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灯盏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324 日期:2025-08-0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灯盏花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

灯盏花盛产于云南省,性味甘、温,具有活血、舒筋等功能。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心血管和缺血性及伴有微循环障碍性疾病[1]。由灯盏花单味药制成的注射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已开发出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3种注射液所含有效成分基本相同。为了解各自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异同,笔者现就3种注射液使用者的一般情况、药物配伍、ADR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作一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查阅1994-2005年3月的CNKI期刊数据网,查出有关ADR文献15篇共33例报道。其中灯盏花素注射液4篇共9例,灯盏花注射液9篇共15例,灯盏细辛注射液2篇共9例。2004年6月-2005年6月,本院已收到灯盏细辛注射液ADR报告5例,合并以上病例共38例有关灯盏花注射液的ADR报告。

  1.2 方法

  将所收集的ADR报告,按使用者年龄、性别、稀释用输液、ADR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与ADR

  38例报告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84岁。各年龄组ADR分布情况详见表1。表1 3种注射液引起ADR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略)

  2.2 3种注射液与稀释用输液合用引起ADR例数的比较

  38例ADR病例中,葡萄糖作输液的23例,占60.53%;氯化钠作输液的3例,占7.89%。3种注射液与稀释用输液合用引起ADR的情况详见表2。表2 3种注射液与稀释用输液合用引起ADR的比较(略)注:与0.9%氯化钠溶液比较,*P&<0.01。

  2.3 3种注射液ADR发生时间及构成比

  ADR发生时间多于3~15 d,总例数为17例,占总ADR例数的44.74%。经χ2检验,这一时段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时段的发生率(P≤0.01)。见表3。表3 3种注射液ADR发生时间及构成比(略)

  2.4 3种注射液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根据ADR报告,按照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灯盏花注射液所致系统损害主要包括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胃肠系统、全身性、循环系统、肝胆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等。单系统损害少见,多为多系统同时受损,但经抢救治疗,患者均恢复正常。见表4。表4 3种注射液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略)

转贴于

  3 讨论

  从调查结果看出,3种灯盏花注射液引起ADR病例报道数接近,主要分布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与该年龄段患者多发脑血管性疾病而较多使用灯盏花注射液相一致。
  
  pH值对中药注射液的微粒数量影响较大。根据ADR报告,输液为葡萄糖溶液的ADR发生比例明显大于输液为氯化钠溶液的发生比例(P &<0.01)。刘氏等[2]发现,在灯盏细辛注射液中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微粒增加的数量最少。原因可能是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pH值与其本身仅差0.30,而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相差2.04,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相差1.57。因此,建议临床应用中应选择与注射剂pH值较接近的稀释用液。此外,本次调查发现,3例以右旋糖苷为稀释用液的均出现消化系统为主的ADR,如恶心、呕吐、腹泻,较为严重的1例出现胃溃疡[3]。灯盏花具有抑制凝血作用,右旋糖苷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抗血栓作用。两药合用,是否会刺激消化道而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还有待研究。但提醒我们,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定要谨慎使用灯盏花注射液,尤其不应与右旋糖苷合用。

  3种灯盏花注射液ADR主要涉及全身性系统、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全身性系统的损害表现为寒战、高热和疼痛,发生时间通常为30 min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有5例ADR报告出现的时间为7~15 d[4],具有较长的潜伏期,钟氏[4]推测与药物本身的杂质或药物毒性累积有关,但也不排除药物引起的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可能。因此,建议将15 d为1个疗程缩短为10 d为1个疗程。

  消化系统的损害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较为严重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甚至肝功能异常。出现恶心、呕吐等一般消化道症状的时间多为20 min,而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肝功能损害时间出现在5~7 d,但经抢救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因此,有消化道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灯盏花注射液,在使用期间还要注意监测患者肝功能,谨防出现肝损害。
  
  38例ADR中,有8例出现血压下降、胸闷心悸等循环系统症状;6例出现四肢抽搐无力,2例出现手掌、关节肿胀,3例出现头晕、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间多为10~30 min。灯盏花注射液具有舒张血管、扩张冠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因此,以上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胸闷心悸、头痛头晕、神志不清,可能与灯盏花药理作用有关,故建议对年老体弱患者,注意调整灯盏花静脉滴注速度,避免扩管过快引起不良反应。
  
  从3种灯盏花注射液的ADR报告看,灯盏细辛注射液所引起的ADR范围更广,而前两种注射液的ADR范围窄、症状轻,也较容易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是近年使用的新一代灯盏花注射液,由于制作工艺的改善,安全范围应该更大。由此可见,有限的ADR报告并不能全面反映某个药物的ADR情况,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已经提高了对ADR的认识,加强了对ADR的监测,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苏秀琴,王淑梅.灯盏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3例[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9,12(16):65-66.

  [2] 刘世萍,曲 婷,侯疏影.灯盏细辛注射液与输液剂混合后的微粒观察[J].伤残医学杂志,2004,12(4):5l.

  [3] 范 新.低分子右旋糖苷加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5):310.

  [4] 钟光玉,颗红卫.灯盏花注射液引起药物热5例报道[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4(4):40.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