用于临床及病理实践。病理医师应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排除宫颈浸润癌,减少过低诊断的出现。分析4例过低诊断的原因:一是多出现在肉眼取材和LEEP术后,造成取材不准确或标本烧灼变形严重,客观上影响了组织形态的观察;二是病理医师出于“自我保护”不愿做出过度诊断,怕承担医疗风险。我们体会到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均有较高的准确性,较少出现过低诊断,是较为可靠的取材方法。

  3.2 CIN的病因及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年轻CIN、宫颈癌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统计表明, 35岁以下患者在全部宫颈癌患者中所占比例由20世纪70年代的1.22%逐渐上升, 80年代1.42%, 90年代5.01%, 到本世纪初已显著上升至9.88%[2]。本组资料≤35岁CIN占全部病例的42%。年轻CIN及宫颈癌患者增多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性生活过早以及性生活紊乱: 以往认为宫颈癌与早婚、早育、多妊、多产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 目前妊娠次数和生育次数大于3次的人数比20年前明显减少, 但是发病年龄却在不断降低,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妊娠次数和生育次数在过去的20年里并无明显的变化(P>0.05), 因此初次性交过早及性紊乱在这些患者可能有很重要的意义[3]。(2)HPV感染:年轻人性观念的开放导致HPV感染率的上升,HPV感染与尖锐湿疣、CIN以及宫颈癌关系密切,90%以上宫颈癌伴有HPV感染,主要为16/18亚型[4],

  本组31例进行了HPV检测,阳性率达71%,明显高于宫颈炎不伴CIN的病例(阳性率21%),也佐证了CIN与HPV感染关联性。(3)随着卫生宣教工作的开展以及宫颈疾病早期诊断方法的日趋完善, 年轻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加强, 使CIN的早期检出率提高。

  3.3 CIN的治疗

  CIN是局限在上皮内的具有向宫颈癌发展可能的病变,本身并不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所以治疗时只需要完全去除病灶就能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5]。CIN的治疗措施:CINⅠ级按炎症治疗,定期复查,必要时活检。对合并湿疣或HPV16/18型DNA阳性者,或精神紧张者可进行物理治疗;CINⅡ级采用物理治疗(电熨、冷冻、激光、红外线治疗)或行宫颈锥切术;CINⅢ级以手术治疗为主,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可行宫颈锥切,术后密切定期随访;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国内文献报道有很多医院存在过度治疗情况[6],造成对CIN过度治疗的原因,除了患者的恐“癌”心理、随访困难外,更重要的是和术前组织学诊断不能完全反应病变程度,临床医生担心手术切除范围不足有关,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彭芝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命名分类病理及转归[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8):454~456.

  [2]曹泽毅主编.妇科肿瘤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22.

  [3]付艳,邓伟国,韩淑梅,等.宫颈癌的青年化与早期发现[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8(5):494~497.

  [4]李筱梅,郑英,张庆.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2):741~742.

  [5]邓国义,方芳,杨开选,等.1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2):103~105.

  [6]张克强,林秋华,田焱.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76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27~2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