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士松 陈爱桂 刘永清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治疗方面分为非手术、手术治疗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微创疗法。非手术治疗占绝大多数。2004-06—2007-06,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均为本院骨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男48例,女34例;年龄22~65岁,平均51岁;病程最短5日,最长7年,平均11个月;有慢性腰痛史76例,有急性腰扭伤史28例,伴单侧下肢疼痛61例,伴双侧下肢疼痛19例。查体均有患病节段棘突旁压痛,并向患侧下肢放射。均伴CT检查,影像学提示,均有腰椎间盘突出,突出部分为L5S1节段29例,L4-5节段27例、L4-5L5S1节段18例,L3-4L4-5节段5例、L3-4L5S1节段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骶管注射疗法
将2%利多卡因10 mL、地塞米松10 mg、维生素B1 200 mg、维生素B12 1 000 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患者取俯卧位,骶尾部消毒,在骶裂孔处沿骶骨纵轴穿刺,穿透骶骨韧带后,回抽无回血,推注无阻力,证明针头进入骶管,加压快速推注30 mL上述药物后,将剩余药物在1h内滴入。治疗间隔时间7日,3次为1个疗程。
1.2.2 中医药治疗
予中药方治疗。药物组成:续断15 g,狗脊15 g,杜仲15 g,丹参25 g,牛膝15 g,红花15 g,赤芍药10 g,当归10 g,川楝子10 g,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1.2.3 手法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患者身旁,以双手拇指和手掌自肩部起循脊椎两旁自上而下,反复按摩多次,每次15 min,10次为1个疗程。
1.2.4 药物加理疗
以正红花油(成都东洋百信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33087)涂于患者腰部相应突出部位,以周林频谱仪在敷药处加热温烤,每日1次予每次30 min,10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治愈:腰腿痛麻木消失,恢复正常功能;好转:腰腿麻木减轻,腰功能活动接近正常;无效:原有症状未减,体征仍存在。
2 结 果
本组82例,治疗时间为骶管注射1个疗程,中药治疗1个疗程,理疗及手法治疗2个疗程,治愈49例,占59.7%;好转28例,占34.2%;无效5例,占6.1%。总有效率93.9%。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椎间盘周围神经根及软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从而产生腰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骶管滴注疗法可通过液体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发处,有效地减少炎性物质渗出,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2]。液体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神经细胞药物,可抑制椎管内神经兴奋和水肿,促进神经根的修复。理疗和手法治疗可使肌肉、关节的气血流通加快,改善血液循环,舒筋通络,消除肌肉紧张和痉挛,利于炎症的消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范畴。多因肾虚血瘀所致。中药方中续断、狗脊、杜仲、牛膝补肾强筋壮骨;丹参、红花、赤芍药、当归、川楝子行气化瘀止痛,加蜈蚣增强其化瘀通络、散结止痛之功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顽疾,单一的治疗方法很难奏效。本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收效显著。但仍有部分病例疗效欠佳,本组病例中疗效较差者以年龄较大、病程长者居多,可能是由于年龄偏大,血管弹性差,病程长,椎间盘长期受压,故难于恢复之故。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刘昱彰.封闭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J].中国骨伤,2001,14(2):107.