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治疗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558 日期:2025-09-17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通气支持 气道护理 呼吸衰竭

  呼吸机已广泛应用于重危病人尤其是呼吸功能较弱病的抢救,有效的通气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在护理工作中结合病人的病情特点,应用恰当的呼吸机参数,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使其适合病人的最佳状态,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我们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体会介绍如下。

  1 人机对抗
  
  其主要原因是在使用呼吸机后仍未能纠正低氧血症,或伴有心源性、酸中毒、疼痛等其它因素。创伤性湿肺、ARDS、肺部广泛的渗出性改变导致气体弥散障碍是人机对抗的常见原因,这些病人对呼吸机参数的调节要求很高,一旦出现人机对抗,可进一步加重缺氧。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不耐管等因素引起的人机对抗,大多数都可通过呼吸参数的调节得到纠正[1,2]。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二要检查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位置是否固定好,不要来回有松动;三要使收集通气管道中积存液体的瓶子在最低位,当管道中的液体积存到一定的量,就会随同呼吸而来回震荡,时在呼吸机的监测面板上,会显示出呼吸频率的增加,而实际呼吸频率并没有增快,仔细查看患者胸廓的起伏就可以鉴别,清除管道中的积水,可使二者的频率相同。不能简单的给予药物抑制呼吸,必会造成治疗上的失误。偶然也会出现管路脱落的情况,或者吸痰不及时。这些情况最易在夜间医务人员值班较少时出现,应按时巡视病人,及时添加湿化器内的蒸馏水。湿化器温度控制在31~33℃。

  2 适时调整呼吸模式及参数
  
  经常要密切地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根据血气分析、血生化等综合指标随时做以调整。因此在使用呼吸机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呼吸模式及各种参数,要灵活应用,尽早脱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以及由此而加强病房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造成国家及个人经济负担。当然也不能频繁调整呼吸模式及参数,使病人难以适应。

  3 呼吸机频繁报警
  
  要找出确切原因,不能将报警范围增大,否则就会导致呼吸机各项指标的安全范围的下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如压力过高或潮气量过大可致气压伤或通气过度;气道压低或潮气量低可致通气不足;呼吸频率过快会引起过度通气;呼吸频率过慢可以导致通气不足。

  4 气道管理

  4.1 分泌物抽吸 在整个气道管理中占首要位置。应用负压吸痰机抽吸,负压不可过大,以300~400mmHg为宜,选择吸痰管的管径小于 1/2人工气道,末端两个小侧孔,视病人缺氧程度和脱机耐受,适当在吸痰前给予1~2分钟纯氧,让病人有足够的储备氧。每次吸痰不大于15~20秒,两次吸痰间隔之间给予5次或以上机械通气,痰粘稠者可先行滴药后抽吸,注意无菌操作。

  4.2 人工气湿化 利用呼吸机热、湿化装置进行湿化,每天达300~500ml,可选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温度32~35℃。

  4.3 雾化加温或给药 视气管干燥程度,可隔0.5~1小时滴入生理盐水0.5~1ml,现不主张用庆大霉素,现过多使用容易出现药物毒付反应。带针头滴入有射程远,湿化充分等优点。但需固定好针头,以免掉入气管内,滴药后注意勤吸痰。

  4.4 切实有效的固定 由于导管对病人咽喉、声门和气管粘膜刺激,容易导致气管止下移动甚至脱出,查选择粘性较好的胶布固定,每班检查插管外露情况,做好记如外露增加,切莫随便往回插,注意胶布有无沾湿、松脱,及时更换。为了防止气囊对气管壁压迫而造成缺血、坏死,可采用低压套管或定期予气囊放气及更换位置等方法。

  4.5 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神经发射等改变,以及病人胸廓活动幅度,有无与呼吸机发生对抗,如发现呼吸机与呼吸发生冲突时,应检查管道有无漏气。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呼吸机的工作参数[3]。

参考文献


  [1] 陈建荣,蔡映云.机械通气参数设置和调整的临床思维[J].中国急救医学,2003, 23(1):36~37.

  [2] 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88.

  [3] 杨顺秋,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