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要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给予术前精心护理,术中与患者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治疗。术后精心细致护理.加强康复锻炼及细致健康教育。 结果 所有患者3-7d能下床活动,无明显并发症。随访3-12个月。优114例,良79例,可20例,差4例,优良率89%。结论 经皮穿刺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和积极的康复训练指导能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切吸术 康复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症,大多数由于退变、损伤,人体腰椎间的椎间盘易向比较薄弱的侧后方突出,压迫临近神经根,引起腰痛,坐骨神经痛。腰痛经臀部向下肢放射,并伴有麻木,酸胀,严重者活动受限,强迫姿势与体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质量。近些年来治疗本病方法很多,经皮穿刺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其它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治疗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也逐渐被患者所接受。我院从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治疗患者217例。术前后进行精心护理和积极康复训练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7例患者,男131例,女86例,年龄19-65岁,病程20天-15年;所有患者术前均作X线摄片,腰椎间盘CT扫描,部份患者行腰椎MRI检查。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为腰椎盘突出症。本组217例患者中,其中L4 -L5椎间隙 130例,L5-S1椎间隙 22例,L4-L5、L5-S1 椎间隙16例,189例有不同程度下肢酸胀,29例有下肢酸胀麻木,17例下肢酸胀麻木合并肌力感觉减退。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并使腰部略呈屈曲,腹下垫一软枕,常规消毒皮肤,铺洞巾。在C臂X线透视下定位椎间隙,应用1% 利多卡因做局部侵润麻醉,将一根特制穿刺针,从椎管外准确地插到病变椎间盘中央,再沿穿刺针套入导管,最后拔出穿刺针。这样,自皮肤向椎间盘之间有一条3-5mm密闭隧腔。医生通过这条隧腔将器械伸入,可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环锯,刨削,使其成为碎屑通过冲洗吸出体外。手术后退出套管,创口用无菌敷料覆盖。
2.2 结果
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术后疗效优114例,良79例,可20例,差4例,优良率89% 。无术后感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识,根据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之对疾病有更充分了解以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简要介绍手术方法、优点、效果以及注意事项。
解除患者顾虑,稳定情绪;要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层次分别给予讲解;吸烟患者劝其戒烟,保持病室整洁,安静,为其创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3.1.2 术前训练 入院即要求练习手术体位,即俯卧位腹下垫一软垫,时间逐渐增加到一次能耐受二小时左右,术前一天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尿潴留,便秘腹胀等。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使患者积极配合。
3.1.3 术前全身评估 患者入院后应全面了解病情,详细查体,监测生命体征,饮食睡眠,二便情况;观察下肢活动、感觉、神经反射及痛、触觉有无变化等;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术前一日协助病人整理个人卫生,洗头剪指甲,嘱病人不要穿套头式衣服,以免给术中术后诊疗带来不便。
3.2 术中护理与配合 护理人员要按置好病人体位,嘱其自然放松。根据环境温度及病人自身感受调节室温。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听取病人感受,做好记录。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检查所有物品高压灭菌日期,是否过期,并确保灭菌效果。递套管时要注意根据套管的级别逐级传递,切不可漏递一级套管,由于漏递一级套管,两管之间的间隙大,容易伤及组织和神经,从而造成不必要损伤。手术结束后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妥善固定。
3.3 术后护理
3.3.1 病情观察
手术完毕将病人用平车送回病房,卧硬板床4-6小时。嘱其绝对卧床休息三天。观察患者下肢感觉.运动恢复情况,认真听取患者倾诉,个别患者有腰部不适或下肢酸痛感,应告知这是手术过程中剥离受压组织有关,通过休息、脱水、抗感染等治疗即可缓解。术后二小时可以翻身,翻身要用力均匀,滚动式翻身,保持肩、胸、腰、臀在同一平面。四肢可做适当屈伸运动。术后下床需要征求医生同意后佩带腰固定带。若患者腰部出现剧烈疼痛,并且进行性加重,要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对症处理[2]。
3.3.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食物,忌辛辣、油腻、生冷食品。保持二便通畅,如有尿潴留,便秘及时给予处理。
3.3.3 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功能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及疗效保证的重要措施。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床上练习直腿抬高训练,先被动后主动双下肢轮流抬高,幅度可逐渐加大,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每天4-6次,每次10上下。3-5天可进行腰背肌训练。方法有;挺胸(必须三天后) 患者仰卧,以双肘支起胸部,使其背部悬空。5点支撑法(一周后) 患者仰卧,患者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使其背部尽力腾空离床。三点支撑法(2-3周开始) 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足部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后身。背伸法(5-6周后开始) 患者俯卧,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背后伸,两腿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脚。无论哪种方法、哪个阶段训练都应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而定,不可生硬套做。锻炼期间应随时观察双下肢运动感觉,锻炼幅度及次数应逐渐增加。家庭锻炼嘱其家属谂耘惆椋苑涝俅闻ど俗导湎丁?4 出院指导
经皮穿刺抽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痛苦小等特点,患者极易产生大功告成的感觉。告诉病人术后锻炼的必要性重要性,减少并发症,更能取得远期疗效。
4.1 返程指导 远途出院回家,途中最好能平卧,以缓冲颠簸震荡对穿刺部位的外力,诱发腰部疼痛。
4.2 注意事项 避风寒,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合理安排饮食,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
4.3 保持正确姿势的指导 术后两个月内下床活动应系腰围,站立时挺胸,脊背挺直,收小腹。坐立时两脚平踏地面,背部凭靠椅背;弯腰捡物时应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屈膝代替弯腰,重物尽量靠近身体。尽量不去高处取物,防止踮脚。起床时,先将身体沿轴线翻向一侧,用双侧上肢支撑床铺,使上身在平直状态下起床。半年内禁止脊椎弯曲扭转、提重物等活动。
4.4 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根据体力,增加锻炼强度,持之以恒。每一到两个月随访一次,及时给予康复指导及调整锻炼计划。
5 讨论
经皮穿刺切吸术是近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新方法,在护理上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护理上不断改进,逐步完善。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通过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尤其是直腿胎高训练,通过牵拉神经根移动,使神经根松驰,防止持续粘连[3],锻炼腰背肌和腹肌,防止肌力萎缩,改善了肌力平衡,对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的复发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8—630.
[2]向湘松,肖业生,蒲丹.等经皮半导体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并发症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4,6[8]:813.
[3]张启,丁少华,姚明.直腿抬高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的影响[J],中国脊柱杂志,2000,10[1]:61.转贴于
关于经皮穿刺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7例康复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