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消风散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Ⅳ型超敏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Ⅳ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观察消风散对小鼠耳肿胀、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含量。结果 消风散可改善DNCB引起的小鼠耳部肿胀,明显降低末梢血中白细胞总数,抑制IFN-γ及sIL-2R水平,提高IL-4含量。结论 消风散能抑制Ⅳ型超敏反应,作用机制与抑制白细胞总数、调节细胞因子及受体有关。
【关键词】 消风散;Ⅳ型超敏反应;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iaofeng Powder on IL-4, IFN-γ and sIL-2R in delayed hypersensitivity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treatment. Methods The mice model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was formed by DNCB. The effect of Xiaofeng Powder on ear swelling and leukocyte counts of the model mice were observed. The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4 (IL-4), interferon- gamma (IFN-γ) and 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 of the mice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Xiaofeng Powder could inhibit ear swellings and obviously reduced the total amount of leucocytes. Xiaofeng Powder could heighten IL-4 level and reduce the level of IFN-γ, sIL-2R. Conclusion Xiaofeng Powder has the function of inhibiting delayed hypersensitivity. The mechanism of treatment may be related to inhibiting the total amount of leucocytes, regulating cell factor and receptor.
Key words:Xiaofeng Powder;delayed hypersensitivity;IL-4;IFN-γ;sIL-2R
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由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木通、甘草组成,具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之功,常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的皮肤病[1]。目前本方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作用机制复杂,尤其对免疫调节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健康雄性ICR小鼠,30只,体重18~22 g,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R3)20040018]。
1.2 试剂
2、4-二硝基氯苯(DNCB),北京兴津化工厂产品,批号00020522。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盒为晶美公司提供,小鼠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1.3 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OHAUS CORP.USA,AR2140型),微孔板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550 Model),酶标仪洗板机(美国, BIO-RAD公司,1575 Model),金属打孔器(沈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动物血细胞分析仪(DREW Scientific Inc.,HEMAVET950)。
1.4 药物
消风散处方药(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木通、甘草)购于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中药局。以传统方法制成煎剂。小鼠药剂用量相当于国家药典规定人体用量的10倍,药物浓度校正为每20 g小鼠体重每日灌胃中药汤剂为0.4 mL。
2 实验方法
2.1 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
参照文献[2]DNCB方法造模,实验第1天,小鼠腹部固定部位用剃须刀用5%DNCB溶液(使溶于丙酮橄榄油溶液)0.1 mL涂抹腹部致敏。致敏7 d后,再用1%DNCB 0.1 mL,涂各小鼠右耳,24 h后处死小鼠。
2.2 分组
将30只小鼠按随机表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DNCB模型组、消风散组。DNCB模型组、消风散组小鼠均正常喂养3 d后进行动物造模。空白组、DNCB模型组每天予生理盐水灌胃0.4 mL,消风散组每天予中药煎剂灌胃0.4 mL。灌药自致敏前1 d开始,每天1次,连续9 d。再于诱发前2 h灌药1次。
2.3 观察指标
2.3.1 耳的厚度差、重量差
处死小鼠后立即剪下小鼠左右耳廓,使用微测量卡尺测定小鼠耳中部的厚度,计算左右耳厚度差。使用0.6 cm的金属打孔器在左右耳中部打孔,取相同大小的耳组织,使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左右耳重差。
2.3.2 外周血白细胞数
实验小鼠眼球摘除法取血,使用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
2.3.3 细胞因子及受体的测定
采用ELISA法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将各组小鼠采用眼球摘除法取血,全血离心后取血清,测定血清中IL-4、IFN-γ及sIL-2R的含量。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方法。细胞因子测定采用曲线回归,建立方程。
3 结果
(见表1、表2)表1 各组小鼠耳重量差、厚度差、白细胞数的比较(略)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DNCB模型组比较,*P&<0.05(下同)。表2 各组小鼠血清中IL-4、IFN-γ、sIL-2R含量比较(略)
4 讨论
消风散最常见的是载于明代陈实功所著之《外科正宗》中的一首,此方亦见于《医宗金鉴》中。方中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作为君药,目的在于开发腠理、疏散风邪以止痒。皮肤瘙痒,抓破后渗流水液,是因为湿热相搏之故,所以方中又用苍术之辛苦温,散风祛湿;苦参之苦寒,清热燥湿;木通之利水,渗利湿热,三味药辅助君药以增强止痒之力,是为臣药。由于风热之邪涉及血分而有疹点,因而用当归和血,生地黄凉血,麻仁养血,并以石膏、知母增强清热泻火之力,所有这些药物目的在于消除斑疹,故为佐药。甘草生用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诸药,故为使药。综合全方,既有疏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又有凉血润燥、活血消疹之效。
实验研究表明,消风散具有改善微循环[3]、抑制中性粒细胞[4]、抗过敏[5]、抗炎[6]及免疫调节作用[7],其中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尤为重要。本实验研究表明,消风散能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改善超敏反应所致小鼠耳部肿胀及重量的变化。可使血中白细胞的水平下降,抑制IFN-γ及sIL-2R的水平,提高IL-4含量。因TH1细胞分泌IL-2、IFN-γ等细胞因子,Th3细胞分泌IL-4、IL-5等细胞因子[8],由此可看出,消风散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而对TH1、Th3细胞产生影响。目前很多学者认为机体内TH1/Th3平衡遭到破坏,易于对过敏原产生超常的免疫应答,诱发超敏反应性疾病。但这种以TH1/Th3平衡来解释所有的超敏反应似乎有些过于简单化,不够全面。TH1与Th3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的病理条件下,优势细胞因子会有所不同,故TH1/Th3的漂移与抑制会向不同的方向转化。
【参考文献
】
[1]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7-268.
[2] 温 俊,刘星玲,肖进伎.三乌胶的抗炎、镇痛、抗免疫药理作用研究[J].中成药,2002,24(6):441-443.
[3] 高 慰,沈晓柔.消风散方治疗慢性湿疹的微循环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6):439.
[4] 吕翠霞.消风散对中性粒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22(4):216-218.
[5] 郑咏秋,戴 敏,陈光亮,等.消风散颗粒抗过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6):26-28.
[6] 郑咏秋,陈光亮,戴 敏,等.消风散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5):6-8.
[7] 李国忠,郑咏秋.消风散颗粒免疫调节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4):39-42.
[8] 杨 健.T细胞分化及其细胞因子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03,24(9):91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