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腑化瘀汤治疗急性胰腺炎22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296 日期:2025-08-05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活血祛瘀剂 急性病 汤剂 胰腺炎 中药疗法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 AP)表现为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在不同程度上波及邻近组织和其他脏器系统,是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进展迅速、极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病死率居高不下、难于治疗的急腹症。1996—2006年,笔者运用自拟通腑化瘀汤治疗急性胰腺炎2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均为我院外科住院患者,男20例,女2例;年龄23~57岁,平均37.8岁;病程2 h~1日。

  1.2 诊断标准[1]

  ①急性上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或出现腹膜刺激征,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②血、尿或腹水、胸水中淀粉酶升高;③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手术或活检发现胰腺存在炎症、坏死等直接或间接的改变。凡具有上述含第1项在内的2项以上标准,并排除其他急腹症,诊断即可成立。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禁食、水,胃肠减压。甲氰咪胍注射液0.8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善得定注射液0.1 mg,每日4次皮下注射;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2~3.25 mg/kg,每日2次肌肉注射。同时予补充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等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1.3.2 中药治疗

  予自拟通腑化瘀汤。药物组成:大黄12 g,厚朴24 g,枳实12 g,芒硝6 g,桃仁6 g,红花6 g,赤芍90.8%。对照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20~65岁,平均(37.6±15.0)岁;DU 23例,GU 32例,复合性溃疡10例;溃疡面直径0.51~1.51 cm,平均(0.80±0.24)cm;Hp阳性58例,阳性率89.2%。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后溃疡愈合率、Hp转阴率、胃痛缓解率及胃痛消失时间。

  1.5 治疗方法

  2组均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商品名:洛赛克。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30104]20 mg,每日1次早晨空腹服。

  1.5.1 治疗组

  取穴:脾俞、胃俞、肝俞、中脘、期门、梁门、足三里。随证配穴:肝郁配太冲;气滞配内关;血瘀配膈俞;脾胃虚寒配建里、关元;肾阳虚配关元;胃热配梁丘;泛酸嘈杂配太冲、阳陵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针刺得气后留针10~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

  1.5.2 对照组

  Hp检测为阳性者加服克拉霉素250 mg、替硝唑500 mg,每日2次口服,服用1周。

  1.5.3 疗程

  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6 疗效评定标准[3]

  1.6.1 胃镜下溃疡疗效标准

  痊愈: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显效:溃疡消失,但仍有炎症;有效:溃疡面积缩小≥50%;无效:溃疡面积缩小&<50%。

  1.6.2 Hp转阴标准

  疗程结束时复查胃镜,同时取病理做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染色,两者均阴性者为Hp转阴。

  1.6.3 胃痛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胃痛的程度分为4级,0级:无胃痛症状;1级:胃痛较轻,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或不需要服药即可耐受;2级:疼痛明显,影响部分正常工作和生活,服用一般制酸药或进食食物后即可缓解;3级:疼痛明显,服用一般制酸药或进食食物后无效,需服用解痉止痛药方可缓解。痊愈:10日内胃痛消失;有效:10日内胃痛程度降低1级;无效:胃痛无明显减轻或加重。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后胃镜下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2组治疗后胃镜下疗效比较例(略)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胃镜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后Hp转阴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Hp阳性59例,治疗后6例,转阴率89.8%;对照组治疗前Hp阳性58例,治疗后8例,转阴率86.2%。2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胃痛平均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平均胃痛消失时间为(5.9±1.1)日,对照组平均胃痛消失时间为(9.0±1.4)日,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在服用克拉霉素、替硝唑时出现轻微恶心不适8例,均坚持服用至疗程结束,停药后自行消失;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适反应。2组治疗后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均未出现异常。

  3 讨 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人类常见病,由多种病因所致,Hp感染是其主要病因。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很多,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h3受体拮抗剂、胶体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由于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及治疗、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推荐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无论是首次发病还是复发,除用抑制胃酸分泌药以外,都需抗菌药物治疗[4]。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根除Hp的抗生素中以克拉霉素、替硝唑疗效最确切,副作用最少,疗程最短(仅需服用1周)。据国外报道,克拉霉素、替硝唑与洛赛克联合应用,对Hp根除率可达90%以上[5]。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以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特点,其病机主要是肝失疏泄,脾不健运,胃失和降,最终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临证指南医案》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因此,临床上消化性溃疡多为肝胃不和之证,故立法上多以“治肝可以安胃”为指导原则。针刺取俞穴(脾俞、胃俞、肝俞)与募穴(章门、中脘、期门)相须为用,远端取穴(足三里)与局部取穴(章门、中脘、期门、梁门)相结合。俞穴位于背部,善治五脏疾病及慢性病;募穴位于腹部,善调六腑疾病及急性病;远端穴位对机体自主神经及血管运动功能有良好调节作用,局部穴位对胃肠等器官有良好止痛效果。

  本临床实践显示,针刺配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消化性溃疡,在改善胃镜表现、Hp转阴方面与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配合克拉霉素、替硝唑比较疗效相当(P&>0.05),但胃痛平均消失时间较短(P&<0.05)。

  此外,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防治消化性溃疡,注意调摄精神与饮食起居至关重要,应嘱患者饮食有节,忌食生冷及戒烟限酒,从而达到彻底治愈、不再复发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52.

  [3]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6-258.

  [4]Current European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The Maastricht Consensus Report. European Helicobacter Pylori Study Group [J].Gut,1997,41(1):8-13.

  [5]蔡英剑.“抗炎愈消散”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6例[J].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5,3(1):36-38.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