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文平,李发胜,侯殿东,刘辉
【摘要】 目的 以中药植物多糖作为抗原,探讨其对小鼠免疫系统的激发特点,为多糖在免疫调节功能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当归、白术、制白附子3种中药植物水溶性多糖为抗原,分别给予小白鼠免疫刺激,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及交叉抗体。结果 3种中药植物类水溶性多糖均能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IgG类抗体及非特异性交叉抗体,不同多糖刺激产生非特异抗体范围不同。结论 中药多糖可能是一种泛特异广谱免疫调节剂。
【关键词】 多糖;当归;白术;制白附子;免疫调节;小鼠
一般认为,多糖可刺激机体产生IgG型抗体,IgG型抗体分子量大,分布局限,实际免疫作用有限[1],而中药植物多糖是否可以刺激机体产生IgG型抗体尚没有统一的看法。本实验用随机选择的当归、白术、制白附子3种中药植物多糖作为抗原,同时用其他种类的多糖作为对照,探讨其对小鼠免疫系统的激发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昆明种小鼠,雌雄兼用,体重(20±2)g,大连医科大学实验
动物中心提供。 1.2 多糖 当归多糖、白术多糖、制白附子多糖由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免疫教研室制备[2],无菌称取纯化的当归、白术、制白附子多糖各4.00 g,用蒸馏水定容至200 mL,4 ℃保存备用。取可溶性淀粉(北京红星化工厂,批号20040211)10.00 g,用蒸馏水定容至200 mL,4 ℃保存,为对照用。
按文献[3]方法制备伤寒多糖(将伤寒杆菌诊断菌液80 mL置水浴锅中煮2 h,离心取上清,即菌体多糖),4 ℃保存,为对照用。
1.3 分组及给药
取小白鼠280只,随机均分成空白对照组、当归多糖组、白术多糖组、制白附子多糖组、可溶性淀粉多糖组、伤寒多糖组。小鼠自由饮食。初次免疫:实验第1日,各实验组小鼠均于大腿内侧腹股沟皮下注射相应的抗原,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 mL/只,小鼠自由饮食。加强免疫:实验第7日同方案加强注射1次,小鼠正常饮食。实验第14日,小鼠眼球取血,离心分离血清,分装备检。
1.4 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
用2%当归、白术及制白附子多糖、5%可溶性淀粉多糖及1∶20稀释伤寒多糖,每孔100 μL包被酶标板。主要步骤如下:将包被板洗涤拍干,各孔加1∶5稀释的待测血清100 μL,37 ℃孵育30 min,洗涤拍干,各孔加1∶40稀释的冻干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100 μL,孵育洗涤拍干,加底物及终止液。采用ELISA方法[4]检测相应IgG抗体,以OD值表示抗体水平。
1.5 多糖免疫后小鼠交叉抗体的检测
1.5.1 免疫血清在各相应多糖包被板中交叉抗体检测
各组免疫血清5倍稀释后分别加到当归、白术、制白附子、可溶性淀粉、伤寒多糖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包被的酶标反应板中。检测多糖免疫后小鼠交叉抗体产生情况。
1.5.2 多糖免疫前后小鼠类风湿因子检测
将各组免疫血清及对照血清1∶5稀释后与胶乳试剂(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040311)作用,检测多糖免疫前后小鼠类风湿因子产生情况。
1.5.3 多糖免疫前后小鼠“血型抗体”检测
将各组免疫血清及对照血清与制备好的人标准红细胞等量混合,观察凝集反应现象,检测多糖免疫前后小鼠“血型抗体”的变化。
2 结果
表1 多糖免疫后各组小鼠产生相应抗体的检测结果(略)表2 所有免疫血清在8种抗原中产生的交叉抗体一览表(略)注:“+”表示有交叉抗体产生,P&<0.05;“-”表示没有交叉抗体产生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糖及糖复合物在生物体中不仅是作为能量资源和构成材料,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一切细胞膜结构中,参与生命现象中细胞的各种活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被提取出来,已发现有100多种植物来源的多糖及糖缀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植物多糖类化合物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激活免疫细胞、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5],没有细胞毒性且药物质量通过化学手段容易控制,已成为当今新药的发展方向之一。我们从传统的中药植物中精选出当归、白术及制白附子多糖进行免疫学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植物类多糖能明显刺激小鼠产生IgG类特异性抗体,但各种多糖刺激产生的非特异性抗体不尽相同,各自表现为相对的独立性。当归多糖免疫血清中存在与白术多糖和制白附子多糖两种抗原发生交叉的多糖抗体,说明当归多糖抗体是多克隆抗体;白术多糖免疫血清中存在与当归多糖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制白附子多糖免疫血清中存在与当归多糖抗原相对应的抗体。类风湿因子即抗IgG的抗体的检测结果阴性,提示小鼠经多糖免疫前后其血清中均不存在与IgG结合的抗体;小鼠经多糖免疫后,其血清中产生了能与人标准红细胞发生凝集的抗体物质,该物质能与人的标准A、B、O三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淀粉是高等植物主要的储存性多糖,可溶性淀粉是淀粉水解后的产物。研究中以其作为“标准”多糖对照;伤寒杆菌菌体多糖的免疫刺激作用早已被科学验证,本实验正是利用其免疫特性对实验方法及实验过程做以佐证,同时作为对照说明植物多糖的免疫特点。本实验研究结果提示,3种植物多糖均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G类抗体,但不同多糖抗原产生的非特异性抗体的范围不同。其中当归多糖产生的非特异性抗体的范围最广,提示当归多糖是一种泛特异广谱免疫调节剂。中药植物中存在着广泛的免疫活性多糖,免疫活性多糖作用的强弱,与多糖本身的分子量、溶解度、粘度、剂量、给药时间等有关,也受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就本实验研究的3种植物活性多糖来说,它们的化学组成、性质和药理特性都存在一些差别,因此表现出的免疫调节作用不尽相同,但并未发现其与伤寒多糖相比较而存在的显著性特点。因此,在各种多糖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规律性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
[2] 杨 光,李发胜,刘 辉.补骨脂多糖对小鼠激发态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2004,(1):42-44.
[3] 王钦富.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2.
[4] 刘 辉.研究生免疫学教程[M].第2版.大连:大连出版社,2000.306-309.
[5] 杨铁虹,贾 敏,梅其炳.当归多糖组分AP-3诱生小鼠脾细胞IL-2和IFN-γ的作用[J].药学学报,2006,41(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