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补阳还五汤 血液流变学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日久致肾小球弥漫性硬化的特异性肾损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在DN发展变化中有血瘀产生,血瘀又影响DN的发展变化,所以活血化瘀是DN的治疗原则。我们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Ⅲ期DN 6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62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确诊为糖尿病。按照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标准[2],选择Ⅲ期DN患者。连续3次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20~200 μg/min。排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发热及应用肾毒性药物等影响尿蛋白定性检查的因素。
1.2 一般资料
全部122例均为2005-05—2007-1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内一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1~72岁;病程6~15年。对照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44~73岁;病程6~15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严格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FPG)<7 mmol/L,非空腹血糖<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血压>17.3/10.7 kPa(130/80 mm Hg)的患者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62)5~10 mg,每日2次,使血压<17.3/10.7 kPa(130/80 mm Hg)。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黄芪50 g,当归15 g,川芎15 g,赤芍药15 g,地龙15 g,红花10 g,桃仁10 g。每日1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测定FPG(每周1次)、HbAlc、UAE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标准制定。显效:UAER<20 μg/min,并较治疗前下降≥50%;有效:UAER<20 μg/min,但较治疗前下降<50%或UAER>20 μg/min,但较治疗前下降≥50%;无效:UAER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反见上升。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60例,显效23例,有效3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对照组62例,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2组治疗前后FPG、HbAlc及UAER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FPG、HbAlc及UAER比较(略)
由表1可见,治疗后2组FPG、HbAlc均明显降低(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除外血糖对疗效的影响。治疗后2组UAER均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2。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略)
由表2可见,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以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积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慢性肾衰竭等。DN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糖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微循环障碍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分别验证了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均能明显减少DN的发生和延缓其病程的进展,所以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DN的前提[4]。本研究中,2组FPG均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UAE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中医学认为,DN的病机为气虚血瘀。病变早期阴虚为本,日久耗气,气阴两虚;病变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气虚运血无力,阳虚气血涩滞。久病入络,血瘀内阻,脉络闭塞。血瘀既是DN发生的原因,又是DN的病理产物,贯穿于DN的始终。据临床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几乎100%存在着血瘀的病理状态[5]。血瘀在DN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证候,如面色黯淡,胸闷刺痛,肢体麻痹,舌下静脉怒张,舌底毛细血管充血、青紫,舌质紫黯或见瘀点、瘀斑。因此,治疗必须着重益气活血化瘀,在补气的基础上重用活血化瘀药物,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标本兼治。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著名方剂。王清任认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并提出了补气活血的治疗原则。补阳还五汤方中黄芪为君药,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能纠正糖尿病早期高灌注、高滤过[6];当归、川芎、赤芍药、红花、桃仁均为活血化瘀的中药,具有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凝血和促纤溶的作用;地龙通经活络,具有降低血压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7]。我们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Ⅲ期DN,患者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UAER下降,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7-798.
[2]林善锬.当代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581-58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4]刘志红.糖尿病肾病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5):322-323.
[5]冯天保,谢桂权.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中医证治探讨[J].新中医,2005,37(4):8-10.
[6]祁忠华,林善锬,黄宇峰.黄芪改善糖尿病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3):147-149.
[7]姚晖,张继平.补阳还五汤抗血栓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