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介入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负性情绪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503 日期:2025-08-27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心理疗法;六味地黄丸;围绝经期综合征;负性情绪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常因情绪不稳、激动多疑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而到神经内科就诊。目前西医多采用镇静安眠或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但因不良反应大,患者依从性差[1]。心理治疗安全、有效,但西方心理学除文化背景的差异外,由于花费时间长、费用高,对医师专业水平要求高,故在国内不易推广[2]。笔者采用中医心理治疗加口服六味地黄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将81例排除精神疾病和器质性病变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男性3例,女性38例;年龄45~59岁,平均(51.68±3.37)岁;病程3~41个月,平均(16.85±9.96)月。对照组40例,男性2例,女性38例,年龄44~58岁,平均(50.65±3.27)岁;病程2~39个月,平均(15.38±9.58)月。经统计学处理,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服用六味地黄丸(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浓缩丸,国药准字:Z34020176),8丸/次,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传统心理治疗的说理开导法和静志安神法[3]进行治疗。

  说理开导法:源于《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即向患者分析病因、病理、预后,转变患者对不良病理体验的错误认识,使之保持愉悦心情。每周1次,每次30 min。

  静心安神法:源于《素问·痹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的学术思想,即让患者或坐或卧,排除一切杂念,思想集中于体内,呼吸均匀,宁思,一般清新之气从胸至腹中丹田,污浊之气从皮肤毛孔排往体外,周而复始。每日1次,每次40 min。

  1.3 疗效评定

  全部病例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4]进行量化评定,每例患者的总积分乘以1.25后取整数转换为标准分。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有2例脱落,对照组有3例脱落。2组SDS、SA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SDS=6.90,tSAS=5.58,P&<0,01)。见表1。表1 2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比)±s,分)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肾精亏虚,冲任不足,肾的阴阳失和。而肾阴、肾阳又是人体阴液和阳气的根本,对各脏器分别起濡润、滋养和温煦、生化的作用。肾的阴阳失衡可影响心藏神,肝主疏泄出谋虑、调畅情志的功能,继而出现情绪不稳、激动多疑或悲观消极、焦虑苦闷等负性情绪。肾阴阳失衡的实质是肾精亏虚,故治疗重在滋肾补肾,同时依据心的喜好、肝的习性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笔者以六味地黄丸补肾阴、填肾精,同时通过说理开导消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保持愉悦心情,以顺应肝脏调达之性,使肝气不再郁滞,气机运行正常;通过静心安神的课业训练,创造一个精神内守的心理环境,以达到内忘证候所困、外忘环境所扰,达到精神清静宁谧,气血调畅的生理状态。

  本观察结果表明,此法不仅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安全、简便,值得进一步深入观察。

参考文献


 [1] 李 彦,汤苏阳,李 卉.黛力新辅助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心理精神障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21.

  [2] 章晓云.进食障碍的心理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31.

  [3] 周建国.中医心理治疗十法简述[J].新疆中医药,1993,9(1):11-12.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