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灌肠加敷脐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333 日期:2025-08-0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小儿;腹泻;中药敷脐;中药灌肠

迁延性腹泻为儿科常见顽症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但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本院儿科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健脾液保留灌肠和暖脐散敷脐,提高了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观察对象均来源于2005年6月-2006年5月间在本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迁延性腹泻患儿,共120例。均符合如下标准:①急性腹泻病程大于2周小于2个月;②大便次数每天比平时增加2次以上伴性状改变;③家长能配合治疗,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治疗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2~24个月,平均9个月,平均病程25 d;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10个月,平均病程26 d。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配合饮食疗法,不使用抗生素,酌情予以液体疗法。对照组加服思密达(&<1岁,1 g/次;1~2岁,2 g/次。在两餐之间用30~50 mL水冲服,每日3次)和培非康胶囊(上海信谊制药总厂生产,批号20050103,&<1岁,1粒/次;1~2岁,2粒/次。餐后30 min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健脾液乙状结肠保留灌肠:抽取20~40 mL,针筒接上吸痰管,插入肛门约5~l0 cm,缓慢注入灌肠液后平卧1 h,每日1~2次,睡前使用更好;中药暖脐散敷脐,每次用5~10 g,温水调成糊状敷脐,次日取下。
  
  健脾液组成:苍术10 g,白术10 g,车前子10 g,炮姜炭2 g,诃子皮 10 g,赤石脂10 g,扁豆衣10 g,煨木香5 g,焦山楂10 g,焦神曲10 g,生甘草5 g。由本院制剂室按要求制备,每瓶100 mL灌装备用。

  暖脐散药物组成:公丁香、五倍子、广木香、川椒目各5 g,制备成粉末状,密封备用。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大便次数改变:2组用药前后6 d大便次数变化情况;②粪便常规恢复情况:治疗后6 d粪便常规恢复情况。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4 临床疗效

  4.1 疗效标准

  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防治学术研讨会的方案[1]。显效:治疗5 d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5 d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改善;无效:治疗5 d内粪便性状及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4.2 结果

  (见表1~表3)表l 2组患儿用药前后大便次数改善情况(略)注:与本组用药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表2 2组患儿用药后粪常规恢复情况(略)表3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略)

  5 讨论
  
  迁延性腹泻是由感染、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畸形等因素引起的难治性腹泻,人工喂养儿多见,以营养不良、急性期未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为常见原因而长期腹泻,往往引起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感染,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多脏器功能异常。由于病因复杂,亦不能滥用抗生素,所以临床多应用思密达保护肠黏膜,吸附细菌、病毒及毒素,配合微生态疗法补充有益菌,改善微生态环境。
  
  本病属中医“泄泻”范畴,多因内伤脾胃,寒湿内生,而久泻不止。健脾液中主药为赤石脂,酸涩甘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硝酸铝与钙、铁、锌等氧化物成分,能吸附消化道有毒物质,保护肠黏膜而涩肠止泻[2]。诃子皮增加收敛固肠之功。余药温补脾胃、除湿化滞。同时配合暖脐散外敷神阙穴以温中散寒止泻。因为小儿皮肤柔嫩,药物容易透过皮肤黏膜吸收而作用于病变部位,脐为神阙穴,系任脉要穴,与督脉命门相对应,任督二脉起着调节五脏六腑诸阴诸阳之功效。中药敷脐配合灌肠发挥综合优势,调节身体脏腑的整体机能,促进肠黏膜修复,改善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消化道免疫功能,不诱发或加重肠道菌群的失调,起到止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魏承毓,殷恕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2] 雷载全.中药学[M].第4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2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