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骶管内注药加牵引并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268 日期:2025-08-05 来源:论文网

     作者:刘新中 康伟峰 刁玉晓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手法 牵引术 注射 脊髓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usion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disc,LIDP)是腰腿疼痛常见的原因,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为多因素,症状、体征也不尽相同,单用某一二种治疗方法难提高疗效。2002—2005年,我们应用骶管内注药加牵引并推拿手法治疗LIDP 40例,并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4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

  全部病例经临床和CT确诊为LIDP。均无明显心、肺、肾功能损害,无明显手术指征,亦未曾行手术治疗。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本院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33.7±1.18)岁;病程2周5例,2周~1个月3例,1~3个月19 例,>3个月13例。对照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32.3±1.24)岁;病程2周4例,2周~1个月5例,1~3个月16例,>3个月15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1.1 牵引疗法

  采用ATA—ⅡE型微电脑腰椎自动牵引床(广州羊城医疗器械厂生产),于推行拿手法前行仰卧位骨盆牵引。牵引力由患者体质量的1/2开始,逐渐加重,至患者能忍受为宜,总牵引时间为20~30 min。

  1.3.1.2 骶管内注药

  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骶管穿刺,穿刺成功后,接上注射器,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后,连接输液管予0.9%氯化钠注射液60 mL+醋酸泼尼松龙悬液2 mL(50mg)+2%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1 10 mg+维生素B12 0.5 mg滴注,每周1次,共2~3次。

  1.3.1.3 推拿手法

  在骶管内注药后,施行大推拿手法。第一步,仰卧位对抗拔伸,屈髋伸膝,直腿抬高并在最高位置时用力将踝关节背伸;第二步,侧卧位扳腿;第三步,斜扳伸腿法;第四步,俯卧位运腰;第五步,俯卧位对抗拔伸。每周1次,共3次。

  1.3.1.4 脱水疗法

  早期及大推拿术后使用脱水剂和激素,通常使用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

  1.3.1.5 卧床休息

  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绝对卧硬扳床。3周后可佩带腰围下床活动,同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1.3.2 对照组

  单纯应用推拿手法(同治疗组)。

  1.3.3 疗程及其他

  随访6个月。

  1.4 疗效标准[1]

  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好转:腰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未愈:症状未改善。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后腰腿痛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2组治疗后腰腿痛情况比较例(略)

  2.2 2组治疗后直腿抬高试验比较

  见表2。表2 直腿抬高试验情况比较例(略)

  2.3 2组工作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3。表3 工作恢复情况比较例(略)

  2.4 2组脊柱活动功能改善情况

  见表4。表4 脊柱活动功能改善情况例(略)

  2.5 2组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5。表5 2组总体疗效比较例(略)

  由表5可以看出,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骶管注射加牵引合并推拿手法治疗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3 讨 论

  3.1 发病机理

  LIDP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其发生机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有机械受压学说[2]、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和椎间盘自身免疫学说。正常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是无血管封闭组织。有学者研究证明,椎间盘突出组织中有肉芽组织形成和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FGF)是一个强力的血管形成诱导剂[3]。也就是说椎间盘组织中的肉芽组织和血管形成是FGF诱导产生自身免疫的结果。持续的化学性刺激和炎症反应在一直导致FGF在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的表达[3]。

  3.2 作用机制

  围绕解决以上3个问题,采用多种非手术疗法综合治疗LIDP,疗效较单一疗法明显提高。

  3.2.1 牵引

  腰椎牵引可调整神经根管的容积及椎间关节紊乱,降低了椎间盘的内压,增加了后纵韧带的张力及椎间隙的负压,有利于髓核的还纳或改变其突出的方向,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血循环。

  3.2.2 骶管内注药

  主要是发挥其局部消炎和松解粘连的作用。局麻药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阻滞腰部的交感神经,从而改善了受压迫组织与神经根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并使腰部肌肉松弛;同时激素促进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炎性水肿吸收,减少炎性渗出,防止水肿变性,亦达到缓解腰腿痛的目的。激素还能尽快消除椎间盘组织突出后在神经根旁溢出的糖蛋白和β-蛋白质及大量组织胺的释放而产生的化学性神经根炎;并减少自身免疫反应,使致痛物质尽快吸收,症状消失。另外,椎管内注药达椎管容积的60%以上在椎管内形成一过性高压,起到“液体剥离”作用,能分离神经根及硬膜囊与周围的粘连,再加之大推拿手法这一作用将更加明显。

  3.2.3 推拿手法

  经手法治疗的LIDP患者血中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及酪氨酸(Tyr)的含量明显下降,而患者尿中3-甲氨基4-羟基苯乙醇酸(VMA)和高香草酸(HrA)的含量明显升高,提示在一定部位或穴位进行手法治疗患处血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促进体液代谢旺盛,加速体液新陈代谢,将外周血中尤其是积聚在伤痛处的单胺类致痛物质带走,使血中NA、DA含量减少,从而减弱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α效应,有利于改善受损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致痛物质及致炎物质的降解和转运[4~6]。

  3.2.4 脱水疗法

  甘露醇不仅是有效的脱水剂,而且还是一种氧自由基溶剂,有利于消除因神经根缺血而致的氧自由基增多,而地塞米松则有很好的消除无菌性炎症的效果,两者合用可产生明显的抗炎消肿的作用[7]。同时,甘露醇进入体液后,可在神经根周围形成负离子层,避免神经根进一步受损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脱水后进行大推拿可防止神经根的牵拉伤[8]。

  3.2.5 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卧床休息可降低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突出之椎间盘的还纳,利于椎间盘的周围静脉回流,去除水肿,加速炎症的消退,利于椎间盘的营养,使损伤的纤维环得以修复,从而阻止椎间盘的突出。

参考文献


  [1]何继永.外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74-384.

  [2]杨克勤. 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628-657.

  [3]彭宝淦, 王拥军(译),施杞(校).突出椎间盘组织血管和细胞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免疫反应性[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3): 59-61.

  [4]陆珍千,费季翔,刘志诚,等. 从血浆与尿中儿茶酚胺和它的代谢产物含量说明推拿的镇痛作用[J].颈腰痛杂志,1994,15(4):199-200.

  [5]费季翔.推拿对血浆及尿中单胺类物质含量改变的探讨[J].中国骨伤,1994,7(增刊:下):91.

  [6]刘志诚,孙东,陈全珠,等. 推拿牵引镇痛调整作用与5羟色胺等含量变化的研究[J].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10):615-617.

  [7]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3-221.

  [8]朱敏,凡道斌, 俞维,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00,13(5): 298-29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