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补中益气汤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494 日期:2025-08-27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补中益气汤;中医疗法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常见于2~5岁的儿童,因其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中医认为,营卫失和、肺脾气虚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原因。笔者应用加味补中益气汤防治RRTI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2007年3月-2009年6月期间本院儿科,共138例。诊断依据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1~3岁39例,&>3~5岁23例,&>5~12岁6例,平均(3.2±1.4)岁。对照组70例,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1~3岁43例,&>3~5岁22例,&>5~12岁5例,平均(3.1±1.2)岁。2组患儿呼吸道感染的类型均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其症状为反复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气喘等,均排除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及与肺、气管及心脏先天性畸形、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相关者。2组在性别、年龄、呼吸道感染类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观察方法

  全部患儿均于呼吸道感染控制1周后在门诊治疗观察。对照组单纯给予转移因子口服液(长春精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303、20070830,每支10 mL),每次10 mL,每日1次,8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单纯给予中药加味补中益气汤(黄芪15 g,党参10 g,白术10 g,防风15 g,黄精15 g,当归10 g,陈皮6 g,升麻3 g,柴胡3 g,炙甘草5 g,生姜3片,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取汁浓缩药量至100 mL左右,1~3岁每次10 mL,&>3~5岁每次15 mL,&>5岁每次20 mL,每日2~4次口服,8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如出现呼吸道感染暂停服药,待病情恢复再继续口服上述药物。

  2组患儿在治疗8周后,随访6个月,期间对发病总次数及平均病程进行对比。

  3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拟定[2]。显效: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发病不超过1次,每次病程不超过5 d;有效: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发病不超过3次,每次病程6~10 d;无效:服药后6个月内发病4次以上,每次病程11 d以上。

  4 结果

  治疗组68例,显效26例,有效3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70例,显效14例,有效29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61.4%。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随访6个月内发病总次数和平均病程比较经t检验,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RRTI患者随访期内发病总次数、平均病程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卫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小儿营卫失和、肺脾气虚是RRTI发病的重要原因。培土生金法为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

  补中益气汤是益气升阳的代表方剂,具有扶正祛邪、益气固卫、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方药中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当归益气健脾、养血和中、补血和营;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防风偏行周身,通治一切风邪;黄精补肾润肺、益气滋阴、填精髓、助筋骨;佐用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肺、益气固表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党参、白术、防风、黄精均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活性成分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其中黄芪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使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党参、白术能使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黄精具有明显抗菌作用;同时配伍当归,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总之,该方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可调节紊乱的免疫功能使之趋于正常[3]。

  小儿脾气健旺则气血运化正常,四脏之气皆受馀荫,脾气强则肺气盛,营卫功能增强,表固则邪不可干,故以加味补中益气汤防治小儿RRTI,在减少患儿的发病次数、缩短平均病程、改善机体状态等方面,确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胡仪吉.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8, 26(1):40.

  [2] 高智铭,范忠纯,刘 霞,等.“肺宝”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J].中医研究,1988,1(4):18-21.

  [3] 张学敏.中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01,32(6):48-4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